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气候-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小改进,大改变

    〃小改进,大改变〃是石门坎发展工作者的一个信念,也许是吸取了人民公社时期石门坎发展的教训,他们认为贫困山区的资源非常有限,且生态和社会非常脆弱,犯一点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对贫困者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所以,扶贫工作是持久战,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小事一点一滴地做起,要一点一滴地改进,一点一滴地积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大的改变。

    缺水是石门坎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饮用含氟的水和用臭水洗衣、洗澡更是石门坎人畜健康生存的最大威胁。石门坎的发展工作者在自己的扶贫点上和社区村民一道,摸索出了一套聚水、蓄水、节水的系统,家家户户都能在雨季储存7―10立方洁净水。小水窖工程被政府接受,现在的石门坎,推广小水窖成了政府的扶贫工程。

    十年以前,石门坎的大多数村民都缺粮。石门坎的发展工作者在自己的扶贫点上尝试地膜杂交玉米和地膜土豆种植。不仅解决了扶贫点上的缺粮问题,绝大部分村民粮食还有了节余,养猪有了发展的基础。在石门坎发展工作者的影响下,推广地膜玉米和地膜土豆生产技术,很快成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全乡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全乡的养猪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石门坎的发展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关注着社区。他们协助农民组织起来,决策和管理自己的事情,关注每一个人是不是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关注每一户家庭新修住房的改进,关心每一个新建猪圈、厕所的改进;关心每一个山头新栽的小树的品种和生长情况;关心每一个孩子的读书和每一个老人的健康,关心每一个妇女是不是走出了家庭赶了集;关心每一个家庭的地里种的、家里养的,几乎能记住每一个家庭的几头猪、几亩地、地里种的是什么。他们捕捉每一点变化的趋势,加入一定的外部干预,推进变化朝着好的方向演进。

    也许,在很多做扶贫攻坚的政府官员们看来,石门坎这些社区发展工作者们的工作不值一提。因为,政府一出手就是多少个百万、千万、亿,政府的安居工程一出手每户就是4000元,一下子就可以立竿见影出成果。政府扶贫的安居工程是大手笔,政府出4000元,村民自筹2000―3000元,不出半年,整齐划一的安居工程就竣工了,这是社区发展工作者望尘莫及的。但要是发展工作者手里掌握如此庞大的资源,他们是绝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样做,房子虽然是有了,但村民自身的积累耗尽了,自身发展的力量没有了。社区发展工作者追求的是〃助人自助〃和〃在自身小改进中实现大变化〃,这样的发展才是经济的、内生的、无破坏的、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部分 6。百年石门坎(2)

    (四)不是为了450元钱

    石门坎的社区发展工作者(也称项目推广员)都是有专业知识的青年人,他们每月只有450元的补贴(工资更准确),450元几乎是他们的全部收入。马剑,38岁,毕节农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在石门坎从事社区发展工作已有十年的时间。他说,他不能离开这份工作,不是看中这450元钱,实在是觉得老百姓不能没有他,实在是不忍心离开贫困的石门坎人民,再苦再累再穷也得克服。马剑说,也有经不住诱惑想离开的时候,但一想到社区贫困的村民,就又不忍心离开了,思想波动的时候,他就走到柏格理、高志华、费利波〃三位代表〃的墓前一坐就是半天。我理解柏格理、高志华、费利波先生对马剑的意义,当我站在柏格理、高志华、费利波先生的墓前的时候,心中也会油然升起崇敬之情,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中国发展工作者的渺小。晚上,我问马剑最需要什么,马剑说最希望有一部摩托车。我毫不犹豫地答应给马剑筹几部摩托车,尽管还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筹到摩托车,但我不能不承诺。马剑工作范围内的祖基村,来回走一趟,路途就需要7个小时。马剑两三个月才回一次家,虽然回家只有60公里的路程,但一天走不到家。马剑的儿子上初中了,从来就没有照顾过儿子的学习,马剑说的时候,眼里闪着泪花。

