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教你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为什么一直盯着我女儿看?”方太太把女儿拉到身边,满脸孤疑地问:“李太太说了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不信明天你碰到她,可以问,她什么都没说,只是说你女儿……”

“说我女儿怎么样?”方太太突然火冒三丈:“这个混蛋!我女儿身上长块胎记,干她屁事?我非找她算帐不可!”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请问:

方太太的秘密,是谁说出去的?

是李太太说?还是方太大自己说的?

在方太太心中,又认为是谁说的?

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我们要知道,这世界上是无所谓“一部分秘密”的。人们似乎有个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

所以,当你泄漏自己或别人的一部分秘密时,也等于泄漏了全部。

更糟糕的一件事,是当一个人把他的秘密告诉你的时候,只要他听说“你讲了秘密的一小部分”,就会假设你透露了全部。

而人们又有个特性,是喜欢把他听到的一小部分,在众人面前炫耀,吹嘘自己知道得更多。

正因此,在西方社会,许多公司主管和一般职员的餐厅是分开的,这绝对不是有阶级观念、而是为了避免在用餐时,主管之间的对话,被职员听到,再断章取义地去传播。

即使在一起用餐,主管也尽量不跟下属同桌,即使同桌也绝不谈公事。道理很简单,想想,如果你是个小职员,今天中午居然跟老板同桌吃饭,你回办公室能不说吗?你说的,如果涉及公事,即使知道的只是片段,只要讲的确有其事,别人会不猜想你知道得更多,而催你多讲一点吗?你为了炫耀,又能不加油添醋吗?

许多耳语或不必要的纷争,就因此产生了。

从另一个度来想前面的故事:

如果方太太不那么急性子,只因为别人说“李太太提到孩子”,就以为李太太“全说了”,而且自己全盘托出。单凭李太太讲的那一句,大家又能知道多少?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如果你不幸听到别人的秘密,对方在这世上只告诉了你,又叮嘱你不能说,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说”!

如果你发现别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万要忍;因为别人很可能只是猜测,或只知道极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万别成为“真正说出来的那个人。”

王老虎上任

记住,这世界上许多人会问你对第三者的看法。他的目的,可以是调查,也可能是“套你的话”。当你发现别人来套话的时候,一个字也不能说。

至于在一般闲谈间,如果你发现对方要批评与你相关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把话题带开,或暗示对方,你的“关系”。

否则,对方的批评一出,如故事中的,那许许多多的副作用,就会产生了。

总之,能不传话,最好不要传话;能不套话,最好不要套话。能不涉入“背后的批评”,最好不要涉入。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丢脸有理

秀英今天一进门,脸色就不好,皮包往沙发上一摔,坐在那儿,闷不吭气。

“怎么了?”小王轻声细气地靠近。

“怎么了?”秀英别过脸去:“问你自己!”这一开口,气是更大了,一下子满脸胀得通红。

“你今天真是让我丢够了脸,当着一大堆同事的面,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我跟我们处长,到你公司参观,怎么会丢你的脸呢?”小王一头雾水:“正因为我是处长面前的红人,他才会带我去,他怎么不带别人呢?而且,你要想想,处长不去别的厂参观,为什么专找你们工厂,还不是我介绍的?”小王也愈说愈有气:“你们工厂,从上到下,如果做成这笔生意,应该感谢我,也就是感谢你才对,怎么反而说让你丢脸呢?”

“当然丢脸!”秀英转过脸来:“你还没去,我就跟老板和同事说了,说你是我同系的学长、高材生,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你说的没错啊!”

“错大了!”秀英一瞪眼,突然低下头,掩着脸哭了起来:你跟在你们处长旁边,一副一问三不知的样子,明明你最懂的机器,根本可以由你来介绍,你为什么不说话,还不断问你处长。他懂个屁!”

“他懂个屁?”小王停一下,居然笑了起来:“他也是学这个的,就算过时了,他总是处长啊!”

(想一想)

以上这两个故事,我故意只讲一半,留下结尾让读者猜。

何助教确实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用,问题是,“聪明”包括的不仅是知识、反应,更应该包含处世的智慧。

年轻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愈表现,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别人的存在。

相反地,那个以幕僚姿态,站在长官身后,默默耕耘,不显示自己的小王,则懂得了做人的三昧。故事中,小王说得很明白:“他(处长)也是学这个的。”

如果处长完全是外行,由小王这个内行代力解说,绝对是当然的事。但是,当自己的主管也是内行人的时候,小王抢在前面说话,不但是抢风头奇#書*網收集整理,而且表现了“我比你内行”的气势。

推销员都懂得一种说话技巧;明明知道对方并不懂,却说。

“相信您一定是内行,知道……”然后,把自己要推销的观念说出来。这样做,要比说“你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前者表现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场,也是尊重;后者表现的,是假设对方不懂,需要人指点。

人人爱戴高帽子,当然前者的说法最讨好。

此外,人都喜欢表现,每个懂一点的人,都自以为是半个专家;而每个专家,都希望自己是专家中的专家。有什么情况,会比在一个专家面前,表现得更专家,造成场面更尴尬呢?

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大师”带着徒弟参观书法展,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突然,有个字写得太草了,连大师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的时候,徒弟却笑道:

“不过是个“头’发的‘头’罢了!”

当场,大师就变了脸,怒斥道:

“轮得到你说话吗?”

那徒弟犯的错,就是“在老师面前,表现老师”,问题是,那毕竟是他老师啊。

谈到这儿,我们也常在学术界,听见研究生抱怨:“某教授发表的论文,根本多半是我写的。他只是定个题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后来挂他的名。”

这种实情是不少,但我们也要想想,当那个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是不是也曾经帮他的教授作研究呢?

有一些“伦理”是长期发展出来的,看似不合理,其中却有一定的道理。

“一将功成万骨枯”,小兵可以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仗是我们在打,为什么成名的都是将军?”

当他说这句话时,应该想想:

第一,哪个将军不是从下层升上去的?

第二,当仗打败了,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绞刑台的,是那些将军战犯,为什么不是杀人的小兵?

我曾经看过一个博士论文口试之后,指导教授对通过口试的学生,很客气他说:

“讲实在话,这方面,你研究这么多年,你才是专家,我们不但是在考你,在指导你,也是在向你请教。”

学生则再三鞠躬说:

“是老师指导我方向,也给我机会,没有这个机会,我又怎么表现呢?”

在这儿,我特别要对初入社会的年轻朋友强调,这个社会好象许多果园,当你进去,果园的主人可能说:“好!那片地,交给你种!”

当你种出最丰硕,甚至远超过果园主人以前种出的果实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是谁让你进来,又是谁给你这块地。

我们自鸣得意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本。

当然,人际之间的进退,是有很大技巧的,有些技巧近于不合理,甚至可以称为技巧。

譬如,当古代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即使正与敌人对阵的将军,可以一举把敌人击溃,不必再劳动皇帝,但是只要听说御驾要亲征,就常常按兵不动。等着皇帝来,再打着皇帝的旗子,把敌人征服。

这按兵不动,可能姑息养奸,让敌人缓口气,而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把他打下来呢?

此外,御驾亲征,劳师动众,要浪费多少公禄?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烦,皇帝岂不更高兴吗?

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甚至错得可能有一天莫明其妙地贬了职,甚至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