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溜烟儿, 身材很高, 腿长,脚大。跑起来, 一会儿就不见了, 所以人称一溜烟儿。
  他给京戏青衣、花衫演员姚佩秋拉自用人力车。姚家住前门外大安澜营路东。每天从家上珠市口第一舞台演出,演毕回家吃点心, 再赴各堂会演戏, 坐人力车从没误过事。
  一溜烟儿在短歇的时候, 总爱喝碗酒。因为他爱大口喝酒, 喝得太急,后来, 得了酒嗝, 再也烟儿不起来了。
  花裤腰是个短腿车夫。他无论春冬, 总穿花裤腰的裤子。其裤腰的花色为鱼白色地子, 上印粉红三彩花纹。
  花裤腰外系宽腰宽皮带。因为在拉车快跑时, 他的花裤腰很显眼, 所以得名花裤腰。
  花裤腰曾给说单口相声《戏迷传》的名演员华子元拉自用车。华子元家住前外五斗斋。每天上城南游艺园及各杂耍园子演艺。还经常加演宅门的堂会。
  由于华子元抽鸦片烟, 人很懒散, 弄不好就误场, 但花裤腰从未给华子元误过事。后来, 花裤腰在上蟠桃宫庙会时,因喝凉水炸了肺, 就再也拉不动了。
  伊犁马, 此人常为前门外妓院的名妓拉自用漂亮车, 跑得又快又显眼,故有此号。
  那时, 被妓院雇佣的车夫工钱不多,或根本不拿工资, 专靠拿车饭钱( 还是成头) 生活。不过, 拉上红姑娘, 挣的比月工还多。
  伊犁马积攒了不少钱, 后来他又吃上了洋饭, 拉上了使馆界的英国买办。
  有一次, 他由东交民巷至永定门外的跑马场拉来回, 因为跑得太快, 道途又远, 累得吐血, 不治而亡。
  我的车夫生活
  任有德
  人力车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北方它叫洋车、胶皮, 在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总之, 它是一种由东洋( 日本) 传进的一个人乘坐、一个人拉着跑的车辆。
  在全国, 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车的地方。我家三代人都是拉洋车的。从北京有洋车时起, 我祖父就拉车。我祖父还没歇脚, 我父亲又在祖父拉帮之下拉了车。我刚十六岁也拉了车。
  中国有人力车是在清朝光绪年间
  慈禧太后曾坐过的铁皮车( 这部车现陈列在颐和园内) 是中国最早的一辆人力车。叫它铁皮车, 是因为那辆车的两个轱辘是用铁皮制成的, 没有安装胶皮里外带。这部黄色油漆的御用车, 车厢是方型的, 比较宽敞, 垫子是黄龙缎子做的。自慈禧用的铁皮车出现以后,街市上陆续出现铁皮车, 形状大致相同,一般都是黑色或棕色的。
  大约民国元年(1912 年), 人力车的开关有了改变, 车厢是用木头做成半圆形的, 车轮由铁轮改为胶皮轱辘。这种车的成批出现是在1915 年, 那年袁世凯在中南海成立了一个车队, 我祖父任永和充任车队长。车队共20 人, 其中有我们任家同族弟兄三四人。那时是每两个人一部车。出车的时候, 一个人在前边架把, 一个人在后边推车, 取其安全稳妥。乘坐这种车的都是达官显宦。车夫全穿官衣( 大沿军帽, 军服上没有阶级识别), 出入中南海必须携带腰牌( 相当于工作证、出入证)。
  进总统府拉车, 首先要走人情送礼,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府里管事人的验看,验看成了不要取铺保, 然后还须经过十天半月的练车。练车后, 经过大管事的许可, 才能顶班出车。那年头, 在袁世凯府里跑车的人, 每个月的工钱只不过是一个兵饷的份儿( 大约银圆三块几角)。
  除此之外, 最大的收入是每接送一趟总长( 相当于部长) 或别的大官, 准可以得到块儿八角的赏钱。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府里办喜庆大事, 也可以分得一分赏钱。
  后来, 街市上也陆续有拉包月车和拉散座车的。直到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才出现了三轮车, 逐渐由三轮车取代人力车, 人力车夫大都改为三轮车夫。北京出现的第一辆三轮车, 是旧官僚江朝宗乘坐的, 他坐的那部车是日本人赠送的。到1949 年全国解放, 人力车才完全取消。
