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婉约词-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
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
处的忧虑。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
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
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西江月 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①,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②幺凤③。 素面常
嫌粉涴④,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⑤梨花同梦。

    【注释】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评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集评】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①
    刘倩叔游南山②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③渐漫漫。 雪沫乳
花浮午盏,蓼茸④蒿笋试春盘⑤。人生有味是清欢。

    【注释】

    ①泗州:安徽泗县。
    ②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③洛:安徽洛河。
    ④蓼茸:蓼菜嫩芽。
    ⑤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
立春,故此云“试”。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上片写山行俯瞰所见,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
雪沫乳花,蓼茸蒿笋,山野风味盎然。

减字木兰花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亭月午,摇荡香醪①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②香。 轻烟薄雾,怎是
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注释】

    ①香醪:美酒佳酿②婉婉: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评解】

    皓月当空,与友人小酌堂前,梅香阵阵,月色溶溶,如此春宵,确是少年行乐的佳
境;不象秋光那样,只照着断肠的离人。词的意境宛如一杯醇酒,饮之令人欲醉。据
《后山诗话》载,苏公居颍,春夜对月。王夫人云春月可喜,秋月使人生愁。公谓此意
前未及,遂作此词云。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①同赋
    凤凰山②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③。欲
待④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

    ①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②凤凰山:在杭州南。
    ③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④“欲待”三句:用钱起《省试赋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句。

    【评解】

    据《墨庄漫录》载:东坡在杭州,一日游西湖,见湖心有一彩舟渐近,中有一女风
韵娴雅,方鼓筝,二客竞目送之。
    一曲未终,人翩然不见。公因作此长短句戏之。全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情景交
融,和婉轻倩,曲折含蓄,情韵无限。

少年游 润州作
    去年相送,余杭门①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
②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释】

    ①余杭门:宋代杭州城北三座城门之一。
    ②“对酒”句:写月下独饮。

    【评解】

    这是一首托为思妇怀念远人的词。作者于熙宁六年冬,自杭州至镇江,到次年春尚
迟留未归,有感而写此词。上片说去年离家是在飞雪似杨花的冬天,现在已是杨花似雪
的暮春,尚无返回的消息。巧妙地把眼前的杨花与去年的雪花联系起来。下片写对酒邀
月,明月却偏照着画梁双燕,衬托作者久居客地的孤寂凄凉。

    【集评】

    王元诰《苏诗总案》:甲寅四月,有感雪中行役作。公以去年十一月发临平(今杭
州市东北),及是春尽,犹行役未归,故托为此词。
    胡云翼《宋词选》:“恰似姮娥怜双燕”三句,是以月里嫦娥的怜爱双燕,反衬自
己无人怜惜的孤寂。


    秦 观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①。暂停征棹,聊共引②离尊。多少蓬莱旧事
③,空回首、烟霭④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⑤,当此际,香囊
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⑥。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作者简介】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文才
为苏轼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新旧党争中屡遭贬谪,死于放还途中藤州。他
的词,风格接近李煜和柳永,在婉约词中成就最高。他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语言淡雅,
委婉含蓄,留有余韵。多是男女离愁别恨及身世伤感之作。词集有《淮海词》。

    【注释】

    ①谯门:城门。
    ②引:举。 尊:酒杯。
    ③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
    ④烟霭:指云雾。
    ⑤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
    ⑥谩:徒然。 薄倖:薄情。

    【评解】

    这首词写诗人与他所眷恋的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充满了低沉婉转的感伤情调。上
片描写别时的景色及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抒写离别时的留恋、惆怅之情。全词把凄凉秋
色、伤别之情,融为一体。通过对凄凉景色的描写,用宛转语调表达伤感的情绪,是这
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集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此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谭献《谭评词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下阕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
钝所能借口。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全词层次井然,步步深入,分别在江边征棹之中,看
的是野外苍茫之景;由饮酒到话别,到解囊相赠,由泪染襟袖到征棹远逝,灯火朦胧,
真是满纸凄凉色,一派伤别情,不愧是婉约派代表作。
    晁补之云:少游如《寒景》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
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苕溪渔隐丛话》引评《复斋漫录》)
    《唐宋词百首详解》:就全词来说,景是引人的,情是悱恻的,景中有情,景以表
情;情寓于景,情融于景,亦景亦情。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缠绵凄婉。“山抹”两句,写别时所见景色,
已是堪伤。“画角”一句,写别时所闻,愈加肠断。
    “高城”两句,以景结,回应“谯门”,伤情无限。

江城子
    西城①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②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
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

    ①“西城”三句:写看见早春柳丝轻柔,触动自己的离恨,因而流泪不止。
    ②韶华:青春年华。

    【评解】

    这是一首怀人伤别的佳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
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
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