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捡到了一颗打火石——眼泪石。这是痛苦眼泪的化石,是自然形态的眼泪,
就象古代浇铸的铅。这是伟大的眼泪。是谁的呢?是整个俄罗斯人民的。从
西伯利亚地区,到喀琅施塔得的灯塔之乡,都是我们亲爱的土地。自古以来,
伟大的人民耕种它,建设它。在这里,在远方,人民到处生息。而人民除了
乡村墓地,竟没有土地,多么伤心!那时心都僵冷了,眼泪也僵冷了。成了
眼泪的化石。我们是听话的农民,但是到了拉辛、普加乔夫的时代,我们开
始用眼泪磨快斧头,我们是反抗者!如果用枪镇压我们,我们也不哭泣,我
们就用打火石——眼泪石来砸开脚镣手铐。眼泪石啊,可不是普通的矿石,
它是铁轨,它是纽带,它连接着我们记忆中的远方。

道路上是全部生活。有雨丝,有雪堆,有炎热,有冰雹,有桥梁,有运
送的粮食,有车轮的吱吱,有美丽的希望。。你是怎么想的?多余呀,它是
四维中的远方。从昨天到今天,远方没有个完。过去的马车夫,如今是司机,
路程没个完。我们曾被侵犯,从头烧到脚,被钉在十字架上。就这样,还是
要建设,就用那眼泪石,铸造钢板。报纸上刊载着口号:“给粮食让路!”
粮食在行进,道路在通行,飞机把道路举向天空。我们整个国家在前进。

这儿是一片片草原,这是遥远时代的言语的回声。这儿回响着“莫斯科”。


年轻姑娘站在木屋栅栏的门边,发出向往“莫斯科”的感叹,她回到屋内,
对着镜子,欣赏自己披着莫斯科的披中。曾有一个小伙子,看着一望无际的
草原,心儿飞到了莫斯科。你看着,看着,瞪着眼睛,噙着泪水,对阿爸说,
你看到莫斯科了。他也精神饱满,他观望着海面上的遥远的幻景,他看到了
一切,你生活中的一切细节。心灵在哪里?心灵啊心灵,可以没有上苍,没
有魔鬼,但怎么可能没有“刺猬”?这儿就是刺猬,它活泼地跳动着说:呼
吸吧?它在心灵的空间使人们明白:道路——来自于马蹄,来自于雪橇;河
流来自于泉水;科学来到世上,把车轮变成了翅膀。。速度是个伟大的东西,
可也不能没有制动闸。在那月光如注的夜晚,我同妞尔卡来到花园散步。我
们来到苹果树下,叫她尝尝这只苹果。她眯起眼睛说,“太嫩。”我低声回
答,“它刚刚好吃。”后来我成了飞行员,后来有了媒人。在婚礼上,人们
喊着:“苦啊,苦啊!”又是繁忙的割草季节,这平常的日子啊,心灵中又
怎能遗忘。寂然无声,你仔细聆听寂静中的脚步声吧。大地呀,你连接着莫
斯科,又让莫斯科连接着全体人民。在世纪的深处架起支柱,显示自己的愤
怒。从霞光的脸膛发出呼叫:起来,起来,全体人民!人民起来了。他们奔
赴战场。父亲走了,沙布罗夫走了,乌戈林、鲁佳克也走了。。在走以前,
他抓住她的辫子,他拥抱他的妻子。庄稼人都走了,马儿走了,拖拉机也走
了。整个国家都行动了。邮局发起愁来,道路改直了,——这就是战争啊!

一朵白云朝我走来。它有时用欢乐把我照亮,有时用哀愁把我遮暗。。
它朝我走来,远方与远方汇合,记忆进入我的眼帘,如同草原,如同田野。
一年接着一年。小时候,我赤裸着双足站在草原上,妈妈的声音在呼唤:“回
家!”自那以后,这种声音日日夜夜响在我的耳际。以后是战争,还谈什么
“回家”?后来是胜利。现在,这一切都在这朵白云中朝我走来。那些遥远
的记忆向我袭来。“回家!回家!”而我一生都不在家。

