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动红荷 作者:张丽-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夫妻俩对失去这三百九十万的财产表现得无所谓。他们继续张罗着陪我游览千年古寺,热情丝毫未减。
    我们继续前行。我叫小海联系顺路军车回拉萨,从那里乘飞机回去。他答应着,说一定可以联系到车。小海并要求我得到他姥爷的具体联络方式,就打电话告诉他。我对小海和美萍说,如果姥爷知道在这个世上还有你们这样好的后人,不知该多高兴多幸福呢! 生活中隐藏着无数个人间的未知,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或吉或凶难卜,或放浪四海,或杖行天涯,起起落落,曲曲折折,生命亦轻亦重,生生死死充满无数悬念无数梦幻! 一场场诀别与重逢,一次次伤感与欢愉,自彼岸至此岸,自人间至天堂。
    已进入那个只有二百多藏民居住的小自然村科迦村了。我们三人下马步行,路边有很好看的野花,美萍欢叫着就去采摘,长发在风中翩然飘动。小海看着她快乐地跑去,脸上挂着幸福而甜蜜的笑容,大姑娘一样地温顺。
    在这明媚的七月天,在高原看云淡风轻。我深信她的快乐和他的幸福。她是因他而快乐。他是因她而幸福。他们不再需要其它,拥有快乐和幸福足矣! 想到这里,我心中顿时释然。
    没有巨额财产,他们依旧是快乐幸福的。
    蓦然抬头,朝阳已把科迦寺映得绯红。她不像内地的许多寺庙那么气派,只是那么一排几间白墙嵌着深色长方形木格窗的大平房。她在这里沐风栉雨已经一千多年了。
    科迦寺位居中国、印度、尼泊尔边境,得到三国信徒的共同信奉,今日亦成为中外旅游者的天堂。
    走进去,后面还有寺院,内有十几名僧人。小海经常陪来检查工作的首长和机关干部们参观这里,便给我当起了讲解员。他说这座古寺在“文革”期间曾被用做牛圈,所幸寺院整体建筑未遭破坏,许多现在展出的文物也得以保存。那得归功于一个叫巴桑的传奇僧人。“文革”初起时,巴桑害怕寺中珍宝被毁,便卷上十余件文物逃入尼泊尔境内务农求生。在尼泊尔他的日子苦得很,即使穷得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他也不曾变卖那十几件文物。其实,当时他只要拿出一件珍贵文物,就可以换来大房子小汽车,就可以成为富翁。巴桑一直在尼泊尔乡村苦熬了十六年,闻知西藏落实了宗教政策,政府保护寺庙并且准许重新开放,他才携宝归来,让神佛们重新各安其位。
    1997年国家又拨了一笔款用于维修千年古寺,并添置了全套大藏经。
    走在这座古老的寺庙里,居然在一堆卡垫中发现了一张“大清同治元年”织造的宝贝,我惊叹她的悠久历史。还有更珍奇的呢! 在措钦殿中,济公和尚的塑像悬在空中,还悬挂了许多虎狼猛兽栩栩如生的巨大标本。我惊诧,这些庞然大物如何被安放进殿堂内的,是佛的意志和神力吗? 僧人们无人能回答。这是一个没人能破解的谜。
    出得寺庙,走在天界雪山环绕的山坡上,旁边是米粮之乡科迦村,住着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耕耘、善良淳朴、温和好客的科迦人。从十公里处络绎不绝地走来尼泊尔人。
    已是正午时分,阳光十分明亮,和着远远袭来的风,我停住脚步,一下子沉浸在与这圣地的对视中,竟忘了自己的存在,觉得自己太过渺小。
    面对圣地,一种肃穆、恭敬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由得不满怀虔诚以心灵朝拜。思想人间有着无尽的烦恼,悲伤和忧愁,它们像一道道无形的墙阻隔着人们的心灵,然而人间自有真情在,心底无私天地宽,又怎不可以抛开烦恼坦荡情怀纯洁心灵呢? 离开边境小站是在晚上,因为正好有通信车回拉萨,我急着回山东,就搭这辆通信车走了。
    小海和美萍恋恋不舍地送我。临别时,我永远忘不了美萍那双闪射着真诚光芒的亮眼睛,会让你对着它们忘记了星空的美丽。汽车开出很远,他们夫妻俩依旧站在路边向这边挥着手。
    望着他们年轻活力的身影,我自己忽然涌起瞬间的苍老感,这样的感受令我有些微微的沮丧。于是,我赶快离开。在那个小院落,还有两个年轻人的身影在我回望的目光里消失的最后一瞬,我心中又忽然生出一些怅然。那是新结识了最投缘的朋友而又匆匆与之分别的怅然。
