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婉约词-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解】

    此词有所寄托。作者以拟人化手法,抒写忧心国事而无人了解的心情。上片言翠鸟
苦于清歌无人领会,柳花又不解自己的伤春之意,还有谁体贴自己的柔情。下片借景抒
怀。青山不语,残月当门,不知何时,重见桃根,那得并刀剪断愁痕。这里明写离愁,
暗抒因国事日非而悲恨落泪的情怀。全词写得清丽绵密,委婉含蓄。

    【集评】

    万树《词律》:此调他无作者,想雪舟自度,风度婉秀,真佳词也。
    或谓首句明字起韵,非也,如此佳词,岂有借韵之理!
    查礼《铜鼓书堂遗稿》: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
形容之,如黄雪舟自度《湘春夜月》云云。雪舟才思俊逸,天分高超,握笔神来,当有
悟入处,非积学所到也。刘后村跋雪舟乐章,谓其清丽,叔原、方回,不能加其绵密,
骎骎秦郎“和天也瘦”之作。后村可为雪舟之知音。
    《艺蘅馆词选》麦孟毕云:时事日非,无可与语,感喟遥深。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抒羁旅之感,上下片作法皆是即景生情。上片由闻入
情,下片由见入情,文笔宛妙。时近清明,闻翠禽已消魂,而黄昏清歌更不堪闻。“欲
共”两句,自为呼应,韵致最胜。
    “念楚乡”三句,揭出旅况。换头宕开,实写眼前所见之青山残照。湘水湘云,境
既空阔,情亦凄悲。“天长”两句,叹相见无期。“谁与温存”与“甚时重见”两问,
有浅深之别。末句,总申愁情,与白石之“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结句相同。


    刘辰翁
宝鼎现 春月①
    红妆春骑②,踏月影竿旗穿市③。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④。萧声断、
约彩鸾⑤归去,未怕金吾⑥呵醉。甚辇路、喧阗⑦且止,听得念奴⑧歌起。 父老犹记
宣和⑨事,抱铜仙CD、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CE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CF,帘影冻、
散红光成绮CG。月浸葡萄CH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CI,空见说、三千乐指CJ。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
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CK。便当日亲见霓裳CL,天上人间梦里。

    【作者简介】

    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考进士时,因廷试
对策忤权臣贾似道,被列入丙等。任濂溪书院山长(主持人)。宋亡,隐居不仕。有
《须溪集》。他生当宋亡之时,痛悼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词多悲咽凄苦,不胜怨愤;
也流露出词人深挚的故国之思,黍离之悲。是遗民词中之优秀作品。

    【注释】

    ①春月:元宵节。
    ②春骑:指游春的车马。
    ③竿旗:竿上所挂的旗。 穿市:穿过市中街道。
    ④习习:本指微风,习习香尘是指尘土飞扬。莲步:女子的行步足迹。
    ⑤彩鸾:这里指游春女子。
    ⑥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守卫防务。
    ⑦甚:为什么。 辇路:皇帝车马经过的道路。 喧阗:人声喧闹。
    ⑧念奴:唐玄宗天宝年间名妓,善歌。这里借指歌女。
    ⑨宣和:宋徽宗年号。
    CD铜仙:即金铜仙人。这里借指亡国恨。
    CE沙河:即沙河塘,在钱塘南五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
    “沙河,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 多丽:形容沙河的繁华。
    CF滉漾:即汪洋,形容水势很大。 滉漾光明:指明亮的灯光反映在水面上闪烁不
停。邸第:富贵之家的住宅。
    CG“帘影”两句:是说帘影投在水上,波平则凝止不动,波动时随着闪闪发光的水
面形成各种涟漪。
    CH葡萄:形容水的颜色深碧如葡萄。
    CI竹马儿童:指出生于宋亡后的儿童。 竹马:以竹杖当马。
    CJ三千乐指:三百人的乐队。指,用来计算人数(每人有十指)。
    CK拥髻:表示愁苦。《飞燕外传·伶玄自叙》:“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
以手拥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 鲛珠:泪下如珍珠。
    CL霓裳:即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借以指宋代的歌舞。

