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县委书记的故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行知穿上草鞋,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1930年春晓庄师范参与工人反对和记洋行的斗争,被当局定为“特等事件”,蒋介石误认为该事件是陶行知响应冯玉祥的反蒋行动,遂下令关闭晓庄学校并通缉陶行知。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后蒋介石查明晓庄事件与冯玉祥并无瓜葛,解除通缉,陶行知从日本回到上海,经黄炎培举荐,史量才聘任陶行知为《 申报 》的顾问。陶行知在《 申报 》连续发表《 剿匪与造匪 》、《 再论剿匪与造匪 》、《 三论剿匪与造匪 》三篇时评,语惊天下:“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一面造匪……一面剿匪,匪既绝不能以剿而绝,或且以剿而势日以张大……所剿之匪,何莫非我劳苦之同胞,何莫非饥寒交迫求生不得之良民。”“政治黑暗如此,如沦地狱,是正即所谓官逼民变。官逼民变,民安得不变?既逼民变,复从而围剿之,事之可悲,孰逾于此!”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爱国人士无不拍手称快,也震动了当局。教育部长朱家骅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告密长信,蒋朱批“申报禁止邮递”六字,使《 申报 》陷入没顶之灾,陶行知被迫离开报馆。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又创办了与晓庄师范相类似的上海工学团,招收工农子弟,“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工农子弟亦工亦学亦教,“即知即传”,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运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29”运动爆发后,他还发起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社,还与宋庆龄、邹韬奋等人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年7月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亚非二十六国,争取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持中国的抗日救国斗争。途经香港与沈钧儒、章乃器等联合发表《 团结御侮宣言 》,赞同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呼吁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战开始后,陶行知发现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陷入贫困而得不到培养,故于1939年7月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对学生因材施教。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革命实践相结合,把“生活教育”运用到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使育才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葩。 
  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斗争。他在重庆创办学校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成为在国民党统治区向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他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民主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发表了《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 民主教育之普及 》《 社会大学运动 》等文章,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1946年4月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并为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和育才学校的迁址问题多方奔走。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消息传来,陶行知发出“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呐喊,风传他被列为下一个暗杀对象,无所畏惧地作好“我等着第三枪”的准备,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   
  5。 陶行知先生其人(2)   
  早在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时,恽代英就写信给毛泽东说“我们也可以学习陶行知到乡村里搞一搞”。自此毛陶之间开始交往。陶行知逝世,毛泽东当天就与朱德给陶行知家属发去唁电:“惊闻行知先生逝世,不胜哀悼!先生为人民教育,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特电致唁。”延安各界为追悼陶行知还特地成立筹备会,并致函陕甘宁边区政府,提议拨款边币3000万元作为“行知奖学金”,专门奖励边区小学教育研究工作,将延安中学改名“行知中学”。各界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11月1日灵柩由上海运南京安葬。毛泽东又送花圈表示哀悼。在“万世师表”、“民主之魂”两面旗帜之后,是沈钧儒、董必武率领的漫长的送葬队伍。毛泽东送的花圈与朱德送的花圈,竖放在晓庄劳山的灵堂前。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欣赏陶行知先生,除了教育外,大约如我一样,是因为很是喜欢陶先生的文章吧?我早先读过陶行知先生一篇发表于1932年4月的文章《 中国的人命 》,对文中惨烈之描摹和行文之大俗大雅印象极深,文章很短,不妨照录如下,以示敬仰: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花十来个铜板坐上人力车要人家拼命跑,跑得吐血倒地,望也怕望,便换了一部车儿走了。太太生孩子,得雇一个奶妈。自己的孩子白而胖,奶妈的孩子瘦且死。童养媳偷了一块糖吃要被婆婆逼得上吊。做徒弟好比是做奴隶,连夜壶也要给师傅倒,倒得不干净,一烟袋打得脑袋开花。煤矿里是五个人当中要残废一个。日本人来了,一杀是几百。大水一冲是几万。一年之中死的人要装满二十多个南京城。(说得正确些,是每年死的人数等于首都人口之二十多倍。)当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每个字出世是有三个人进棺材。“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您却不可作片面的观察。一个孩子出天花,他的妈妈抱他在怀里七天七夜,毕竟因为卓绝的坚忍与慈爱她是救了他的小命。在这无废物而有废命的社会里,这伟大的母爱是同时存在着。如果有一线的希望,她是愿意为她的小孩的生命而奋斗,甚而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甘心情愿的。这伟大的慈爱与冷酷的无情如何可以并立共存?这矛盾的社会有什么解释?他是我养的,我便爱他如同爱我,或者爱他甚于爱我自己。若不是我养的,虽死他几千万,与我何干?这个态度解释了这奇怪的矛盾。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如今中国已经站起来逾半个世纪之久矣,这大约足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了吧?中国人的人命现在已经很贵重,很值钱,我写的这本书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完全如先生所言“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则还未必,因为热衷于中饱私囊的腐败分子还在利用手中的权力草菅人命、穷凶极恶的财富欲使矿难还不能完全杜绝……似乎还需要一番艰苦的努力和等待,大家很以为然的,离先生所说的那个前提、那个条件、那个时刻,相信已经不远。 
  这些大略就是陶行知先生留在人世间的行踪和业绩了吧?   
  6。 不怕麻烦的人   
  桃峰县的县委、政府做的是相当出色的。只是,麻烦接踵而至,凶险又在逼近。 
  我们的和治国书记是个不怕麻烦的人,他认为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只要是正常人就免不了有个头疼脑热病病痛痛,这说明体内有免疫力在和疾病经常作斗争,吃吃药打打针就会好。平时不生小病的人往往一得病就会是大病。怕惹麻烦不思进取,光做政绩工程,不管百年大计,遇上问题绕着走,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把泥,韬光养晦求稳过渡,蹈常袭故等待提拔,这种人不出麻烦则已,一出麻烦就是个大麻烦。光吃干饭不做事也不想解决问题,还要我们的干部队伍做什么?难道是养肥了宰着吃? 
  爱屋及乌,爱弱势的群众,就连弱势群众的毛病,也一并包容了。 
  这一番计较,体现在3月22日进一步细化8条意见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