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开来轻捷地飞上云霄”,“那悠长的、坦率的狂喜的一道道北极光的闪光
似的声音,”作者努力将音乐幻化成灿烂的星光和彩云,幻化成一对飞翔的
翅膀,这本身将音乐注入了活泼泼的生命,同时细腻贴切地传达出女主人公
在倾听音乐时真切和独特的心理感受。作品的标题为《黑鸟》,这本身就是
耐人寻味的,它似乎与情节无关,但整个氛围,整个景物描写,都可以感到
其中蕴含的深意,这分明是一种象征。小说中作者暗示我们,那“打开的钢
琴宛如一只笨拙的屈着翅膀的黑鸟”。大自然中的黑鸟是自由飞翔的,钢琴
中弹奏出的音符和旋律正如黑鸟一样自由奔放,直冲云天,黑鸟不是柔弱、
不是花哨、不是卑贱的,黑鸟象征着苍劲,朴素和高贵的品格。同时格列布
家族传下的这座巨大的钢琴打开时形似黑鸟。由此读者会自然地感到黑鸟与
格列布间隐约的契合。结尾处萨尼亚梦寐以求的格列布留下的珍贵乐谱,眼
看已经到手。这时作品插入了魔幻的场景,突然格列布的亡灵现身。萨尼亚
窃取的乐谱,只经格列布轻轻一抹,变成了一张张空白的稿纸。在惊愕中,
萨尼亚神经失常了。这里的魔幻处理,富有哲理意义。作者暗示在现实生活
中萨尼亚这类市侩的阴谋往往能够得逞。塔玛拉之辈是斗不过他们的,她只
有在幻想中,在道义上才能战胜他们,另一方面却揭示了一个真谛:庸才是
不可能走向艺术峰巅的,而艺术之神永远拒斥那些卑鄙的市侩。

(汪一新)


叶·阿·叶夫图申科妈妈和中子弹(1982)

作者简介叶甫盖尼·阿列克山德罗维奇·叶夫图申科(1933—)苏联
俄罗斯诗人。是“大声疾呼派”的重要代表。他在1933 年生于伊尔库茨克州
济马镇。父母均为地质工作者,父亲酷爱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叶夫图申科
在少年时代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诗歌作品。他的外祖父原是红军的一名高
级将领,祖父则是颇有声誉的数学家,然而在1938 年两人均以莫须有的罪名
被捕入狱,惨遭杀害。亲人的遭遇对他日后的整个创作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叶夫图申科崛起于苏联重大社会变革的五千年代,他声称:“我们是。。
精神上成熟于斯大林逝世和第二十次党代会以后一代人的代表”,“我把自
己比作社会变革时代里进军的号手”,“于是急剧变化的时代,通过我的倒
呛的嗓子喊出声来。”他的诗歌大胆触及敏感而严峻的社会问题,坦诚揭示
当代青年人在理想、政治、道德、爱情诸方面价值观念的嬗变,真切反映苏
联批判“个人崇拜”后普遍的社会情绪;题材上冲破禁区,视野开阔;风格
上以雄辩的政论性见长,诗歌一经发表,常常产生强烈的反响。他已出版诗
集20 余种,主要有《热情者的道路》(1956)、《诺言集》(1957)、《挥
手集》(1962)、《白雪纷飞集》(1969)、《清晨的人行》,(1978)等。
长诗有《布拉茨克水电站》(1965)、《妈妈和中子弹》(1982),《禁忌》
(1985)等。他现任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理事、格鲁吉亚文学委员会主席。
他曾获1981 年苏联格鲁吉亚的加·塔比译文学奖和1984 年苏联国家文学奖
金。

