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的民族!大路是小道永恒的动力,正如小道是大路的预言家,她们中总有
什么来自人民的。命运:那时而崇高,时而遥远的奋斗目标——那追求永恒
的尝试,世纪的路,是谁将她们踩出?是大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是你,是
我,是他!我们每人踩出几步。合理地一代接一代,人民把自己的努力和追
求相加。通向不朽的俄罗斯进程,顺着历史和良心延续,它有时并不比在雪
下收割、在雨中点火更简单。为了幸福,还要把风雨经受;为了最崇高的自
由,还需要艰苦的劳动。。谢谢,祖国,谢谢,母亲,为荣誉和大地的天职


——一切属于伟大而久长的人民。

作品鉴赏诗人普列洛夫斯基的《世纪的路》是一部长诗合集,由6 部
写于不同年代的6 部长诗组成。这6 部长诗,各自均独立成篇,相互间并无
贯穿始终的情节联系和描写对象。相同的又都是以西伯利亚为背景,通过诗
人——主人公的遐想、回忆、见闻、对话,抒发对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人的
感情,以及他对西伯利亚的哲理思索。这样,每部长诗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断面或侧片,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西伯利亚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全
景图。长诗之一《路基》,是对广表丰饶的西伯利亚、对古老而又年轻的西
伯利亚道路和道路建设者的礼赞。长诗之二《车站》是作者对其青少年时代
居住过的伊尔库茨克和雅库灰克及其他一些“西伯利亚城”的述怀。长诗之
三《自然保护区》,写出作者在欣赏建设给西伯利亚带来巨变的同时,又在
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西伯利亚人的大自然担忧。长诗之四《射
击》,继续着“保护西伯利亚”的主题。诗人希望,让路基百倍地强大,让
人们百倍地有力,让人们和森林和睦相处,别让西伯利亚变成一个树桩的王
国。长诗之五《犁沟》,分为“播种”、“灌溉”、“收获”三部分,表现
西伯利亚农民的劳动生活,歌颂他们淳朴耐劳的性格和为西伯利亚的繁荣作
出的巨大贡献。长诗之六《西伯利亚人》,作者满怀激情讴歌世代在西伯利
亚这片土地上繁而主息、开发耕耘的各族人民,希望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珍
重一致的传统,维护自由和和平。作者把6 部长诗,加上“序诗”和“尾声”,
组成一部合集出版,题以《世纪的路》。《世纪的路》,俄文原题为
《Bekbbaropora》,作者通过BekoBoй这一定语所具有的“世纪的、古老的、
恒久的”等多重含义,试图赋予长诗合集里的主体形象以贯穿古今的纵深感
和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古老的西伯利亚大道,建设成了新世纪的经济动脉;
恒久的西伯利亚,在道路的不断延伸中发展前进,繁荣昌盛,世伦在西伯利
亚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发耕耘的西伯利亚人,随着时代的进
步和西伯利亚的繁荣,在不断成长,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久远而永恒
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山川河流、草木虫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面临着自
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劫难,西伯利亚的命运扣未来将有赖于人类对自身和大自
然的态度。由于诗人这种特独的构思和作品的构成方式,使6 部长诗虽各自
成篇,又浑然一体,被认为是“俄罗斯诗歌中的第一次尝试”。1983 年,他
的《世纪的路》结集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使他成为1983 年度苏联国家奖
金的获得者。诗人花费10 年心血创作的近万行的诗篇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
并将在苏联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人的这几部长诗,在风格上也有着自
己的独到之处,它们不是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瓦西里·焦尔金》那样的叙事
性长诗,也不是马雅可夫斯基《好!》那样的抒情性作品,而是感慨与回忆、
礼赞与写景、遐想与见闻、细致入微的描写与深邃凝重的哲理思索等等的揉
合。从诗语、意境,或是从情节、布局上看,这些长诗似乎显得有些平淡,
并无太多的出众之处。但等我们读完全书,却不难感受到诗人那似能涵盖一
切的抒情情绪的恢宏和博大。诗中所描绘的一幅幅西伯利亚独特风貌,对话
中所采用的大量西伯利亚上语、对西伯利亚历史那简洁而富有诗意的叙述,
都给长诗赋予了一层鲜亮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世纪的路》我国
没有全译本,工人出版社1988 年出版的《世界著名文学奖获得者文库》严永
兴主编的“苏联卷”中有非文译的长诗之一《路基》、长诗之六《西伯利亚
人》和“序诗”及“尾声”。