  人力车是由日本传进中国的
  日本人力车都是黑漆的, 轮子高,车把短, 有黑色车篷。传进中国的人力车,一般都漆棕色油漆, 轮子小, 车把长。
  人力车必须安装车灯, 普通车辆装两只灯, 阔气的车也有装四只灯的, 有的车还装有后尾灯。车灯最初是蜡烛灯,后来改为电石灯, 也有点煤油灯的。车上还必须安装铜喇叭或脚铃。喇叭安装在车把上, 由车夫手捏发声, 脚铃则由坐车的主儿用脚踏发出叮当声。自用车多
  安装一只脚铃, 也有少数拉八大胡同( 北京前门外煤市街附近一带妓院区) 妓女的车, 安装双脚铃。脚铃是从外国进口的, 铃声特别响亮。夏天车上有用帆布做的防雨篷, 冬天挂棉暖篷。暖篷用黑布或蓝布加棉絮制成。讲究的车, 在车厢、车把上镶嵌黄白铜花活。包月车, 冬天有自备毯子, 专为坐车的主儿包腿防寒,夏天有黑纱篷和苫布, 为坐车的人遮阳。
  北京人力车车行, 每家制造的车各有不同。虎坊桥西福星洋车行制造的车有两种样式, 一种是圆型车厢, 一种是方型车厢。车厢、车把有紫漆、黑漆两种颜色, 车厢木板和车扶手横梁上有各种雕刻花纹。从这家车行买车的,多是自用车主。崇文门外上三条东口东福星车行, 只生产方型车厢人力车,有黄、黑两种颜色, 不雕花。从这家车行买车的多是车厂子和车夫。此外,起顺车行、双和顺车行、德顺车行、悦来车行, 都生产一般车辆。
  车厂主把车夫们当作赚钱的奴隶。除车主有车和车夫自己有车以外,拉人力车的都是租赁车厂子的车。北京内城外城都有车厂子。车厂子大的, 如朝阳门大街马六车厂、繁华车厂,崇外上头条五福堂车厂等, 它们都有一二百辆车。小车厂子有一二十辆车。每辆车每天分白天黑夜两班拉, 两班按城门开门关门的时刻划分。白天班大约是早六点到傍晚六七点, 其余时间为黑夜班。每班车的车份子, 按车的成色好坏, 定为2 - 3 角。租车有专人租专车的, 但一般是不固定的。大一点的车厂子, 雇有管车的人, 专管租车收费,车辆检查。大车厂子还为拉车的人备有住房, 房租由住房的车夫按月分担, 伙食由车夫们自理。
  车厂主多是地方上有点势力的人,这些人是官私两面都能说得开、站得住的头面人。我年轻时租车的两个车厂子的厂主, 一个是警察分署科长的亲戚,一个是和宪兵队有勾搭的人。这两个厂主, 凭他们与官面上的关系, 没人敢惹他们。拉车的人租他们的车, 得受他们的气。他们说个三七四六(北京俚语,故意找碴儿), 你得听着; 骂你小兔崽子,你得忍着, 你得给他把车擦得干干净净,早晚儿还要腾出时间给他们扫院子、做零碎活儿。拉车的人是凭钱租车, 可厂主根本不把车夫们放在眼里, 而只是把他们当作赚钱的奴隶。车厂主十之八九放印子钱, 月息大加一, 向他借十元钱,满一个月得还十一二元。借他们的钱等于欠阎王债, 到日子不还甭想好过, 轻者骂祖宗, 拳打脚踢; 重者送到衙门吃官司。
  此外, 还有些老太太车厂子。这种车厂子, 是厂主死后遗留下来三辆五辆或十辆八辆旧车, 归遗孀接管出租。这种厂子出租的车辆, 需由租车的车夫擦车洗车, 并加以维修。一般有十辆车以上的车厂子, 都雇
  有管车修车的人。出车后如有摔碰损伤,由租车的车夫负责赔偿。
  包月车和零份子车
  包月车是官宦人家自己买的专供自家乘坐的车。这种车比较讲究, 车厢后边钉有自用铜牌。雇的车夫也都是年轻力壮,善于快跑长跑,穿戴也比较体面些的人。给军官或警官拉车的车夫, 穿官衣( 军衣或警察服装, 但无帽徽领章)。资本家或大宅门, 还给车夫做衣服。阔气的宅门, 冬天有供给皮袄的, 一方面是拉车的人穿在身上防寒, 另一方面也是为坐车的主儿蒙腿盖脚用。
  拉包月车, 每月工钱大约五六元至七八元不等。车夫的另一笔收入是外钱,如主人打牌分份子, 主人外会收饭钱, 送礼接赏钱, 买东西取佣钱。拉包月车的车夫多住在车主家, 有的包月车夫专拉一个主人, 也有拉车主全家人的( 女主人上街, 孩子上学)。有的包月车夫还得代车主家干些零活, 如打扫院子、浇花, 这些要在起初讲活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