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史 笔记(李侃)笔记-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断利用“清议”来催促政府整顿弊政和备战自卫。帝后两党的不和,既有争夺清朝最高统治权的矛盾,也交织着他们在内政外交方面所存在的革新与守旧、抗争与妥协的差异。这些矛盾和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团结对敌和自卫决策。
二.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1.战争的爆发:1894年5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遣1500人去 朝鲜牙山地区。与此同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把大批军队派往朝鲜。东学党起义被镇压后,日本不仅拒绝了清政府同时撤兵的要求,反而大量增兵朝鲜,到6月底,日本派往朝鲜的兵力已达万余名。7月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另立傀儡政权。7月25日凌晨,我国护送入朝清军的“济远”、“广乙”等三舰从牙山起碇返航,取道丰岛西北海面驶向旅顺。奉命在牙山口外往返巡逻的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立即对“济远”、“广乙”拦截围攻,正式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8月1日,光绪发布上谕,命令“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这一天,中日两国同时正式宣战。由于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2.战争的经过:
①平壤之战:1894年9月12日,侵朝日军进一步向驻在平壤的清军进攻,清军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当天夜里率守军仓皇逃出平壤,“一夕狂驰三百里”,逃回中国。而总兵左宝贵率部坚守平壤玄武门,亲自登城指挥部将拼死杀敌,不幸中炮牺牲。②黄海海战9月17日,清军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激战,战斗历经五个小时,清军广大士兵和以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为代表的一些爱国将领奋勇作战,清军有五艘战舰损失,但也打伤了日军炮舰多艘。③旅顺之战:10月,日军按照预定计划,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11月7日,日海陆两军分兵三路包抄大连湾,大连不战而陷。11月18日,日军进攻旅顺,清军不战而逃。日军侵占旅顺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烧杀。④日落威海卫: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先后攻下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形成了从海陆两路对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的包围。港内北洋舰队爱国官兵,曾多次要求出战迎敌,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拒派军舰出港作战。最后这支舰队终于被日军歼灭。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的签定:1895年3月14日,李鸿章带着儿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由天津乘船去日本。20日,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奥宗光及其美国顾问端迪臣,在马关的春帆楼开始谈判。4月17日,李鸿章按照日方提出的条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内容:(一)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二)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四)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
(三)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五)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3.影响:《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南京条约》以来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中国由此被割让了大片领土,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马关条约的巨额勒索,使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使侵略者通过巨额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同时,马关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对中国民族工商业起了破坏作用,直接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四.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纷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斥责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台湾人民听到割台消息,义愤填膺,发布抗战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1895年5月20日,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派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如期交割台湾,并令台湾文武官员陆续内渡,台湾人民展开了反割台的武装斗争。
2.经过:在日军的猖狂进攻面前,台湾军民共举刘永福为抗日首领。6月12日,刘永福派遣分统杨紫云率领新楚军会同义军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狙击向新竹进攻的日军,歼敌6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凶焰。8月22日,日军向大甲溪进攻,受到黑旗军吴彭年、袁锦清及徐骧等部的顽强伏击。8月26日,彰化保卫战,在与日军英勇搏斗中,守军诸将吴彭年、吴汤兴先后殉职,但日军近卫师团死伤一千多人,是侵台以来受打击最沉重的一次。10月上旬,日军进攻嘉义,与此同时,从三面围攻台南,台湾军民在艰苦中坚持抗战,徐骧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不幸牺牲。10月下旬,台南失守,台湾全省沦陷。3.评价:台湾军民在反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克服了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抗击了日本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0人。台湾军民的英勇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热爱祖国、反抗侵略者的优良传统。
               第五章 ?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 ?          第一节 ?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1.三国还辽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开始。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速。《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使早就觊觎东北三省的沙俄极为不满。沙俄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有,中国为此交付赎金3000万两白银。以三国交涉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划分势力范围:沙俄诱逼清政府先后与其签订《中俄密约》、《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和《旅大租地条约》,把东北三省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强占胶洲湾,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把山东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迫清政府保证不将长江沿岸各省让与或租给他国,并与其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订租威海卫专条》,把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岛屿变为英国的势力。日本把福建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法国则把滇、桂、粤三省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承认各国在华势力为前提,要求利益均沾,各国政府相继表示同意。这样,甲午战争后的短短几年间,就形成了各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危局。中国已变成了国际帝国主义共管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1.方式: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还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形成了这一时期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新特点。当时,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有: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投资中国矿山、在华开设工厂。
①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在列强的争夺和逼迫下,清政府在甲午战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三次向列强借款。第一次是1895年7月向俄法集团所借的“俄法洋款”。第二次是1896年3月向英德集团所借的“英德洋款”。第三次是1898年3月再次向英德集团续借的“英德洋款”。据统计,从1895年到1900年,清政府共向列强借款四亿五千一百余万两白银。这些借款,不仅利息高,折扣大,而且都附有政治条件,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对资本主义的财政依赖。
②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甲午战后几年间,列强共在中国夺取了长达19000余里的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它们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有的甚至还享有铁路沿线的行政权和管辖权,使铁路沿线的中国领土主权名存实亡。③投资中国矿山。1896年,美国首先和中国“合办”门头沟煤矿,外资从此侵入中国矿业。此后,列强纷纷与清政府签订“矿务”合同,攫取矿山投资权和开采权。
④在华开设工厂。据统计,1895至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已经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它们利用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从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