    飞机一降落在流亭机场,崔书记带着开桑塔纳的司机小郭已等在机场出口处。坐上大队那辆二手桑塔纳,我们直沿高速公路开回市区.去保安公司办了个延长保管期限的合同。之后,我们便驱车去第一干休所,去于莺的家里见她去。
    汽车向近郊的第一千休所驶去。这是当地风光最美气候最宜人的山水宝地,沿山坡河流建有许多疗养院和高级干部离休所。
    胶东半岛的七月是最美丽的,以山水雄、奇、幽、秀著称。汽车盘山忽上忽下,一路干岭万壑,万木葱茏,山花烂漫,飞瀑如练,泉水淙淙,岩洞处处……真是一步一景,变幻无穷。一回到家乡的山水,浑身上下所有的毛孔都贪婪地张开来,我仿佛感觉无比兴奋又无限放松。时时会有那种期盼在阳光初升的上午,搬把藤椅坐到荷塘边,晒着太阳捧着一本书,困了,头一歪就眯一觉儿。
    想起那片荷塘,就想起九九和正信还有郭姥爷。白驹过隙,倏忽已经四十年了。真是看透人生聚散无常啊! 那荷塘的主人,那自在的生活,都变成了永远的记忆收藏。
    汽车已开进别墅区,路边已散落着围墙爬满绿色攀藤植物的楼院。
    此路继续随山势延伸,越往里走两旁掩映在青藤和花蔓之中的小楼越密集,几乎座座排列。这些小楼大都是严肃的灰色或老派的土黄色,像是80年代所修,至今家家都保留着那种白色的木质百叶窗,偶有一两家换上了宽大明亮的塑钢窗,里面垂着镭射效果的七彩纱帘,如梦如幻。
    车子在一座台地花园楼房前停下,有些锈斑的门牌号上可以辨出“17号”楼。这就是于莺的家。崔支书在市里开会时,曾听人说过,于莺的丈夫是一位资格很老的地市级领导,离休后被安置在这片山中别墅中最好的房子里,可惜只安度了两年离休后的赋闲生活,老干部就患旰癌去世了。
    崔支书上前按响门铃,很快,一个小保姆模样的姑娘出来开了大门。我们事先已电话联系过,所以小姑娘热情地领我们进楼去。院子很大,满园的果树、花草、青菜,碧绿的草坪,草坪上放着两把休息椅和一张小木桌,铺着格子布,上面摊开着一本书和一摞报纸,一把茶壶和几只扣在瓷盘中的彩瓷茶碗。一条鹅卵石小路穿过草坪通向楼门。整个院子阳光充足,绿意盎然,美丽宁静。
    楼门开了,一位布衣布裤,着浅米色麻布夏服,头发银白盘在脑后,身板笔直硬朗,面色白静的高贵老妇人迎了出来。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就是当年连夜到郭庄大宅给郭璋姥爷报信的漂亮女人于莺。
    如今她苍老了许多,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妇人了。可她保养得分明不错,风韵犹存,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十多岁。
    她笑容满面,完全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形象。她现在的端庄、慈祥,还有她在那个夏夜只身冒险来郭庄时的漂亮、文静,使我早已抹煞了心中对她五十年前抛弃恋人刘正信的坏印象。其实,我早在三十八年前的那个夏夜就已经完完全全谅解她了。在三十八年之后的今天再见到她,竟然心生几分亲切感。
    她慈爱地拉着我的手,直感叹道:“艾莉啊,快四十年没见了,你也从小姑娘长成中年人啦! 真快啊! 这一闪就是几十年过去啦! 见到你真高兴! ”
    我握着她已经干枯的细手,问候着她,心里激动着却也感慨着岁月的无情。
    她接到电话后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泡好的龙井茶,干净利落的小阿姨正提着茶壶往每一个杯子里倒茶,一阵阵茶香立刻弥漫了整个大客厅。
    于莺先领我们参观她的家。这座别墅楼,原来是建于50年代,楼房高三层,坚固,结构良好。房子前部是大客厅,宽敞,高高的天花板上吊着四盏旧式吊灯,因为面积太大。美中不足的是,偌大一个客厅,摆了最大型号的沙发和几十盆绿色植物后还显空荡的房间,却只有两扇朝阳的窄窗户。
    客厅有一座小后门,竟通向一个神秘的后花园。后花园是狭长的一条,稀疏的几棵花树缺乏照料地乱长着,地上长满了杂草,匍匐到淡褐色的后院墙处。杂花杂草之间隐约可见一条红砖砌的小径。在这一切之上是湛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