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销处分。但是,尽管生活窘困,米哈伊尔还是感到一种主人公责任感。后来
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新生后”集体农庄变成了国营农场分场,然而生
产情况并不令人鼓舞,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不高,计划完不成,国家每年要补
贴250 万卢布,而分场主任达鲍尔斯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许多职工则忙
着为自己盖房子,一些青年人不愿回忆往日的艰难岁月,常常把公物往家里
拿。米哈伊尔。普里亚斯林对现状深感不满,与达鲍尔斯基进行了不懈的斗
争。后来达鲍尔斯基谎很产量被揭发,上级听取米哈伊尔等人的意见后,将
其撤职,井派年轻能干的维克多接任。米哈伊尔庆贺斗争的胜利,而维克多
开始对农场进行整顿。

作品鉴赏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苏联文学开始“解冻”,一批“积
极干预生活”,揭露苏联社会中各种矛盾与冲突,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相继
问世,以奥维奇全为代表创作的农村题材作品异军突起,在苏联文学中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以特写的手法暴露斯大林时期农业政
策、干部作风和农业生产中的种种弊端,例如强迫命令、瞎指挥、谎报产量
以及苛刻的税收,低价征购农副产品,把农民辛勤劳动的大部分果实收购去,
而庄稼人自己则食不果腹,生活困苦。阿勃拉莫夫继承了“奥维奇主流派的
传统”,在《普里亚斯林一家》中,通过“新生活”集体农庄的变迁,一方
面揭露了农村生活中的阴暗面:迫在眉睫的衣活和农民的生活,强迫农民大
量伐木;一到秋收季节则既要征税又要农民认购公债;既要征收实物税又要
征购农副产品,弄得农民苦不堪言,也使农业生产力日见萎缩。另一方面,


作品又歌颂了普通劳动者坚韧不拔的劳动和斗争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男人们上了前线,老人、妇女、孩子饿着肚子挑起了伐木和衣活两副担子。
战争结束了,但“对北方人来说,战争还刚开始。”因为国家要木材,战后
第一年的伐木任务超过了整个战争时期。人们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伐木和运
输任务,还干了应干的农活。与此同时,他们又以毫不妥协的精神与官僚主
义和种种不良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作者自己也说:“我看到了很多人间
的痛楚和灾难,但我见得更多的还是人的勇敢、坚韧以及俄罗斯的豁达的胸
怀。正是基于我亲眼看到和亲身体验过的这一切,后来才产生了我的第一部
小说《兄弟姐妹》,随后又产生了它的续篇《两冬三夏》。”苏联评论界对
这部作品评价较高,认为小说“艺术地、客观地再现历史的真实”、“勇敢
地指出了农村的迫切问题的症结。”作品的许多章节“洋溢着集体农庄劳动
的诗情画意,艺术地展示了劳动人民精神的美和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赵泓)


弗·阿·柯切托夫叶尔绍夫兄弟(1958)

