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光大道第3部-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几个人同时回答他;“散了!〃 
  “我们村的人回来没有?〃 
  “你是哪村的?〃 
  “芳草地的。”
  那个人朝桥上一指:“那不是他们吗?〃 
  周永振抬头一看,首先发现那一队人里的党支部书记高大泉。他急忙蹬上车子,迎上前去。
  六十九布置任务
  党支部书记高大泉,率领着芳草地的一部分积极分子,从天门区公所返回村里。当天下午,他在农业社办公室里,召开了支委扩大会,给那些等他、盼他的人,带来一个振奋心弦的好消息。他说;“我们国家的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啦! ”
  这个命令,对于几干年个体经济的农民的后代、刚刚迈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庄稼人来说,是多么新鲜哪! 那些从区里受了训练回来的人自然早一天知道了底细,心里是有数的,乍听到这消息的人,几乎同时用惊奇的口吻问起来;“什么叫计划收购,什么叫计划供应呢?〃 
  高大泉继续说:“这个命令,就是咱们这一年里,总在想,总在盼的那个章程。天门镇让水困住那会儿,好多人都吵吵,应当有一个由国家,由咱们自己管理粮食的好办法。过去的粮食,由着粮商粮贩投机倒把,随便坑害咱们劳动人民,随橇掐咱们的脖子。如今,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再这样干下去了。我们农业,要一步一步地实现集体化.集体化了,就要按照国家的需要,实行计划种植。收了粮食,留下我们自己的吃用,交了公粮,就把刹下的余粮,全部卖给国家,不能再卖给私商和粮食贩子.这就叫计划收购。国家收买了我们农村的余粮,再按照工业人口、城市人口和军队的需要,有计划出售给他们。这就叫计划供应.这样上上下下都挂上钩,我们的国家,就把粮食这个宝中宝掌握在自已手里,把支配粮食的大权夺回来。坏人再想捣乱,再想害人,像水困天门镇那样事儿,就办不到了,。 .… ,; ; 
  从旧社会挣扎过来,走上一了社会主义道路,又跟阻挡他们脚步的各种各样人进行了几次生死较量的芳草地人,对这样的道理,是极容易明白的;尤其是这些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对这个命令,也是极容易接受的。他们立刻变得兴奋异常,忍不住地热烈议论起来:“党中央真是跟咱们心连心,处处事事都想到咱们心坎上!〃 “盼什么,来什么,用邓三奶奶的话说,这又是一个水到渠成呀!〃 
  “这样啥事儿,由国家给掌握着,心里边有谱地干,刁’像个搞社会主义的样子生”
  “是呀,这一回,生产有人撑腰,遇上荒年,也有国库当靠山,咱们那条大道更明亮、更宽敞了! 〃 
  支委扩大会一直开到傍晚。他们决定,利用今天晚上的文艺演出的机会,把这项命令向群众公布,把好消息告诉所有的农民。从明天开始,一面组织群众深入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随后成立统购统销领导小组,进行余粮摸底,发动群众向国家出售余粮。会议散了以后,高大泉点名留下朱铁汉、周忠、吕春江和姜波这几个支委具体安排了晚上的活动计划。高大泉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支部书记的心里特别激动。在训练班学习的这些日子,他一直是这样激动的。有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又有了这样掌握粮食权力的办法,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胜利,就是资本主义势力的一个失败;等到这个办法真正实行开,社会主义就前进了一步。他想,前进的这一步,不仅是给生产建设开了路,给破坏生产建设的人堵了路,最重要的,正像田雨同志在传达“命令”时候说的,把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上,这本身就是对农业的一个社会主义改造-一改造他们的习惯,也改造他们的思想;唯有这样的改造成功,才是最大的胜利、最根本的前进。
