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忧归田-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伙本不想跟着来的,他还有好多话要跟紫兰说呢。没想到被李睿一瞪眼就灰溜溜地也跟着进山来了。

这会听了李睿要出山,自然是巴不得的。恨不得飞身就到了未婚妻的身旁好一诉衷肠。

到家梳洗后,还不到晚饭时间,李睿又兴致极好地拎了紫越紫辰去陪练。傅紫萱嫌冷窝在房里不出。

当天夜里当李睿翻墙进来时,傅紫萱正歪在床上等他。

第二百九十九章 添丁礼

正月十三,傅紫萱一直忙到很晚,冬日里天黑得早,天冷路又滑,索性在城里住了一夜,直到次日早上用过早饭才回了傅家庄。

这一趟总算是把药堂的事给粗步安排好了。两个小铺子也有了一些眉目。

回家卸下明日元宵节要用的东西,一家人吃过午饭,歇过晌,就忙着准备明日要烧给祖宗的东西来。

纸衣纸马香烛水酒这些;都是现成买好的,只是元宝要叠出来。而且要自家人亲自动手方显出诚意。连傅天河也从书房里走出来;帮着一起扎了起来。

“萱儿,你师父可是说过今日要回来?”陈氏一边领着自家几个孩子扎元宝,一边问傅紫萱。

傅紫萱略抬了抬头回道:“恩。师父说过元宵节会赶回来的。”

……

这扎元宝,傅紫萱还是头一次,在旁边看了一会,又学着扎了几个总是不那么好看,拆了陈氏扎好的看过之后,又重新扎了几个;这才算是上了手。而紫阳紫越显然是做熟的,手下飞快,不一会脚下就堆了一堆。连紫辰紫嫣都娴熟得很,倾刻之间一张巴掌大的小纸片;就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只可*的元宝。

陈氏听了傅紫萱的话又说道:“也不知宁州那边下没下大雪,这要是大雪封路恐怕是赶不及回来。”

傅天河头也不抬,手下不停:“宁州也就跟敬县一天的路程,咱敬县这边就是下雪也不大,哪有什么大雪封路的。君师父还带了海冬青,有事他定会知会我们的。”

傅紫萱点了点头,对陈氏说道:“是的娘。不需担心。师父也是有身手的,加上还有清风云霁在身边,会平安回来的。”

“可是这都下午了,马上天就黑了……”

陈氏话还没说完,就听见夏雪和小石头的声音:“小姐,老爷子他们回来了!”

傅紫萱腾地站起身来:“真的?”

看来这人果真是不经念叨。

夏雨跑到傅紫萱面前;气喘吁吁地点头不迭。小石头忙道:“是的,小姐,他们从后门去了马房,卸了马就过来了。”

傅天河听了忙道:“好好,快去厨房说一声。让他们准备些热食,再烧些热水。嗯,先送三碗姜汤过来;给三位师父去去寒气。”

“是。”夏雪忙拉着小石头跑了。

寒霜几个在厨房正忙着做肉干。厨房人手也多,想必很快就能把热食送上来的。

傅天河和傅紫萱刚起身弹了弹衣裳,想着去迎一迎,就见君子涯、清风和云霁风尘仆仆地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师父!”“君师父!”

“清风师父!”“云霁师父!”

“小姐!”众人忙着打招呼。

君子涯朝着傅天河点了点头,走到傅紫萱面前。像小时候那样揉她的头发:“丫头,为师可是守信啊?”

傅紫萱点了点头:“嗯,我就知道师父会赶着回来的。师父这一路可是累了?爹已让人准备了热水,师父和清风云霁;先喝碗姜汤;去去寒再去泡一泡热水,我马上就他们准备晚饭。”

君子涯点了点头:“也好。不过这会吃晚饭还早了些,为师还不饿。一会再一块吃吧。”

“好。”傅紫萱忙携了君子涯回了住处,带了王直帮着去安排了。

稍晚些时候,傅紫文几兄弟也从镇上回来了。晚饭时傅天河叫了傅天海和傅天湖两家人;在一起吃了个热闹的晚饭。

连环小丫头;一直盯着这个传说中的神医;好奇地看个不停。如今她哥哥离开了,她是寸步不离紫兰,跟着紫兰同吃同睡,俨然一副没断奶的孩子样。被大伙打趣了许久。

小家伙倒是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许是从小奔波流浪;只有一个粗哥哥照顾的缘故。很是享受如今的生活,也很是粘乎紫兰和文氏。自来了后。文氏出去窜门也*把她带着,而她也总*小尾巴似的跟着,乐此不彼。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饭又坐在堂屋聊天打趣,听君子涯讲这些天在外的见闻,很是乐呵。直到夜渐深,明日又要早起祭祀,这才散了歇了。

