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卒于家。李固,字子坚。官至太尉。为梁冀所诛,露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乃左提章钺,章,谓所上章也,钺,斧也。右秉铁,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亮曰:“亮含阴阳以生,载乾履坤,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摧?”亮长叹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地厚不敢不,耳目适宜视听,口不可以妄言也。”梁太后闻而不诛。董班,南阳人。少游太学,宗事固。闻固死,乃星行奔赴,哭泣尽哀。遂守尸,积十日不去。梁太后、桓帝怜其义烈,听许送丧,到汉中赴葬毕而还。二人由此显名。三公并辟,班遂隐身,莫知所归。又,弟子赵承等悲叹不已,乃共论固言迹,以为德行一篇。固所授弟子颖川杜访、杜南郑遂、河内赵承等七十二人,相与哀叹悲愤,以为眼不复瞻固形容,年不复闻固嘉训,乃共论集《德行》一篇。王成,为李固门生。固诛,下郡收固二子,皆受害。少子燮年十三,其姊文姬乃告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内,令变姓名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常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十余年间,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书,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死者子孙。于是大赦天下,并求固后嗣。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遣之,皆不受,遂还卿里追服。后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荀淑,字季和。颖川人。为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淑卒,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又云,淑有高才,王易、李膺皆以为师。刘焉,江夏竟陵人。鲁恭王后也。少仕州郡,以宗室拜郎中,以师祝公丧去官。司徒祝恬也。魏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以通经拜郎中,徐丘长,师大尉杨赐。赐薨,弃官行服。夏侯,沛国人。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后终大将军。王肃,字子雍。为中领军散骑常侍。薨,门生者以百数。晋霍原,字休明。燕国人。以贤良徵不到。山居积年,门徒百数。后为王浚所害,悬其首,诸生悲哭,夜窃尸共埋殡之。远近骇愕,莫不痛之。郭,字元瑜,敦煌人。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也。遂服斩,庐墓三年。隐于临松薤谷,太守辛章遣书生三百人就受业焉。南齐刘王献,字子。沛国人。少笃学,聚徒教授,除步兵校尉,不拜。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不以高明自居,尝诣故人,惟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青奚谷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表武帝,为王献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王献曰:“室美岂为人哉?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王献学者彭城刘绘、顺阳范缜将厨于王献宅营斋。及卒,门人受学并吊服临送。梁张充,武帝时为国子祭酒。长于义理,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时王侯多在学,执经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当也。阳城,为国子司业。有薛约者,尝学于城,狂躁以言事得罪。窜连州,客无根蒂,吏踪迹求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与约饮食,诀别涕泣,选上郊外。德宗闻之,以城为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鲁郡李赏等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经数日吏遮止之,疏不得上。
  【唐书】:员半千,本名余庆。与彦先同师事学士王义方。甚嘉重之,尝谓曰:“五百年生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及义方卒,半千与彦先皆制师服,丧毕而去。
  【吕原明集记】:吴坦求在太学时,常谒姜先生。先生时方闭门谢客,坦求从牖间窥之,见其俨然危坐如对大宾,知其不为无人而辍也。遂师事之。
  【师友杂志】:范之才文甫、之翰申甫兄弟,富公外孙,皆师事伊川先生。大观间,被省檄至真州。时东莱公迎侍荣阳公,在真州船场官舍。文甫日来见公,颇尽事师之礼。故谏大夫陈次升坐元符言,官远谪归真州。次升尝论荣阳公,自外召还为秘书少监太骤。文甫欲谒次升,闻其曾论荣阳公,遂拆去刺子,曰:“此人曾论吕公,吾岂可见耶?”申甫尤笃厚。学问有渊源,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此论最善。以言学者不主一门,不私一人,善则从之。荣阳公初以师礼事伊川,后从诸老先生甚众。后来程门弟子如谢显道、杨中立,亦皆以师事荣阳公。
  【言行龟鉴】:彭公汝砺。少师事桐庐倪天隐,及官保信,迎天隐于学,执弟子礼事之。天隐殁,无子,公为葬其母及妻。又割俸嫁其女,经理其后,不啻如家人,盖其笃行如此。晦庵先生晚年伪学有禁,门人蔡季通编置道州,郡县逮捕季通甚急,季通色不动。既行,先生与尝所游从百余人,会别萧寺,互感叹有泣下者。先生微视季通,不异平时,因曰:“朋友相爱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谓两得之矣。”陈后山,师道。字无巳,师事南丰先生,终身其门,誓不易师。尝言:“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其殁也,作《妾薄命》二诗,以见志。诗略云,王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妍。王公存与人交,久而益亲。视孤藐流落者,恩意尤笃。少时师事颍川陈浚,浚死无子。公贵,求得其弟之子官之,且衅其家终身。
  【名臣言行录】:和靖先生尹,伊川门人也。有言者攻毁程氏,先生复辞曰:“学程氏者,也。生事之二十年,今又二十年矣,请就斥。”上召益急,至上前又辞。上曰:“朕渴卿久矣,知卿之从伊川也。俟卿讲学,不敢以有他。”先生乃就职。又尝曰:“学问须是有师承。如杨中立,初谓《西铭》不及用,使时无伊川,怎不有差。”孙泰山复,字明复。隐居泰山。以《春秋》教授,道德高迈。鲁多学者,其尤贤而有道,曰石介。介首执弟子礼师事之。石徂徕,介,字守道。居徂徕山,每叹后世师道不立,为《师说》以喻学者。曰:“古之学者,急于求师;后世乃以求师为耻,学者之大蔽也。师事明复,行则从升降,拜则执杖履,以待。孔给事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交。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侍左右。鲁人素高此二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
  【韵语阳秋】:王逢原以书上介甫,且以《南山》之诗求学于荆公。师资之礼已定,故逢原未死以前,荆公赠之诗曰:“木井豫章白日,只要匠石聊穿裁。”逢原既死之后,荆公思之曰:“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皆以师道自任也。然观逢原寄介甫诗云:“高门帘陛益巍巍,势利宁无淡薄讥。岂与跖徒争有道,盍思吾党自言归。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终见秉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则识度之远,又过荆公矣。又作荆公书皆称介甫,作诗皆称君,所谓行藏愿与君同道,只恐蹉跎我独羞。又云:“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所谓师资者,果如何耶?山谷尝避暑李氏园,题诗于壁云:“题诗未有惊人句,唤取谪仙苏二来。”秦少游言于东坡曰:“以先生为二,大似相薄。”则又甚于逢原称介甫矣。
  【李之彦东谷所见】:招师教子弟,正望其成人克绍,实非细事,不可忽也。中产之家,师席固不当需索;富贵之家,何待师席之需索。书院中,凡百自当如仪。每见富贵者,宁丰财多粟纳好宠姬,何尝肯隆礼厚币延好师席;宠姬办首饰则甚易,子弟买书册则甚难;兰房用度,必是周致;书院缺典,置之不问。气象如此,宜乎硕师去而庸师来。硕师有抱负,有见识,合则留,不合则去;庸师无学问以自持,惟佞谀而媚主。庸师固栖身之谋,一年复留一年;子弟乏开导之益,一日昏钝一日。及其长也,块然一物而已耳。
  【韩氵虎涧泉日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