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幸福,在这样的家庭中不知流失了许多。
我认识一家人,夫妻俩都是很不错的人,丈夫事业有成,妻子漂亮能干,有一个可爱伶俐的女儿。他们的生活本该有“五星级”的舒适,但他们却把好日子过成了“小旅馆”的档次。
他们两口子之间并没有大的矛盾,彼此间也很在意对方,但就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互相不对付,常发生争执,谁也不服输,总认为对方应该让步。在家庭经济还不太宽裕的年代,他们常常因为经济问题争吵;到家里买了轿车和两套房,物质条件已非常优越后,又因为教育孩子的观点不一样等事由争吵。总之,生活中有什么矛盾需要解决,什么就是他们争吵的原因。吵闹过后往往是冷战,一两个月不说话。产生过离婚的念头,但又没什么本质矛盾,彼此并不想真正离开,日子就一直在别别扭扭中过了下来。现在,他们人到中年,终于明白原来的争斗毫无意义,彼此关系大为改善,开始了新的生活,可孩子成长中坏的影响却已无法挽回。
小女孩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一直生活得胆战心惊,她不知父母什么时候会吵架,变得神经质、敏感,不论在什么场合下,有谁说话声音稍高些,她就表现出惊恐。她从小就特别希望爸爸或妈妈有一方出差,因为那样家里就有几天平安了。在父母不断争吵和冷战中,现在这个女孩已上中学,她性情忧郁,脾气暴躁,成绩不佳,不自信,让父母头痛得要命。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不能自立怎么办。他们现在更发奋地赚钱,仿佛想给孩子挣够一辈子用不完的资产。但无论赚多少钱,他们考虑到孩子的问题时都没有安全感,没有满足感。
家庭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没有冲突,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团和气。
我和先生也经常会有冲突,但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避开圆圆,在两人之间尽快把问题解决了。实在避不开,也要尽量克制自己,至少不让争吵吓着孩子。有时也会请圆圆出来主持公道,我们相信孩子的看法往往比较客观。我们很真诚地倾听她的看法,从孩子的视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虽然她小时候常常“断案不公”,不自觉地偏向我,但这至少能让她爸爸意识到孩子的愿望,出于对她愿望的成全,他也会主动认错。而我对她爸爸也会经常让步,如果发现他气愤得厉害,或是为了尽快结束争吵,我就会把自己的“原则”和“理由”都抛一边,主动认错,向他和解。我们的争吵从来都是速战速决,绝不拖到第二天,不让压抑的气氛长时间地笼罩在我们的家庭里。父母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有些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哪怕是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哲学家弗洛姆说:“当一个不幸的婚姻面临解体时,父母之间陈腐的论据是,他们不能分离,以免剥夺一个完整的家庭给孩子所带来的幸福。然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
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实际上多少钱都买不来孩子的快乐。财产今天损失了,明天可以找回来,但孩子的成长中的幸福感、教育机会一旦损失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如果说家庭状态也可以像酒店那样标注级别,没有比和谐幸福的家庭气氛级别更高的了。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电器可以少一些,但爱和亲密一定要多——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我愿意把哲学家弗洛姆的另一段话引用在这里,和父母们分享:
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土地常常是母爱的一种象征)被描写为“到处都流动着奶和蜜”。奶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是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蜜则象征着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对生命的热爱。大多数母亲都能够给予“奶”,但只有少数母亲能够给予“蜜”。为了能给孩子以蜜,一个母亲不仅必须是一个“好妈妈”,而且必须是一个幸福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影响怎么说都不夸张。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这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人格有很深的影响。的确,人们可以在孩子们——以及成年人中间区别出哪些人只得到了“奶”,而哪些人则同时得到了“奶”和“蜜”。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2009…2…2010:45:00
第14楼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设立“记功簿”是个较好的办法,我们从没用钱奖励过孩子,来自父母的奖励就是这个小本中的一朵朵小红花,它无法用金钱计算价值,却无比珍贵,协助我们培养了孩子许多好品德。
从圆圆4岁起,我给她弄了一个小本,专门记她做的好事。小本不大,每页只记一件事,所记事情都很简单,基本只有几个字,例如“收玩具好”,“扔垃圾”,“自己编故事”,“晚上独自去厨房开灯拿牙签”,“学会认钟表”等等,每页都用红笔画一朵小红花——这就是给她的奖励。我们把小本叫做“记功簿”。我发现每次给圆圆“记功”时,她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数数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这个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一是孩子受到表扬,很有荣耀感;二是小本中记的事对她有提醒作用,让她以后不要忘了再做这些好事;三是凡写在这个小本上的字,圆圆都能记住,她经常在数小红花时顺便读一下自己的先进事迹,也认了不少字。
到她上小学后,学校老师经常奖小红花,就是在一个小纸片上盖一个小红花印章,攒够十个小红花就可以换一个“大笑脸”。教室后面有个“光荣栏”,谁的名字下贴的“大笑脸”多,就说明谁做得好。圆圆在整个小学期间,一直榜上有名,且“大笑脸”数总是位居前一两名。我们心里肯定高兴,但从不去渲染这件事,就感觉这是常态,没什么值得提说。这样做,是担心她在和同学们的比较中会有优越感,怕她学会刻意去追求“大笑脸”,从而失去行为的自然与和谐。
与此同时,家里的“记功簿”还一直在增加内容,但没有一次是记录她考试成绩好。我们一直认为小学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关注,对排名斤斤计较,其实都是对学习兴趣的消解。当孩子被大人引导着去关心分数、关心排名时,他就不会对学习本身有兴趣了。学校方面对成绩已有足够的渲染,如果家长再推波助澜,非但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没有促进,反而起了反作用。
所以上小学期间记录的内容无非还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帮妈妈洗碗,洗得干净”,“二胡拉得好”,“学会了切土豆”等。到学期末,也记一下她总共在本学期得了些什么奖,这主要是作为备忘。此外还记一些她写的“诗”,很幼稚但有童心在里面。
她10岁上初一,住校,一周回一次家,开始不习惯,想家想得哭。她第二周回来说这周没哭,我就赶快给她记下“住校第二周就不哭了”。这一时期的“功绩”基本上都和她住校生活有关:“被子叠得整齐,受到老师表扬”,“自己洗衣服,洗得干净”等。这些是她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和成长。有一次她和我发生争执,辩论中我们情绪都有些不快。但她不是偏激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而是能一边辩论一边思考,一旦认识到妈妈说得有道理,就中止辩驳,然后和妈妈一起理清思维。这是她的成熟,也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也把这件事记到小本上,并奖一朵小红花。这让圆圆进一步明确,辩论是为了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驳倒对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已越来越有主见有个性了,她很快成熟起来,画小红花的奖励显得有些小儿科了。最主要的是圆圆个性、思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