内容概要这是一部集叙事、抒情、政论于一体的长诗。诗人始终站在
读者的面前,向我们娓娓地叙述,热烈地抒情。长诗分为12 个章节,以诗人
在国外访问的所见所闻和一系列联想构成了作品的内容,故事情节虽然散布
在世界各地:意大利、美国、白俄罗斯,但总的线索是围绕着叶夫图申科的
家族:妈妈、爸爸、祖父、外祖父、加娜婆婆等。长诗从描写妈妈当年穿过
的皮夹克开始,引出她的革命斗争的经历。这件皮夹克已经破旧了,满是褶
皱,但它异常珍贵,因为它是妈妈参加卫国战争这一非凡经历的见证和标志。
当年妈妈是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共青团员,总是朝气蓬勃,英姿飒爽。卫国
战争时期她以出色的歌喉在战地慰问,在卡车上,在坦克上,在行军路上,
到处回荡着她嘹亮、美妙的歌声。后来妈妈得了伤寒,头发脱落了,嗓子也
损坏了。虽然妈妈失去了歌喉,但她已自豪地为卫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
的力量。战后妈妈在莫斯科游艺场当儿童部的负责人。如今她已退休拿养老
金了。虽然她年逾70,可她仍是闲不住,她还在报亭出售报刊、杂志,与各
行各业的顾客交上了朋友,顾客中间有卖菜的、卖肉的、卖牛奶的。他们感
兴趣的是《体育报》、《健康报》、《美国画报》。爸爸是位颇具个性、风
度翩翩的地质学家。他在学校时,因为系上“资产阶级派头”的领带,险些
彼开除学籍。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了70 年代,爸爸又因为没有系上“有
派头”的领带而被拒斥在“苏维埃”餐厅的大门之外。我把长诗《布拉茨克
水电站》的手稿给妈妈看时,妈妈激动得哭了,她又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华
相当初的美好理想。她从自己珍藏的小盒子里取出一张褪了色的照片,照片
的背面留有爸爸的题字:“在未来的美丽的布拉茨克水电站上。1932 年。”
妈妈指着照片对我说:“就在这篝火旁。。我怀上了你。”妈妈低下了头,
象个小姑娘似地脸红了。父亲结过两次婚,我爱父亲所有的妻子。我爱所有


爱过我父亲的女人,包括那个喜欢戴饰有缎带的黑帽子的女人。她已有50
多岁了,现任全苏运河设计局局长。我的妈妈当然不欣赏我对这些女人的感
情,有时她指责我:“跟你父亲一模一样。”我从父亲最后一位妻子那里得
知,他如何被送进医院,抢救无效而死去。当时医院里病床紧张,爸爸被安
置在穿堂凤很厉害的走廊里,值班医生不耐烦地嚷着:“反正没救了,在哪
儿还不一样!”祖父汉格努斯是位学者。30 年代肃反时期对他的著书立说,
宣布为替拉脱维亚效劳,结果被远远流放。只因为我姓汉格努斯,小学体育
老师便视找为异己,离间挑拨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回家问祖母:“难道
我是德国人?”祖母问清了事情的原委,怒不可遏,她冲进学校,对那个体
育教员厉声质问:“即使真是德国人又怎么样?在你看来,难道贝多芬是乌
兹别克人吗?!”外祖父是位得过乔治十字勋章的将军,有自己的专用小卧
车。可有一次他突然彼另一种小汽车拉走了,从此一去不返,杏无音讯。听
妈妈说,她从未到过自己的老家——白俄罗斯的穷乡僻壤霍米契村,那里有
她的两个姑姑——叶夫佳和加娜。在当今世界上,全球性的战争灾难正威胁
着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此时每个人都会关心和惦念着自己的父亲、母亲、
孩子和所有的亲人们。我并不是担心人们会忘记我,而优虑的是人们会失去
对残酷战争的记忆。正由于如此,我才决定到白俄罗斯家乡去作一次探访。
我乘直升飞机来到了霍米契村。我刚到村里时。妇女和儿童都下地挖上豆去
了,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没有上锁。我在收土豆的地里见到了加娜婆婆。等我
回到村里时,屋子里大约有60 多个老老少少的叶夫图申科,这时我才知道这
里有个不小的叶夫图申科家族。加娜婆婆在卫国战争时期为掩护游击队员,
被法西斯匪徒在胸部残忍地烙下了永不消失的伤痕。她还掀起衣服让我看到
那痛苦的印记。我还知道在战争中每4 个白俄罗斯人就有1 个死去。而在未
来的战争中又有多少人会死去呢?我由此想到,原子弹和中子弹会让世界不
再存在任何生命,不会再有成年人,也不会有儿童。当然亲爱的妈妈也不会
留在人世间了。全球将变成一片废墟,死寂会笼罩着一切。只有“原子的凤”
狂暴施虐。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加娜婆婆先后饮了5 杯“苦酒”,每一杯
都引出一段生活经历,每一杯都唤起悲与喜的无限感慨,她告诉我:叶夫图
申科家族的人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问我:你在国外见过别的叶夫图申科
吗?当她见我迷惑不解的样子时,又连忙说:“不是指血统,而是指心灵。”
长诗的结尾呈示了一个象征性的场景:托尔斯泰、耶稣、爱因斯坦和著名的
丹麦物理学家原子量子理论奠基人尼里斯·鲍尔手托着加娜在人类和世纪的
上空庄严地行进着。加娜婆婆不愿把原子弹“蘑菇”收进自己的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