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尔干半岛,维舍格勒的青年也开始忧虑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他们常常在
桥头举行热烈的讨论,探求如何奋起,摆脱外来侵略者的压迫。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轰然一声巨响,德里纳河大桥被拦腰炸成二段,这正是人类即
将迎接新的曙光——1917 年10 月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它象征着古老
的波斯尼亚,连同她的被占领,受屈辱的历史永远结束,而新的自由独立的
波斯尼亚必将在斗争的烽火中诞生。

作品鉴赏《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
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 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今世纪
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
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小说涉及的历史事
件如此之治繁,描写的人物又是如此之众多,但井没有给读者留下支离破碎,
东拼西凑的印象,相反,读过之后却觉得作品前后浑然一体,互为关联,这
部小说之所以能得到这样完美的艺术效果,关键在于作者新奇巧妙的艺术构
思。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
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它更象人民苦难


的目击者,亲眼看到波斯尼亚儿童像羔羊一样被土耳其侵略者送往异地充当
“血贡”;亲眼看到成千上万的乡民像小鸡一样被抓到工地上服苦役,还亲
眼看到勇敢无畏的维舍格勒人怎样组织起来,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
曲曲斗争的颂歌。总之,这座大桥好似反映波斯尼亚历史的万花筒或多棱镜。
有了这样一个万花筒或多棱镜,作者便可以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随心取
舍,自由驰骋。不管任何人物与事件,只要能和大桥联系起来,便可纳入作
者构思的网络。这就使得小说的跨度异常浩大,头绪极为繁多。然而,它并
不是一部谨严的历史著作,而是一部塑造众多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小说。
譬如乡民拉底斯拉夫在小说中出场的场面并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对其在桥头
所受桩刑的具体描绘,他的高大形象在读者心中即深深扎下了根。一如作品
中所说,“他已超凡人圣,割断了尘缘,本身自成体系,不受人间任何羁绊,
无忧无虑。谁也不再能把他怎样,刀枪,谗言恶语乃至土耳其人的淫威都对
他无可奈何了。”同样,罗蒂卡的精明强干和乐善好施,作者也是通过与酒
鬼周旋和救济乞丐、病人这样一些具体场面来加以体现的。至于为了更深刻
他说明阿里霍扎对大桥的挚爱以及大桥在其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作者索性在
小说的结尾安排他与大桥同归于尽。虽然,大桥和他的生命都不存在了,但
是他的灵魂则得到了真正的升华。另外,《德里纳河上的桥》还创造了长篇
小说的新形态,可以说它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有关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和抗
争的庄严史诗。安德里奇以大桥为媒介,辅之以民间文学的多种表现手法及
各式民间故事传说,大大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读来格外引人入胜,这是
小说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首先,小说的题目《德里纳河上的桥》就来源
于欧洲的一首民歌。开头几章有关大桥的种种传说,往桥墩里活活埋葬一对
正在吃奶的挛生耍儿的故事,都是作者从民间文学中吸取的营养。书中对波
斯尼亚、塞尔维亚中世纪和上一个世纪的一些民歌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民歌
和传奇故事使小说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
色。所以,《德纳河上的桥》在南斯拉夫曾有“巴尔干人民的史诗”之称。
评论家说它兼有“托尔斯泰的纪念碑式的风格”和“屠格涅夫的抒情情调”,
而于1961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被泽成许多国家的文字。这部作品的不足
之处,是在描写人民大众的反抗斗争时,没有充分揭示它的阶级牛净实质,
有时反而被宗教斗争所掩盖,而人民大众波澜壮阔的武装起义在有些故事中
也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

(阿明)


罗马尼亚文学

拉哈里亚,斯坦库乌露玛(1970)