    【评解】

    此词作于元大德元年(1297),距宋亡已20年,表达了作者悲恸祖国恢复无望的凄
苦情怀。全词共分三叠。上片述当日元夕之盛。红妆春骑,千旗穿市,踏月花影,游人
众多。
    而琼楼入云,歌舞连宵,写尽当日盛况。中片写父老记忆中之宣和旧事。朱邸豪华,
沙河多丽,散红成绮,灯月交辉。下片写眼前之冷落悲凉。回忆旧游,往事如烟。灯前
忆想,黯然神伤。通篇凄凉哀婉,真挚感人。

    【集评】

    张孟浩《历代诗余引》:刘辰翁作《宝鼎现》词,时为大德元年,自题曰丁酉元夕,
亦义熙旧人,只书甲子之意,其词有云:“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又
云:“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又云:“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
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反反覆覆,字字悲咽,真孤竹、彭泽之流。
    杨慎《词品》:词意凄婉,与《麦秀》歌何殊?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通篇炼金错采,绚丽极矣;而一二今昔之感处,尤觉韵味
深长。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刘在宋末隐遁不仕,此为感旧之作。
    上段先述元夕之盛,中段从父老眼中曾见宣和往事,朱邸豪华,铜街士女,只赢得
铜仙对泣,已极伤怀。下阕言大好春色而畏逢春色,有怀莫诉,归向绿窗人灯前掩泪,
尤为凄黯。余早岁曾见东华灯市火树银花之盛,五十年来桑海迁流,亦若刘须溪之“梦
里霓裳”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铺写当年月夜游赏之乐,而一二字句钩勒今情,即觉
兴衰迥异,凄动心目。第一片,极写当年游人之众、楼台之丽与歌舞之盛。第二片,更
记当年灯月交辉之美。第三片,回忆旧游,恍如一梦,灯前想象,不频泪堕。

永遇乐
    余自己亥上元①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②,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③不及,
而悲苦过之。
    璧月④初晴,黛云⑤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⑥,湖堤倦暖⑦,前度遽如许⑧。
香尘暗陌⑨,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CD,满城似愁风雨。宣和CE
旧日,临安南渡,芳景CF犹自如故。缃帙CG流离,风鬟三五CH,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
CI,鄜州今夜CJ,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CK。

    【注释】

    ①己亥:即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宋亡前一年。 上元:即元宵节。
    ②依其声:按照李清照原词的声律填词。
    ③辞情:指文辞情采。
    ④璧月:圆月。璧:圆形的玉。
    ⑤黛云:青绿色的云。
    ⑥禁苑:皇家园林。娇寒:轻寒。
    ⑦倦暖:暖和得使人思睡。
    ⑧前度:暗用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诗意。 遽:忽然。
    ⑨香尘暗陌:尘雾遮暗了街道,指车马众多。
    CD断烟:炊烟断,是指京城里居民很少。 禁夜:禁止夜行。
    CE宣和:宋徽宗年号。
    CF芳景:风景。
    CG缃帙(zhì):浅黄色书套。这里指书籍。
    CH风鬟三五:李清照《永遇乐》词中:“风鬟雾鬓。” 三五:正月十五,即元宵
节。
    CI江南无路:指写本词时宋亡已久,江南一带都陷入敌手。
    CJ鄜州: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此时亦离家在外,
故借杜甫思念鄜州的妻子来说明自己的心情。
    CK釭:灯。 社鼓:节日祭神的鼓声。

    【评解】

    本词作者在宋亡前一年,曾因诵李清照怀念京洛旧事的《永遇乐》词,而为之涕下。
三年之后,每听到李清照的这首词,便触动自己的亡国之痛。本词从回忆临安盛时来反
衬目前国亡家破的心情。上片回忆临安盛时,香暗尘陌、华灯明昼的情景,面对眼前
“断烟禁夜”的境况,不胜今昔之感。下片从李清照《永遇乐》词对宣和旧事的怀念,
写到南宋亡后的无限感慨。全词感情真挚,凄伤哀怨。

兰陵王 丙子①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