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无领到白领-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想包袱解除了,又碰上个到底要干什么的问题。记得在国内读大学的时候,可选择的行业基本上是和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学化工的就去搞化工,学电脑的就去搞电脑。到了这里,突然发现MBA 是个“万金油”。看看学校布告栏里排得满满的公司介绍会的通知,只觉得似乎什么行业都欢迎我们去。

    人就是这样,选择太多,反倒不知所措。仔细想想,觉得很多工作都不能干。

    管理咨询,以前干过;证券公司,一周工作100 小时,太辛苦;大众消费品,没什么感觉;传媒业,好是挺好的,可惜我的英文不够好……想来想去,决定去试试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产业。

    风风火火地用了两个礼拜准备好个人简历,立即到学校的数据库找公司寄简历。数据库设计得挺方便的,可以按照地方查询。做高科技当然首选赫赫有名的“硅谷”,当即输入“Silicon Valley”。没想到计算机查了有半分钟,告诉我没有找到任何今年有意到HBS 招聘的位于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我挺诧异:硅谷可是世界第一大计算机产业中心,那里的公司竟然没一家到哈佛来招人?不甘心,决定拿掉硅谷二字,只按照高科技行业查。“什么,只有3 家公司!”而且只有一家公司我知道,那就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3 家公司,要我怎么找工作?

    ②不懂就问,是我在美国学到的经验。马上和分管招聘的老师Debra 约了个时间见面,谈谈我的情况。寒暄了几句,Debra 就问我:“烨,你以前在高科技行业工作过么?”

    “没有。”

    “那么,你本科读的是计算机或者是电子工程么?”

    “不是。”

    “那么,你以前在美国工作过么?”

    “没有,我所有的经验都在亚洲。”

    Debra 扬了扬眉毛,吸了口气,用看似轻松的语气对我说:“烨,我觉得你应该慎重考虑一下你的选择方向。正如你所提到的,高科技是我们国家最有前景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

    大量的MBA 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或者专业技能,很难胜出。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公司都发展太快,且多以工程师为主,所以他们很少到商学院来招人,学生往往得自己找上门去。一句话,这个行业是最热门也是最难进的行业之一。

    你肯定你不想考虑其他行业?“

    “谢谢你的建议,但是我对高科技特别有热情,而且希望在美国做暑期工(其实亚洲金融危机也使那里的工作机会少了很多)。请问我该怎么准备?”

    这次,Debra 不再故作轻松:“如果你真的很认真,从现在起就必须开始关注你所感兴趣的产品和公司;大量阅读有关行业发展的文章;并多和有经验的同学交谈。贝克图书馆有很多资料……你可以从那里开始。此外,由于大多数高科技公司要到明年3 月份才会考虑招人,你有三四个月的准备时间。”

    走出Debra 的办公室,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看着手里那写满记录的纸,我知道我给自己找了块硬骨头。但转念一想:平平淡淡不是真,年轻时不找些有挑战性的事做做,人活着

    还有什么意思?更何况,③连哈佛都进了,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一小小暑期工打倒?

    万事开头难。信息产业之大,让我一时间都不知如何下手。它包括的行业有硬件、软件、互联网、电子商业、通讯、芯片、网络……既然是找工作,就还是以公司为主,通过公司了解技术。于是,那段时间里,每天早上7 点起来读当天的《华尔街日报》,先了解那些高科技公司是谁。下午上完课,马上到图书馆查有关公司和行业的资料。到了晚上,先读书到12点,然后再花一到两个小时读下午找到的资料。刚开始的时候,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觉得越看越心虚,更不敢去面试,因为自己没听到过的东西实在太多。幸好美国信息电子化程度很高,互联网有大量信息,并且大多免费,这样我至少可以先在家“闭门造车”。

    苦修生活持续了两个月,虽然还不是很有信心,但时间不等人,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遛遛。

    于是,大张旗鼓地开始联系公司。陆陆续续发了好多信,每封信里还针对各个公司的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以显示自己的“经验”。之后的日子,每天开信箱时都盼望着能有面试的邀请信。不幸的是,不是收到拒绝信,就是根本音信全无。后来才知道,很多公司根本不发拒绝信,没有消息就是被拒绝了,微软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也有一两家公司给了我面试机会,但一进去就感觉不对。

    自己虽然拼了命地往脸上贴金,并且大表忠心,坐在对面的先生似乎总让我觉得不是很有精神。结果不说也知道了。

    一晃儿,都到3 月底了,④离放假还有40天,我还没被任何公司录取。我终于知道“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厉害了。

    关键时候,朋友的支持是最可贵的。通过他们,在4 月份,我又和几家公司取得了联系。

    其中有两家是惠普和思科公司。我在电话上和惠普公司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面试后,又和他们的一个副总裁见了一面。和思科公司的面试则很让人好笑。因为招聘经理太忙,他只能在机场候机厅里和我见面。而且在面试的最后,他告诉我他招人的原因是因为他夏天要离开3 个月去结婚,所以需要一个人来顶替他的工作。当他问我是否还会考虑这个机会时,我真是哭笑不得,只有先点头再说。

    虽然这两个面试感觉还不错,但基于以前的经历,也不敢多指望。

    那时候,其实也没有什么退路了,因为绝大多数非高科技的公司都已经结束了暑期工的招聘。虽然每天下午下课后我还是坚持给硅谷的公司打电话,但我已做好了放假后背起行囊到硅谷找工作的准备。天地如此之大,我就不信没有可以容我之地。

    奇迹发生在最后一刻。4 月25日,经过4 轮的面试,我终于拿到了惠普公司的录取通知。

    3 天之后,我又收到另一封通知书,来自思科公司。这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真让我百感交集。思科公司,由于其在计算机网络界的领导地位,和英特尔(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芯片生产商)、微软并称为全球信息产业的三巨头。经过仔细的考虑,我决定去思科公司。

    5 月11日,当我结束期末考试,整理完那些产业介绍材料,准备出发去位于加利福尼亚硅谷的思科公司报到时,不由得又回想起这半年来的经历。打开电脑,⑤我发现自己一共向30家公司寄信,有4 家给我面试机会,最终有两家公司决定录用我,包括我最想去的公司(后来我才听说,我是思科公司招的第一个持中国护照的哈佛MBA )。虽然和我的美国同学相比,我的求职过程多了些周折,但最终是殊途同归。更重要的是,我再一次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本文经作者王烨先生同意转载,略有删改。)

    诚讯联丰公司许国庆先生点评①暑期实习是两年MBA 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它不仅提供了实践第一年所学知识的机会,好的暑期经验还能使你在毕业谋职时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2003年中国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大军:212 万毕业生一同涌向就业市场。临近毕业,全国起码还有20% —30% 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必然会导致市

    场难以顺利消化,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就业市场出现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招聘单位像往年一样,不论市场上的毕业生源有多充足,总是有许多空缺无法填满,原因是合格的、理想的毕业生实在不多,实在难找;另一方面,毕业生又苦于市场上职位不够,入职无门。假如中国的高校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即许多学生在校时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实习及兼职工作经验,无论求职准备、面试过程乃至初始入职,都表现得非常专业,人见人爱,那么上述的两难程度就会大大减轻。

    美国从几十年前开始,就很流行暑期实习,人均4 个聘书的哈佛商学院对暑期工作更是如临大敌,从哈佛商学院中国MBA 同学暑期求职工作的艰难历程,可见一斑。

    目前中国的高校也很时兴暑期实习和兼职,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