作者简介扎哈里亚·斯坦库,罗马尼亚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政论家
和政治活动家。1902 年10 月了日生于罗马尼亚的特列奥尔曼县,1932 年毕
业干布加勒斯特大学语言哲学系。在三十年代,他同左派和民主派的刊物积
极合作,写诗和政论文章,抨击旧制度,保卫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1939 至
1945 年因从事反法西斯活动而被监禁在集中营,1946 至1952 年担任国家民
族剧院经理,1955 年被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1958 年至1968 年任罗马
尼亚《文学报》主编,1964 年起担任罗马尼亚作家协会主席直至1974 年12
月5 日逝世于布加勒斯特。斯坦库首先是作为一个诗人登上文坛的,1927 年
发表了诗《普通的歌》。30 年代,他又发表了诗集《金钟》(1939)。在战
争年代他写出了《硝烟迷漫的岁月》(1944)。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他的诗
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连续发表了《低声吟唱》(1970)、《时代的利剑》(1972)。
《天鹅之歌》(1973)、《月光诗》(1974)等。他还曾经把叶赛宁的诗译
成罗文。斯坦库又写过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主要的有《赤脚汉》(1948)、
《猎狗》(1952)、《苦根》(1956—1959)。此外还有《拼命》(1962)、
《疯狂的森林》(1960)、《风风雨雨》(1969)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旧罗
马尼亚地主资产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描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对战前和
战后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都作了广泛的概括。他的许多小说曾被译成多种文
字。《乌露玛》(1970)是斯坦库晚年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内容概要从浊流翻滚的多瑙河,到奔腾不息的大海,从灌木丛生的荒
滩,到白垩岩峭壁,整个多布罗加古老而神秘。仲夏时节,习习的清风吹沸
着平坦无垠的大地,成熟了的麦子好象给原野涂上了一层熔化的黄金。秋天,
猛烈的飓凤袭来,暴雨倾盆,铺天盖地,使闪耀着金色光彩的多布罗加在一
夜之间就变成了古旧的、蒙上一层绿衣似的青铜。冬季,肆虐的暴凤雨一直
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狂奔,整个多布罗加似乎成为一个结上一层薄冰的银色世
界。春天来了,天气转暗,万里无云,多布罗加又呈现给人们一个翡翠般娇
绿的世界。在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
那是平淡无奇而又动人情怀的几个月,是幸福而又痛苦的几个月,它在我的
心灵上留下了一道久不愈合的创伤,我叫达利耶,是一个瘸脚流浪汉,在意
大利半岛游荡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又回到了祖国。在康斯坦萨,我同那些
帮助我重返故上的海员们分手后,带着在甲板上赌赢的一点钱,想在当地找
个工作干。但是,没有人肯要我找这个残废。于是,我便沿着海岸,毫无目
标地向南走去。我又渴又累,在中午时分,走进了一个叫索格的鞑靼人居住
的小村庄。我找到了村长,他叫赛利姆、列什特,我讲述了自己的来历,然
后向他要活干。经过一段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他决定雇用我直到秋天。除了
给我吃的和住的外,还能给我一点少量的工钱。于是,向在场的其他人告别
后,我便随着村长向他家走去,他的妻子并不欢迎我,而且对我充满了敌意。
只是慑于丈夫的权威,才勉强答应了我的到来。这时,一对青年男女赶着一
群马象激流一样涌进了大院。他们是村长的掌上明珠。儿子叫乌巴特,女儿
叫乌露玛。乌巴特长得丑陋不堪,而乌露玛却美貌动人。我只看了她一眼,
就被她迷住了。我望着她,望得出了神。她的一双碧绿的眼睛,象月亮一样


可爱的脸庞,柳叶以的弯眉,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魂飞天外。我的任务是同
乌露玛,同去放牧。第二天清晨,当东方的天际刚刚露出一线鱼肚白的时候,
我们便赶着马群冲出了院落。很快,朝霞就染红了大海,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几乎陶醉了。等乌翼玛策马向远处飞驰而去的时候,我
便脱下衣服奔向了大海,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可是,乌露玛又突然返
了回来,她也一丝不挂地问我游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