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典 1-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煎取六分,去滓,食前分为二服,肘后方同。又方:治疮中新弩肉出。杵肉以蜜和,捻作饼子,如钱许大厚,以贴疮,差为度。外台秘要:治下部虫啮,杵梅桃叶一斛蒸之,令极热内小器中,大布上坐虫死。肘后方: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乌梅二十七枚,水五升,煮一沸,内大钱二十枚煮,取二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可分之再服。又方:治手指忽肿痛,名为伐指。以乌梅仁杵,苦酒和,以指渍之,须臾差。又方:治伤寒。以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服。葛氏方:治赤白痢。下部疼重,以二十乌梅打碎,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又方:折伤,以五斤去核,饴五升合煮,稍食之。经验方:治马汗入肉。用乌梅和核烂杵为末,以头醋和为膏,先将疮口以针刺破,但出紫血,有红血出,用帛拭干,以膏敷上,以帛缚定。梅师方: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盐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简要济众:治消渴,止烦恼。以为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鬼遗方:治一切疮肉出。以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极妙。《吴氏本草》:梅核,明目益气,不饥。《毛诗疏》云:梅暴乾为腊羹齑中。又含可以香口,魏文帝与军士失道,大渴而无水。遂下令曰:前有梅林,结子甘酸,可以止渴。寇宗衍义曰:梅实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木也。液泄故伤齿,肾属水,外为齿故也。王叔和曰:膀胱肾合为津庆,此云虽鄙,然理存焉。熏之为乌梅,曝干,藏蜜器中,名曰梅。《绍兴本》云:梅实性味主治,已载本经,然种类不一。其性无异,唯一种黄大梅,以火熏之令干,今乌梅是也。温州等处多造之,治虫断痢,诸方多用。又盐干之为白梅。主治虽异,亦入于方。其梅或以生,或以干,亦世之果品。然伤肺作痰颇验。当云味酸温无毒为定。又根叶核,人虽各分主疗,皆未闻验。据江南多产之。
  【陈衍宝庆本草折衷】
  梅实味酸平暖无毒,核仁味酸无毒,除烦热,明目,益气。乌梅一名黑梅,味酸平暖无毒。白梅味酸咸平暖无毒。《续说》云:尝谓白梅主伤寒,痰厥,头疼,折伤,下痢肠垢。今呕者服之,尤验。《金刘智经验普济方》:干乌梅法,先泥一炉,高约四尺,内安铁柱五重,或木杖子。取合熟带生乌梅杏,重重排炉隔上,遍也,炉下用谷糠灭火熏,至热盆合炉口灭火熏干。未黑,用黑豆皮煎浓汁,入白矾末搅匀,染过乌梅熏之至黑,再熏干,不住翻转,勿令焦过。
  【刘守真保命集】
  乌梅,助脾收肾进食。
  【李东垣试效方】
  药象:乌梅酸温,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调中治痢,止渴,以盐为白梅,亦入除痰药中用。心法:气寒酸温,收肺气阳也。
  【山居备用】
  乌梅,先净洗捶碎,去核取净肉,微炒入茶用。
  【尚从善本草元命苞】
  乌梅,味暖性暖无毒,疗偏枯,及肤麻痹,治骨蒸劳热虚烦,止赤白痢不息,去青黑志恶疾,除烦满安心,医口干好唾,定霍乱吐利,收肺气喘息,手指肿痛。杵梅仁苦酒渍之消渴烦闷,炒梅肉入豉煎服痰嗽药中为引瘴方内,宜加。生食伤齿骨,又令人发虚热。产汉中川谷,今淮岭江湖五月采火乾,多用烟熏黑。
  【胡仕可本草歌括】
  乌梅本草名梅实,下气调中,止口干,治产治痰,仍治痢,骨蒸劳热用之安。
  【周礼】
  笾人馈食之笾,其实干。注。梅干也。
  【诗义疏】
  梅杏类也,树及叶皆如杏煮干为苏,置羹齑中。又可含以香口。
  【广志】