次日,是元宵佳节,热闹程度;跟除夕及正月头几天;没什么两样,所以又叫小年。

这一天一家人照例是早早地起了。老傅头和老刘氏照例去了老大家主持。陈氏一早带了人在厨房忙着煮供饭,煮供食。忙得连早饭都没时间吃。

弄好后照例让几个孩子分别端了,她也不要丫头帮忙,自个挑了供食担子;就跟在自家丈夫孩子身后;出了门往祠堂去。

君子涯可能是一路上赶路得狠了,这一天没能早起,傅紫萱叮嘱了清风云霁在家看着。

一家人赶着去了祠堂,择了桌子摆了祭祀用的各种供品,鸡鸭鱼肉,各色糕饼酒水等。人齐后,又跟族里其他人一起拜了祖先,当然她们女人;照样是进不了祠堂里面,只能在大院里跟着磕头。

磕好头,每家各自分开,一家家地在自家供案前燃起了香烛,烧起了纸衣纸马纸元宝等物。

将烧尽时又一起燃了炮仗;提醒先人前来领取衣裳钱物,在烧尽的灰烬前,撒了酒水圈了起来,以免地下其他人冒领。家主老傅头又领着三个儿子;念叨了一通,这才起身。又略等了等,待祖先吃饱;各家方才收起自家东西回家。

族长留了当年轮值到的打扫祠堂卫生的两家人家留下来打扫,这才放了各家人离去。

每年祠堂的卫生都会轮着来,一年两户,平时来祠堂打扫卫生,看看烛火,还要保管好祠堂里的各种物什。

这傅氏一族从北方迁来,延袭了原来家族里的一些老的传统,到了敬县安家落户之后,又入乡随俗地;袭了敬县这边的一些风俗。

比如正月十五这天,天黑之后,当年家中生了男娃的人家,添了丁的人家,都要到祠堂去点灯。敬县这边土语的“丁”和“灯”是谐音,生了男娃添了丁,就要往祠堂去点灯,以告慰先人祖宗子嗣得以延绵。

不管是送灯笼还是送煤油灯,都要挂在祠堂内,里面的灯油还要备着足足的,以便能燃至次日天露白。

这样,表示香火不灭,子孙绵延之意。

傅紫萱家里;今年是没人添丁了,家里上一次点灯;还是两年前傅紫武生了方正,去祠堂点的灯。

这生了女儿虽然也是要上家谱的,可是却没有要去祠堂点灯这样的幸事。

元宵这天,当年家里添了丁的人家除了点灯,还要给族里每户人家送一对喜蛋、一对麻球、一对捏得圆圆的饭团子、以及两块煮熟的肉。

送多少没人管你,家境好的人家你可以多送,但都是要成双成对的,没人送单个的。这一脉单传谁个乐意?

如果已经搬离村子到城里过活的,若是十五不能回来的,也会派人送了钱回来让族里帮着采办分送。

这风俗并不是尊的敬县这边的风俗,而是袭的傅氏一族;自古传下来的传统。原也是想着族里添了男丁,借着送东西;告诉族人家里添人进口了。

在北地时听说是满月那天送添丁礼,后来到了敬县,有了十五送灯;这个习俗之后,就一直传下来,攒着到正月十五才送添丁礼了。

也有一个说法,是说要看看孩子能不能立住。有些满月那天;兴冲冲送了添丁礼的人家;隔了不久孩子没立住的,这送添丁礼;就成了件尴尬之事。所以就攒着到次年的正月十五送。也有些人家,若是年尾才生的男娃子,身子弱的,也会再等下年的正月十五才送。

这习俗傅紫萱也是头一次听说,也是一家人祭拜完回到家后,有村里人上门送添丁礼傅紫萱才听说这个事的。

傅紫萱觉得这个习俗还挺好玩的。

这要是某一年族里添的男娃多,岂不是正月十五这天都不用做饭了?光收到的饭团子就够一家人吃了。而且应该也有某年族里不添丁的情况吧?总不能年年添丁吧?

陈氏笑着说,当然有某年族里不添丁的情况。也有某一年又添很多男娃的情况。

还说添丁添的最多的一年;是傅紫阳出生那年,那一年村里;总共有十五个男娃子一起出生。那一年元宵夜里,祠堂亮得跟白昼一样,炮竹声也燃了一夜。而正月十五那天,每家也都收到了几十个饭团子;几十个喜蛋;几十个麻球;几十块大肉。家家户户都乐呵得很。有些家境不好的人家,都攒着吃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