    马剑的同事有五个,他们是张建芬、苏慧江、张礼坤、朱理华、文荣建。他们是新时期最可敬的人。今年的五一节,我把鲜花献给石门坎的发展工作者们。

    (五)石门坎啊!贫穷不是你的错

    打开1920年石门坎的照片,你会发现80多年前的石门坎比现在的石门坎繁荣和美丽。1948年的大地震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石门坎美丽的欧式建筑只剩下了高志华先生一天也没有住过的一栋别墅,这栋别墅恐怕是今天石门坎最值钱的建筑(现在是石门坎乡政府的办公楼)。昔日茂密的森林如今却已光头秃顶;柏格理先生修建的游泳池已经常年不见水滴了;再已不见当年医院、麻风病院、孤儿院、敬老院、农科实验站了;昔日足球之乡的孩子们却已经不知道了足球的模样;在大理石基础上重建的三层楼高的新民族中学依然见证着昔日石门坎教育的厚实与辉煌……

    要不是亲历石门坎,你根本想象不到那里的贫困状况。在石门坎的信用社里,2004年3月底的存款只有80万元,其中乐施会的项目资金51万元,学校学生的报名款8万元;政府统计的人均纯收入1090元;70%的农户依然住的是茅草房;80%的人畜缺水;90%以上的农户依然是人畜同居;烤土豆和玉米面依然是90%农民的主食;90%以上的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14000人口的乡,中学女生不到男生的1/3,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到百里外的地方上学。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许许多多个石门坎人因贫困而发生的悲伤凄凉的故事。石门坎人告诉我,穷人不需要眼泪。我尊重石门坎人,省去了许多悲伤凄凉的故事。

    我们面对石门坎的贫困的时候,为自己的力不从心而叹息的时候,一个如鲠在喉的问题却不能不说——石门坎真的很穷吗?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石门坎却依然是繁忙的,大大小小的运矿车吵闹得让人无法入睡(为什么白天运矿车少,据说是避税)。每天都有大量的财富不分日夜源源不断地从石门坎流走。

    石门坎的煤矿、铅矿、锡矿资源,上级政府部门将开采权给了浙江、四川和云南的三个大老板,这些大老板每年给乡政府创造的税收不到50万元,运矿车损坏公路每年的维修费却远不止50万元。开铅矿、锡矿是有毒的,在矿上的农民每天的工钱却不到10元钱,由于没有任何的劳动保护,每个健壮的农民只能在矿上工作三个月。从一个矿上被辞的矿工会到另一个矿上去打工,很多矿工明知道这样对身体有很大的摧残,但每天10元钱的工钱对当地的农民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这就是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吗?不是,这些人不是为财而舍命的,他们是像鸟儿一样,为生存为食物而舍弃生命。所以,〃宁可累死,不可饿死〃才是矿工们的生存写照。至于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更不用提了。

    石门坎矿产资源的开发,既没有给乡政府带来财富,也没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财富,相反,还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和生存的环境。〃发展才是硬道理〃怎么会这样呢?

    主流社会首先用〃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一句话割断了石门坎的矿产资源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的关系,然后,谁是国家?谁代表国家呢?有权决定矿产资源开采权的几个人代表着国家?国家的资源谁有资格开采呢?代表国家的人说〃公开招标〃,对谁招标呢?对资本家招标,99%的人被排斥在外。石门坎的发展,与当地的政府和人民没有关系。如果把石门坎开矿的GDP计算在石门坎,石门坎的人均GDP应该超过1万元,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可是,石门坎的老百姓的收入与GDP无关。石门坎开矿的GDP对老百姓来说,是垃圾GDP。从石门坎的开发、发展,印证了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无比正确。

    石门坎的贫困,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假如西部资源的开发都是石门坎这样的状况,这样的开发对西部的人民有什么好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西部的资源,就这样廉价地转移到了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就这样廉价地转化为资本家的资本,20年后,西部还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假如西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