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海经 原文白话 对译-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形状像儵鱼,嘴巴像长针,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q@)之山①,无草木,无水。

  【注释】①亝:“齐”的古字。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勃亝山,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減(ji3n)水出焉,北流注

   于海,其中多鳡(g3n)鱼①。

  【注释】①鳡鱼:也叫做母鲇、竿鱼,体延长,亚圆筒形,青黄色,吻尖长,口大,眼小,性凶猛,捕食各种鱼类。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番条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沙子。減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zh6)。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g3n)鱼。

  【译文】再往南四百里,是座姑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漆树,山下有茂密的桑树、柘树。姑儿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zh5n)石①。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注释】①箴石:石针是古代的一种医疗器具,用石头磨制而成,可以治疗痈肿疽疱,排除脓血。箴石就是一种专门制做石针的石头。

  【译文】再往南四百里,是座高氏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箴石。
  诸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ch&)。泺(lu^)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岳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下有茂密的臭椿树。泺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南三百里,曰犲(ch2i)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x))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zh@)毛,其音如呼,见(xi4n)则天下大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山下到处流水,水中有很多堪■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猿猴却长着一身猪毛,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呼叫,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3n),其中多■(ti1o)■(rng),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xi4n)则其邑大旱。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独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的是美观漂亮的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水中有很多■■,形状与黄蛇相似,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大旱灾。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t*n)
  而有珠,名曰狪狪(t#ngt#ng),其鸣自詨(ji4o)。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汶',其中多水玉。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泰山,山上盛产玉,山下盛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与一般的猪相似而体内却有珠子,名称是狪狪,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ch*n)于(江)'汶',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t2n)之水,其中多茈(z!)(羸)'蠃'(lu^)。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竹山,座落于汶水边上,这座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玉石。激水从竹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娶檀水,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s))■(zh&)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6r)用鱼①。

  【注释】①■:用牲畜作为祭品来向神祷告,想要使神听见。

  【译文】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樕■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座山,途经三千六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在毛物中用一只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祷告时要用鱼。

  东次二(经)'山'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j&)吴,南望沙陵,西望湣(m0n)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吟',其名曰軨軨(l0n l0n),其鸣自叫,见(xian)则天下大水。

  【译文】东方第二列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空桑山,北面临近食水,在山上向东可以望见沮吴,向南可以望见沙陵,向西可以望见湣泽。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牛却有老虎一样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人在呻吟,名称是軨軨,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而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穀)'榖(g^u)',而无水,多鸟兽。

  【译文】再往南六百里,是座曹夕山,山下到处是构树,却没有水流,还有许多禽鸟野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y@)皋(g1o)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r()之水,其中多蜃(sh6n)珧(y2o)①。

  【注释】①蜃:大蛤(g2)。蛤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卵圆形或略带三角形,颜色和斑纹美

   丽。珧:小蚌。蚌是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卵形,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环形。

  【译文】再往西南四百里,是座峄皋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白垩土。峄皋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激女水,水中有很多大蛤和小蚌。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d!)砺(l0)。

  【译文】再往南行五百里水路,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葛山的尾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粗细磨石。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l!)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bi5)鱼,其状如(胏)'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l0)。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就是葛山的首端,这里没有花草树木。澧水从此发源,向东流入余泽,水中有很多珠蟞鱼,形状像动物的一叶肺器官却有四只眼睛,还有六只脚而且能吐珠子,这种珠蟞鱼的肉味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染上瘟疫病。

  又南三百八十里,日余峨(6)之山,其上多梓(z!)枏(n1n),其下多荆芑(q!)①。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t))而鸟喙(hu@),鸱(ch9)目蛇尾,见人则眠②,名曰犰(qi*)狳(y*),其鸣自訆(ji4o),见(xi4n)则螽(zh#ng)蝗为败③。

  【注释】①芑:通“杞”。即构杞树。②眠,装死。③螽:即螽斯,蝗虫之类的昆虫,体绿色或褐色,样子像蚱蜢,以翅摩擦发音。但对农作物的损害不如蝗虫厉害。为败:为害。

  【译文】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是座余峨山,山上有茂密的梓树和楠木树,山下有茂密的牡荆树和枸杞树。杂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兔子却是鸟的嘴,鹞鹰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见人就躺下装死,名称是犰狳,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一出现就会有螽斯蝗虫出现而为害庄稼。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杜父山,不生长花草树木,到处流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①,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r(),其鸣自訆(ji4o),见(xi4n)则其国有恐。

  【注释】①水碧:就是前文所说的水玉之类,即水晶石。

  【译文】再往南三百里,是座耿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水晶石,还有很多大蛇。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鱼鳍,名称是朱獳,发出

   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而那个国家里就会有恐怖的事发生。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c6n)水,其中多鵹(l@)鹕(h*)①,其状如鸳鸯而人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