作者简介见“茹尔宾一家”条。

内容概要老话剧演员古良也夫和画家卡扎柯夫在滨悔某市邂逅相
遇。卡扎柯夫是随他的妻子、工程师卡扎柯娃来到这个城市的。卡扎柯娃大
学毕业后在莫斯科安安稳稳地工作了6 年后自愿来到这个城市的一家大型冶
金厂,担任了高炉车间的工长。在这里,她结识了叶尔绍夫兄弟一家。叶尔
绍夫家的长兄普拉东是高炉车间的总工长,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他在
厂长契比索夫的支持下,否定了技术学校工程师克鲁季里契提出的“集中检
修制度”的建议,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让车间自己检修机器。克鲁季里契来到
市委会,向市委书记戈尔巴乔夫控告工厂压制他的合理化建议。从部里精简
下放到冶金厂的阿尔连采夫也来到市委会告状。他自认为有学历,又有丰富
的领导经验,是个冶金专家,起码可以当个车间主任。可厂长却让他到工段
上担任工程师。当戈尔已乔夫告诉他赞成厂长的做法时,他威胁市委书记:
“要是以后上级有人来麻烦某些本地同志,您可不要怪罪我。”一个星期天,
阿尔连采夫租了一条船,组织了一次游览。他请大家吃烤羊肉,要大家“为
友谊干杯!”他的举动得到了不少人的好感。阿尔连采夫来到克鲁季里契娜
又脏又臭的小茅屋。克鲁季里契骂不绝口,倾泄着他的不满。他说他有16
个发明,但一个也没能用到生产上去,要是在国外,早就成了百万富翁了。
阿尔连采夫鼓动克鲁季里契为得到10 万卢布的发明奖金去斗争一番,把总工
长普位东、厂长契比索夫、市委书记戈尔巴乔夫这些“障碍”除掉,向“官
僚主义势力发动进攻。”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沃罗别内回到了工厂,阿尔连
采夫要他不能保持“沉默”,不应该“服服贴贴地妥协”,而应该“干下去”。
高炉车间的三号高炉发生了事故,普拉东的侄子安德烈因抢险而被烧伤。阿
尔连采夫指责这次事故是“外行干内行亭的后果”。普拉东遭到非议。12 月
里一个阴暗的日子,省报上刊出了一篇文章,诋毁厂长契比索夫是“官僚主
义者”,“压制有价值的建议”,“扼杀先进事物”。吹捧克鲁季里契是“天
才发明家”,阿尔连采夫“目光远大”,“知识异常渊博”。这篇措词尖锐
的文章是阿尔连采夫捐使一个青年记者写的。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候,部
里下达了解除普拉东总工长职务和任命阿尔连采夫担任副总工程师的命令。
普拉东被迫退休。沃罗别内接替了总工长的职务,克鲁季里契也当上了厂技
术革新研究室的副主任。阿尔连采夫以庆祝乔迁之喜为名,邀请沃罗别内及
剧院导演托马舒克等人在克鲁季里契的新居里举行了酒宴。他们大口喝酒,
大声喧闹,声称“要把官僚主义、贵族老爷以及骑在我们头上的一切人的眼
睛给啄出来。”卡扎柯娃来到冶金厂后,感到在她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象现
在这样疲乏,但同时也感到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幸福。她工作勤奋,能吃苦,
又肯动脑筋,为改进高炉车间的工作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建议。为解决称
量车里温度太高的问题,她向厂长提出在称量车里装置电气冷却设备,受到
厂长重视。阿尔连采夫又一次来到克鲁季里契的家。他拿出了一份伪造的报
告副本,内容是克鲁季里契向厂长报告说有可能解决称量车降温的难题。报
告的日期是在卡扎柯娃向厂长提建议之前。在阿尔连采夫软硬兼施之下,克
鲁季里契听命于他,用褪了色的书写纸伪造了报告的底稿。阿尔连采夫还利
用他和厂长女秘书的暖昧关系,让她写了一张她曾经代表厂长收到过克鲁季
里契报告的假收据。阿尔连采夫拿着这些假文件向厂党委书记告状,说厂长


压制建议、丢失文件、严重失职,卡扎柯娃是个剽窃者。正当受到流言蜚语
诬陷的卡扎柯娃感到异常痛苦的时候,她的好友季米特里在信中告诉她:“那
些诽谤您的话谁也不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造谣。”季米特里的信给了卡扎
柯娃莫大的安慰。季米特里是普拉东的四弟、冶金厂的轧钢技师。他经常在
下班的路上等候卡扎柯娃,并伴送她回家。他们志同道合,彼此间产生了好
感。季米特里的脸上有一条伤疤,那是在卫国战争初期,他因抗击德国鬼子
的暴行而被敌人用刺刀砍伤后留下的。他还被敌人埋在地沟里长达十几个小
时,但仍然活着。季米特里十分渴望看到共产主义,他为自己是属于具有这
种理想的人而骄做。他脚踏实地进行创造性劳动,获得了全国劳动竞赛第二
名,并在全国轧纲技术经验交流会上开过讲座。普拉东的三弟雅柯夫曾在平
炉车间当过工人,卫国战争期间受过伤,至今身上还留有敌人的子弹。战后
雅柯夫当上了剧院经理。他和老演员古良也夫一起,与剧院导演托马舒克进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支持年轻的剧作家创作了以叶尔绍夫兄弟的父亲—
—在卫国战争期间与法西斯作斗争而英勇牺牲的老叶尔绍夫为原型的话剧
《奥库涅夫一家》。在充满疑惑的日子里,季米特里来到市委会,向戈尔巴
乔大反映了厂里的混乱情况和剧院里的斗争,对一些反常的社会现象表达了
自己的态度。十月革命节的晚上,《奥库涅夫一家》在剧院演出,全剧结束
时,场内的欢呼声如春雷轰鸣。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觉醒了的厂长秘书揭露
了阿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