  他为了发挥同志们的积极性,把宣传政府命令的工作交给了村长朱铁汉和副社长周忠。他留在办公室,把几天来记的笔记看了看,心里反复思考,’在贯彻执行统购统销命令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决定今晚上剧团搞演出的时候,到台下群众中走走,听听反映,把下一步的工作考虑得周到些,使工作开展得顺利些。黄昏时分,他走出办公室,来到高台阶的大门口,场子上已经非常热闹了。
  周士勤一伙人,早把拖到高台阶前的八副大车枯辘,一对一对地绑在一块儿,像四个基石,托起翻扣在上边的大车的车上。他们从各户借了二十几块门扇,铺在车上的顶端。一个很别致的舞台搭成了。接着,吕春江、春芳儿个人又在台子的四角竖起四根高高的杆子:后边的两根撑起一块大红的布幕;前边的两根拴了一条粗粗的绳子。高二林把打足气、点燃好的汽灯提了来,吊在那条绳子上。没等敲打锣鼓,好多年轻人和小孩就都跑来,围着新搭的戏台周围,放怀地嘻笑,跳跃。过一会儿,他们听到胡琴声,又往高台阶上拥挤。
  朱荣和朱占奎两个人,在高台阶的大门口站着岗。他们一边喊,一边推操,不让“闲人”进入。
  万淑华和赵玉娥在高台阶的院子里忙得团团转,帮着演员们打洗脸水、梳头和化妆。
  剧作者兼导演的秦文庆,这会儿又是乐队的主将。他正跟新手常胜坐在墙角给胡琴对弦定调。
  邓三奶奶、铁汉妈每人搬了个凳子,互相扶着,从高台阶门口出去,往下挤,想赶快在戏台下边占一个看得清、听得准的好地盘.过了一会儿,戏台前更热闹了。本村人差不多都集合来了,还有外村的观众,也一群一伙陆陆续续地赶到这里。围着台子的四周,是一片黑鸦鸦的不断骚动的脑袋。各种各样的声音掺加在一块儿,比翻河滚浪还要响,
  人群的后边,一盏盏发黄的跳动的灯火,那是闻讯奔来的,卖熟食和糖块的小贩。
  高大泉没有往里边挤,只在人群的后边走了一趟,见刘祥的老婆抱着刘万的儿子柱子,春禧拉着她的小弟弟,迎面走进来,就笑着打招呼:“你们来晚了没好地方看了。”
  春禧妈说:“等你大叔吃饭,叫了三趟,他才回去,把孩子们慌的,一个劲儿闹。”
  高大泉用手指头捏捏柱子的胖脸蛋,问.“他爸爸没来看戏吗?〃 
  春禧妈说:“他去使碾子。他说,明夭要来客人。这一唱戏,哪家的客人也不少了。看明天多热闹吧。”
  高大泉说:“客人越多越好。各村都要搞统购统销,让他们看看戏,到一块儿再交换交换心思。”
  春禧妈说;“政府咋说就咋干,还有啥心思呢?你大叔都没跟我商量,就让春禧帮着他把粮食都过了数目。他说,政府通知一到,就让春江、永振替他灌口袋,好抢先卖余粮。他离不开牲口,没时间。”她这样说着,就抱着孩子,跟在春禧的后边,挤到人群里去了。
  高大泉看着他们的身影被人头汇成的波浪淹没,刚要离开,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儿。他急忙转身,从旁门走进饲养场。
  槽头上的各种牲口,好像欢迎他似的,一齐昂起头来,有的打着响鼻,有的咳咳地叫几声。
  饲养员大个子刘祥,端着一竹筛子铡细了的豆秸,从草棚里钻出来。
  “大泉,你不忙你的工作去,到这儿干啥?〃 
  “我的事都忙完了,光剩下睡觉。我来替换您一会,您去看看戏吧。”
  “唉,这也用你惦着我?他们排练的时候,我全都看过了。你开会没在家,还没看到,可棒啦。你去看吧。”
  “不光是看戏,还要听会。演出中间,村长和老周忠都要讲话,很重要。”
  “铁汉和小苏这几天一直住在我这儿。躺在炕上,再让他们给我说一遍不就行了。”
  高大泉故意用郑重的语气说:“今晚上看戏是任务,您一定得去。”
  刘祥也板着面孔说:“这个任务,我就是不执行,也不算犯啥自由主义儿。你甭吓唬我。”
  高大泉笑了,再也找不到能把老饲养员动员出去的理由,就一把抓住筛子说:“这饲养场拴人,没干别的活儿活泛。您日日夜夜在这儿操劳,得趁这机会,散散心,歇一歇。”
  刘祥用手指点着高大泉说:“你呀,你呀!我知道你是为这个。我如今端的是集体饭碗,不操心,不犯愁;家里地里的事儿都有你们替我们办得妥妥当当的,我可有什么操劳的?高兴还高兴不过来,肚子里可有啥东西往外散呀?〃 
  高大泉说:“反正今晚您得去看戏。我借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