作品鉴赏《记忆的远方》是一部大型抒情叙事长诗,是苏联当代文学
中将象征性叙述、抒情以及哲理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性作品之一。全诗近四
千行,共分十章:《回家,回家。。》、《庄稼人的献词》、《自由一些!》、
《关于载重的河》、《打火石——眼泪石》、《三个多余》、《这儿就是世
界》、《怎能没有刺猬?》、《生活吧,生活。。》、《我一生都不在家》。
以上作品概要部分的每个段落便是每章的大致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部长
诗的叙事情节是相对的、局部的,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情节线索。但开头和
结尾处的“一朵白云”,牵系着记忆的远方,联结着抒情主人公的思绪和联
想,回忆和憧憬,又使全诗显得首尾一贯和前后呼应,把相对的局部的叙事
情节串连起来,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诗人巧妙地安排作品的结构,用全景
的手法,通过抒情主人公对自己所经历的一系列“远方”的回忆,来高度概
括俄罗斯人民的历史、民族的遥远的过去以及整个人类、人民的命运。

长诗局部的叙事与贯穿始终的抒情又融为一体。全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
色彩,抒情主人公充满深情地侃侃而谈,使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又一幅亲
切、动人、逼真、温暖的日常生活图景,又使我们感受到抒情主人公——一
位农民之子——的纯洁、美好、热烈、善良、而又充满忧思的心灵。因此,
这部作品被人称为是“现代人心灵的热烈独白。”那飘浮的白云,“回家”
的呼唤,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又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飘忽的思绪和热
恋故乡的情感。

在整部长诗中,有三个形象贯穿始终:记忆、土地、道路。这三个主要


形象有着各自不同的象征,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道路连结着记忆,土地又
在记忆的远方展现。道路主要象征着人民的命运,土地象征着俄罗斯,记忆
象征着历史。这三个形象宏观地囊括了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命运,同时又包容
着作者的全部思想和情感。除了这三个贯穿全诗的形象之外,长诗中的各个
章节中又有一些独特的象征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五章中“打火石——眼
泪石”这一形象。这一颗眼泪的化石,是人民痛苦命运和坚强意志的象征。
它是眼泪,饱含着人民的悲哀,又是化石,眼泪的结晶,打火石,一旦受到
打击,就会爆发出火星,它凝聚着人民坚毅、勇敢、愤怒和反抗的性格。《打
火石——眼泪石》一章,是全诗的精华和重点,占整个篇幅的近三分之一。
而这一形象又是连结记忆、道路、土地三个主要形象的焦点。它集中表现了
俄罗斯人民在十月革命之前的灾难深重而又坚毅勇敢的历史命运和伟大形
象。

长诗在艺术上所进行的探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作者发扬了涅克拉索
夫——特瓦尔多夫斯基的传统,有着俄罗斯民间口头文学的豪迈和幽默,有
着铿锵有力的哲理抒清,有着细腻入微的现实主义的描绘,有着对严酷的矛
盾冲突的准确描绘以及充满光明和乐观情调的气氛,更有着浓郁而又纯朴的
乡村生活画面。特别是标题中的《记忆的远方》就直接表明了对特瓦尔多夫
斯基《山外青山天外天》(直译为《远方的远方》)的继承性。在诗律方面,
也打破了严谨刻板的传统,不注重外在的韵律,而注重内在的节奏和词汇的
音响效果。尤其是在结构方面,为苏联当代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诗人在
总的记忆——道路——土地这一主题和形象下,包容了许许多多记忆中的细
节:妇女的悲惨生活,庄稼人的繁忙的劳动、战场上对敌人坦克的袭击、苹
果树下少男少女的情丝。。对于这一切,作者都浑洒自如,涉笔成趣,使得
情节结构方面冲突尖锐复杂,容量广博,意境深这,难以使人一览无遗。因
此,苏联著名文艺评论家、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叶尔绍夫称这部作品是“巨幅
复调结构长诗”。

(吴笛)


罗·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二百一十步(1978)

作者简介罗伯特·罗日杰斯特文斯基(1932——)苏联诗人。与叶夫
图申科等诗人同是苏联当代诗歌“高声派”的主将。他生于阿尔泰边区科西
哈村的一个军人家庭。战争年代,父母上了前线,他留在祖母身边。祖母去
世后,他只好在保育院里度过了颠沛流离的战时童年生活。他从小酷爱文学,
很早就练习写诗,18 岁第一次发表作品,22 岁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春天的
旗帜》。1956 年,他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担任文艺界
领导职务,现为苏联作协理事会书记处书记,是苏联诗歌界颇受重视的著名
诗人。他一直以旺盛的精力从事诗歌创作,极其多产,至今已出版五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