  蜀名梅为疏,大如雁子。梅疏皆可以为油脯,黄梅以熟作之。
  【淮南子】
  百梅足以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为百人酸。
  【陈毕万集句】
  茅屋西山曲,孙仲益风面忽报晴。东坡古来和鼎实,山谷虽老未忘情。吕居仁南园已如,左纬怅望隔春烟。祖可把酒来相就,吕居仁令人忆去年。郑谷醉到江南久未还,吕居仁东风入树舞残寒。方干青春独养和羹味,毛泽民试荐冰盘一点酸。于湖
  浓香吹尽有谁知,李易安已是成阴结子时。东坡从此只应长入梦,王介甫午窗才起暖金卮。
  赵德麟梅子
  【格物总论】
  梅子大者如小儿拳,小者如弹丸。枝头碧颗,初熟带胭脂色,熟甚黄而陨,凡数种。一种员小,松脆,多液,无滓者,名消梅。一种结实多双,名重叶梅。一种一带结双实,名鸳鸯梅。又一种蜡梅,亦生子者,名狗蝇梅。味酸甘,啖之过多,能使人齿弱,人多用以煎造,最耐久藏。惟消梅不宜熟,亦不耐日干,止堪青啖也。
  【梦溪笔谈】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汤右军两只,聊备一馔。
  【张舜民书墁集】
  月破冥冥雨,枝摇闪闪黄。口中先水出,衣上带花香。肺疾须拼醉,牙疏不赖尝。调羹无复用,山谷日倾筐。
  【黄庭坚豫章集】
  带叶连枝摘未残,依依茶坞竹篱间。相如病渴应须此,莫与文君蹙远山。
  【杨诚斋集】
  久雨令人不出门,新晴唤我到西园。要知春事深和浅,试看青梅大几分。《亦山亭前梅子》:道傍小树复低枝,摘尽青梅肯更遗。偶尔叶间留一个,且看漏眼几多时。《又咏梅子》红雨斑斑竹外蹊。黄金水边系。举头拣遍低阴处,带叶青青摘一枝。
  【彭汝砺鄱阳集】
  道上人家梅子枝,背春还复叶离离。诗翁触物俱归思,不用风前叫子规。
  【张拙轩集】
  一株绿色未成阴,千点微酸已沁心。细雨功深人不识,摘来先与了清吟。
  【晁景集】
  《谢圆机梅子》:云随枉渚月依岚,末宦低头几不堪。顾我伧翁宜塞北,因君梅子忆江南。君乎学问二刘比,南北该通酸自甘。
  【南游寓兴集】
  绿树成阴后,青圆炫日明。人皆论止渴,我独问调羹。
  【王十朋梅溪集】
  《梅子先》:竹外溪头手自栽,群芳推让子先开。好将正味调金鼎,莫似樱桃大不才。
  【北涧禅师诗集】
  《青梅子》:雪未消时入旦评,才黄又属传岩人。暂分叶底藏身地,部领花过半春。
  【黄杨集】
  王仲彰南园梅子,步南园不惮遥。枝头梅子大如瓢,主人莫怪频来摘,长日思君渴未消。
  【舒岳祥阆风集】
  《三月十七日食梅子有感》:春事已随花事残,东风急处省凭栏。枝头青子生来苦,守得黄时也自酸。
  【王恽秋涧集】
  《食梅子有感》:稚岁食梅矜行辈,并掇连挥最长啄。近年罗列虽满前,黄熟有余聊隽味。极粲不过三数枚,老颊流酸牙莫对。物遂时新岁岁同,人到中年凡事退。潮阳南还幸不死,齿豁头童足悲叹。我今五十齿虽牢,食不能多行亦惫。只有区区行志心,若与公同人不逮。
  【宋本至治集】
  《梅树子》:不及见梅华,犹当得梅实。时去两莫追,倚树谩终日。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中林有佳实,孟夏雨初肥。离离青垂处,落落红绽时。昔曾感商梦,标有兴周诗。调鼎将用汝,倾筐一之。临风每相望,聊以慰渴思。
  梅仁
  【国朝周巽泉情性集】
  佳实存芳核,中含元气清。阳生春欲动,甲拆暖初萌。雪后孤根发,年深老干成。长留酸一点,金鼎待和羹。
  【黄人杰可轩集】
  《生查子》:烟雨不多时,肥得梅如许。早有点儿酸,诮没星儿苦。
  飞燕恶禁持,又待衔春去。容著水精盐,觅个调羹处。《蓦山溪》:翠环惊报,叶底梅如弹。小摘试尝看,齿微酸生香不断。烟丸露颗肥得颊儿红。还欲近浅黄时,风雨摧残半。
  何如珍重,剩著水盘荐。持酒劝飞仙,似江梅,累累子满。饶将风味成就与东君,随鼎鼐著形盐。早趁调羹便。
  【杨无咎逃禅词】
  《永遇乐》:风褪柔英,雨肥繁实,又还如豆。玉核初成,红腮尚浅,齿软微酸透。妆墙低亚佳人惊见,不管露沾襟袖。折一枝,钗头未插,应把手梭频嗅。
  相如病酒,只因思此,免使文君眉皱。入鼎调羹,攀林止渴,功业还依旧。看看飞燕衔将春去,又是欲黄时候。争如向金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