(严永兴)


尤·瓦·邦达列夫岸(1975)

作者简介见“热的雪”条。

内容概要巨型客机在苍穹中飞行,机舱内,苏联作家尼基金正在与随
行翻译、作家萨姆索诺夫聊天,他是应汉堡书商赫伯特太太的邀请前往联邦
德国访问的。萨姆索诺夫提醒尼基金:要小心这些西方崇邦者,“不要飞行
的时候象个天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魔鬼。”汉堡,机场上,赫伯特太太与
尼基金握手寒喧,脸上闪过一丝惊愕和惶惑的神情。夜晚,尼基金与萨姆索
诺夫漫步在汉堡街头,西方世界光怪陆离的现象给来自东方的客人留下了不
愉快的印象。赫伯特太太的沙龙里,两位苏联作家与他们的德国同行啜着咖
啡,文雅地争论着,尼基金觉得很难把眼前的舒适宁静与四分之一世纪前他
们之间发生的可怕的流血相对照。客人散去后,赫伯特夫人告诉尼基金,她
就是当年的爱玛,尼基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1945 年,那如梦如幻的岁
月。。1945 年5 月苏军攻克柏林后,尼基金中尉所在的炮兵连驻扎在离柏林
15 公里远的小镇柯尼斯多夫。小镇的宁静洗尽了炮兵身上的硝烟。一天,尼
基金从欲行非礼的麦热宁中士手里救出了德国少女爱玛,为表示感激,第二
天清晨爱玛到尼基金的房里送咖啡,于是,一个俄国军官和一个德国少女之
间,产生了爱情。。“她在那一边,在彼岸,在崩裂的万丈深渊的那一边,
而他自己则在洒满鲜血的此岸。。任何情况都没有给他权利。。用竹竿撑到
那危险的对岸。”中尉陷入了惶恐矛盾之中,而这一切又被麦热宁察觉,并
以此进行要挟。这天早晨,发生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战斗。残余的西斯法匪徒
驱使一群德国少年向苏军汽车发动了突然袭击。尼基金和一排长克尼亚日科
中尉立即带领战士投入了战斗。被公认为好炮长的麦热宁中士此时却害怕起
来,他指责尼基金和克尼亚日科,“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知识分子呀。。你
们想在战争结束时把大家都埋葬掉吗?”敌人被包围在林务所内,步兵请求
炮火支援,克尼亚日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麦热宁泼口大骂步兵是寄生虫,
连尼基金内心也不太同意去支援步兵。在炮火的猛攻下,林务所里的敌人发
出疯狂的“畜生般的嚎叫”,打出了白旗。克尼亚日科下令停火,独自一人
挥舞着手帕前去劝降,以挽救那些受法西斯匪徒胁迫的少年的生命。在这眼
看就要出现奇迹的关键时刻,麦热宁没有挺过这几秒钟,扣响了扳机,几乎
就在这一瞬间,对方回击的枪声也响了·克尼亚日科摇晃了一下,倒下了。
尼基金扑倒他身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苍白的、溅满鲜血的、平静得似乎
超凡脱俗的脸。。埋葬了克尼亚日科,尼基金悲痛欲绝、喝得酩酊大醉,朦
胧中,他感到爱玛那令人感到凉爽的手指在均匀地抚摩他汗湿的胸部,虽然
他竭力抗拒这个德国女人,而如水的柔情最终还是融化了他。。第二天,麦
热宁厚颜无耻地又来纠缠,尼基金忍无可忍,拔枪打伤了他,被关进了禁闭
室。连队奉命开拔,尼基金请求连长给他三分钟,与爱玛依依惜别。。26 年
过去了,尼基金与成了赫伯特太太的爱玛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他头脑里
闪过一个想法,他们俩好象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在两个星球故意相撞的时
刻,他们偶然相遇了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可是,随着星球可怕的毁灭,他
们重又疏远了、分开了,在已确立了的世界中接着银河系截然相反的方向运
行。”按各自所在星球的规律性生活。回到旅馆,尼基金告诉萨姆索诺夫,
赫伯特太太就是当年的爱玛,不料萨姆索诺夫大叫大嚷起来,说这里面肯定
有阴谋,必须马上离开,“否则就会象苍蝇掉在蜜里一样,陷于困境。”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