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易尚氏学-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率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首二句言圣人仰观天。俯察地。因其尊卑而定乾坤二象。三四二句。言乾位南。坤位北。高卑不同。而贵贱以分也。动者乾之常。静者坤之常。因其动静之迹。而识其刚柔之性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九家云。道也。所也。方以类聚。言万物能聚于一方者。以各从其类也。阴阳遇方为类。颐六二象曰行失类。言阴不遇阳也。坤传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中率六四曰绝类上。言阴遇阳也。阴阳通为类。类则聚。聚则和合而吉矣。物者阴物阳物。纯阳或纯阴为群。乾曰见群龙无首。以纯阳为群。否二象曰不乱群。以纯阴为群。纯阳纯阴则不交而阴阳分。分则类离。离则凶矣。九家注死生之说云。阴阳合则生。离则死。自类字失诂。旧解皆不知吉凶之故何在。可喟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太玄玄离(左手)云。日一南而万物死。日一北而万物生。斗一北而万物虚。斗一南而万物盈。按日月星斗天之象。象一转移。则万物随以生死。而变化之形。应于地上。以上数者。皆易之原理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摩即交也。乾坤初爻摩成震巽。中爻摩成坎离。上爻摩成良兑。而六于以生。八卦全矣。八卦以一卦荡八卦。而六十四卦备矣。荡犹推也。不曰重而回荡者。言以一卦加于此卦。复加于彼卦。有类于推荡也。摩虞翻训薄。薄即交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雷出自地。阳自下出上。故震为雷。覆之则阳在上为艮。霆自上下击。故艮为霆。自晋宋以来。有以霆为电者。后焦循等从之。以霆为离象。岂知此四句。言六子之用。以霆为离。则与下日象复。而六子不全。故霆为电。于字画虽有本。而在此则非也。雷霆鸣而草木甲诉。故曰鼓。阴在下为巽风。覆之则阴在上为兑雨。自上下降者也。为风则东风解冻。为雨则草木华滋。故曰润。日南至。月北至则寒。日北至。月南至则暑。坎月离日。对象也。震艮同体。兑巽同体。正覆象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初爻交坤成震。中爻交坤成坎。上爻交坤成艮。以生三男。故曰成男。坤以初爻交乾成巽。中爻交乾成离。上爻交乾成兑。以生三女。故曰成女。大始谓万物资始。成物谓万物资生。作虞姚作化。姚云。宜作作。故从孔本。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在有功则可大。可夫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释文云。马王肃作而易成位乎其中。他本皆无易字。兹从马王肃本。此言乾坤之德。纯一不杂。易知易从也。乾之德刚健纯粹。施仁育物而已。故曰易。坤之德收啬闭藏。顺阳成事而已。故曰简。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古圣人仰观俯察。象万物万事而画卦。是卦者象也。故韩宣子适鲁。不曰见周易。而曰易象。诚以象者易之本。伏羲既画卦以象万物。文王遂观象而系易辞。是易辞皆由象生。象而吉则辞吉。象而凶则辞凶。辞有吉凶。皆象之所命。圣人只明之而已。然则学易者。不先明卦象。而欲通其辞。是犹论布帛之良苦。而不知其质为丝桌也。可乎。乃自王弼扫象。演空理。唐宋诸儒。以其易而从之。易学遂亡矣。范宁谓其罪浮桀纣。彼实有所见。非故为苛论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如消息卦互相推荡是也。以卦变爻变言者。失之远矣。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恋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支之动。三极之道也。
吉则得。凶则失。知悔吝则知忧虞。知忧虞则可趋吉避凶。阳生于复。进而推阴。则万物化生。阴生于振。退而消阳。则万物变死。乾刚坤柔。乾大明。昼。坤黑。夜。说文。极栋也。逸雅。栋中也。陆续曰。初四下极。二五中
极。三上上极。按初四即地极。二五即人极。三上即天极。故郑注云。三极三才也。盖阴阳者。天之极。刚柔者地之极。仁义者人之极。六爻之动。以此为法。随时通变。不偏不畸。胥合乎中。故曰三极。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艾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居安观象。静也。观象玩辞。玩象辞也。所谓七八占象也。若爻动则为九六。九六观变。而玩其爻辞以为占。故无不利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七八不变。故占彖。九六变。故占爻。吉则得。凶则失。疵病也。凡言无咎者。原有咎也。知悔而改。则无咎矣。故日善补过。五乾位。君南面位贵。二坤位。臣北面位贱。齐正也。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大小分。例如泰小往大来。为大

卦。否大往小来为小卦也。又全经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亦一百九十二。阴阳齐等。毫无偏畸也。介音戛。介者触也。豫六二云。介于石是也。谓心有所感触而忧惧。能忧惧悔吝自能免也。震惧也。棋则侮。悔则无咎。吉则辞易。凶则辞险。之。往也。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言凡易辞。皆视其爻之所往。而定吉凶也。此有二义。一。初之四。二之五。三之上。其爻在此。而其辞往往指应爻。应爻即所之。例如蒙六三曰见金夫不有躬。指上爻象也。泰九二曰朋亡得尚于中行。指六五言。有应故所之皆利。无应则不利也。又几言志在外。志在内者。亦指所之也。二。凡爻之所比。得类失类。所关最大。例如颐六二。前遇重阴。象传曰行失类也。中孚六三。前亦遇阴。爻辞曰得敌。皆以阴遇阴为敌。为失类。故所之不利也。又鼎九二曰慎所之。革九三曰征凶又何之矣。皆以阳遇阳。敌刚。所之不利。系辞指出。故曰各指其所之。余卦类推。其第一义虞翻不知。而误解。朱震又谓之为之卦。后独焦循知之。其第二义讫无知者。教失类慎所之各辞。解无不误。于是此句亦鲜得解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准同也。弥纶包络也。幽明即阴阳。乾始于坎终于离。坤始于离终于坎。故云原始反终。始终即生死。九家云。阴阳合则生。离则死。故知死生之说。宋衷云。说舍也。盖读如召南召怕所说之说。郑云。精气谓七八。游魂谓九六。七八木火之数。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按七八生。神也。九六死。鬼也。精气谓之神。物生所信也。游魂谓之鬼。物终所归也。言木火之神。生物东南。金水之神。终物西北。知其情状。故不违。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八卦尽万物之象。故曰知周万物。过差也。旁行九家谓指六日七分图。以一爻值一日。一月值五卦。至岁终而周合无余。故曰不流。流溢也。凡物皆生于二气之中。故曰曲成万物而不遗。乾大明昼。坤蕃闭夜。无方无体。谓周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储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优。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道无他。即一阴一阳也。继统也。乾统天生物。故曰善。坤倾乾成物。故曰性。仁者见道。谓道为仁。知者见道。谓道为知。不免有偏。百姓颛蒙。日由其道。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能体君子之道者甚少也。道难见。见诸生物。故日显诸仁。然不见其作为。故曰藏储用。圣人成务故忧天下。若阴阳造化。鼓铸万物。无声无臭。无方无体。故不与圣人同忧。盛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