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璎珞-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先种出无籽西瓜的这个人哪,有一个特别漂亮的老婆。他跟老婆恩爱了一辈子,可就是没有孩子。人们就说啊,这都怨他自己。他种出了无籽西瓜,所以自己也没籽儿……”

阿宁听得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小脸儿憋得通红。

走到干果货架时,扶桑随手拿了一袋腰果。阿宁忽然扯他的袖子:

“扶桑,我不想吃西瓜了,那个……放回去吧。”

扶桑有些诧异,明明想吃得很,都快流口水了,为啥忽然不要了?

总不能是为了替他省钱吧。

几天的相处,他已经瞧得明白,这丫头是个不识人间疾苦的官家小姐,对钱没什么概念,对花别人的钱也没什么感觉。那这是为啥呢?

扶桑认真观察她的神情,发现她脸上方才烧起的红晕不但没减,反而更重了。

扶桑转了转眼珠,忽然笑开,笑得直咳嗽。他拦住阿宁从车里往外抱西瓜的手,故作严肃地问:

“你怕我吃了这西瓜,会没籽儿?”

阿宁一下子就伸手捂住了脸。

扶桑坏坏地凑过去:“放心,我有好多好多籽儿,不信晚上给你看。”

这句话取巧得很,如果对一个现代的姑娘说,很明显还够不上性|骚扰;而对一个古代的姑娘说,虽然足够下流可哈哈哈,她听不懂!最起码,是似懂非懂。

果然,阿宁虽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可也没发脾气。你得知道,这个玩笑可不是那么好开的。

“红楼梦”里宝玉不过说了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自比张君瑞,把黛玉比作了崔莺莺——就惹来黛玉大哭,威胁要“告诉舅舅、舅母去”。

把宝玉吓得拼命赔不是,直到说出死了变乌龟的话,妹妹才饶他。

想到这里,扶桑笑得更得意了。他觉得阿宁就这么傻乎乎任自己欺负的样子实在太招人了。

逛过了超市,两人携手去饭馆吃中饭。

不管穿越之前还是之后,这都是阿宁头回下馆子——古代的闺秀哪有上酒楼大吃二喝的道理。

关于吃什么,扶桑早想好了——啥都能吃,就是不能吃中餐。

今天的人吃饭,吃的是调料、农药、和转基因。你就是把中南海的厨子请来,他也做不出阿宁在家时吃惯了的味道。这个你看这些天她在饭桌上的表现就知道了——甭管是扶桑自己动手做的,还是外头饭馆叫得,她都吃得很勉强。

而且,还有一层,就算她爱吃,扶桑也不敢带她吃中餐。万一她张口就要燕窝、河豚,或者更可怕,要刘姥姥吃过的那个不知要宰多少只鸡来配的茄鲞,他要怎么办?(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的红楼菜是全国最出名的,不过那个茄鲞——也实在差得远。)所以,吃西餐最安全。咱不吃味道,吃新鲜!

扶桑把阿宁带到了“必胜客”。

馅儿在饼外头,没见过吧!

☆、71秦雨

又过了五日。内廷张太监来传太后口喻;向秦府讨一纸休书。

口谕只传秦嘉一人,其余众人皆忐忑不安地等在屋外。

张太监口述太后旨意,边回想当时情景——公主跪在太后膝前不住流泪,太后一句话也不说;只长长叹息。末了说了一句话:“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散了罢!”

秦嘉站着聆听了旨意;欣然命笔;也不坐下;走到南窗下供着香果的书案前提起袖子,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那张公公是个识字的,躬身站在秦嘉身侧,看那清俊字体写道是——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

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重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贵家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张公公是内廷呆老了的,一厢偷觑一厢不住咂舌——

本朝与前朝不同,不禁公主改嫁,当年先帝朝曦公主下嫁中书郎赵楚玉后夫妻不谐,亦曾由太后做主,二嫁朱家。

老公公看着秦嘉挺拔的背影忽生感慨:

当年赵楚玉驸马那封休书,亦是自己奉命去讨。犹记得赵楚玉接了懿旨,足足愣了一炷香的功夫,白纸费了七八张才颠三倒四、不知所云写了几行字,写字时手腕不断发抖……

张公公不自觉地举手摸了摸脸:

这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眼前这位驸马,端的是不卑不亢,风采卓绝。岂但祭文能写得风花雪月、美不胜收,连休书都能写成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听听!

他哪里知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刻莫说是一封休书,就是一百封一千封,秦嘉也写得出来。

至于兴高采烈、喜气洋洋,那是真情绪自然流露,更算得甚么!

公主怎样嫁来的,又怎样退还给了皇帝;安平藏得好,未走漏半点风声,因是秦府难得平静了数日。

云思身子一天天好转,却仍虚弱得紧。这日秦雨特来瞧她,前呼后拥带着人提了许多滋补之物并给小少爷的见面礼——她前些日子一直跟从丈夫在姑婆家做客,刚刚才返回京城。听说了秦府的事,吃惊不小。又得闻儿子英风豪气,替娘家立功不小,她这为人母者心中自是感慨万端。

云思拥着被在床头靠着,孩子躺在襁褓中合目安睡。云思见秦雨进来,含笑相迎。

秦雨一则怜惜云思受了大苦,二则是婆家人,晓得这当儿便是想极了要立刻瞧瞧侄儿的模样,也该按捺住了先慰问做娘的。因此把小孩子连瞧也不瞧一眼,走过去先一把攥了云思的手:

寒暄的话还未出口,见昔日珠圆玉润的李家小姐瘦成了一把骨头,鼻子一酸,倒险些滴下泪来。

“妹妹受苦了!”

云思自做了娘,端庄不减,说话却是温婉了许多。当下翘起嘴角微微笑笑,说道:“什么苦不苦的,孩子平平安安的,就苦也不苦了。姐姐快瞧一瞧,看好看不好看?”

秦雨这才仔细端详云思身畔的婴孩——孩子已快满月,与母亲截然相反,胖得两腮鼓鼓着,腕上戴的小银镯子几乎寻不到缝隙。

秦雨忍不住低头轻轻在孩子脸上连亲了几口:“好看,像娘!是叫秦柯罢?”

云思道:“嗯,老爷取的,我给取了小名儿叫小诺。”

两人正逗着孩子说闲话,秦嘉从外头走来,手里端着一碗燕窝。秦雨一见他便笑:“我儿子救你,你怎样谢我?”

秦嘉将燕窝捧给云思,看她慢慢喝了,这才认真说道:“我这里正有件好东西,这几日就等着姐姐来取呢。”

秦雨本是玩笑,倒不料他真有礼相赠,遂问道:“是什么?”

秦嘉笑道:“前两日在王府‘投壶’,赢了个极好的彩头,我左思右想,这东西你最是用得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来,郑重其事地放在秦雨手上。

连云思也睁大了眼睛看着。秦雨只觉掌心一凉,不由竟瑟缩了一下,定睛瞧时,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玉鱼儿,弯着尾巴静静地躺在手上。

“这是何物?”

“这是杨妃的玉鱼儿啊!”秦嘉极得意。

唐代明皇的杨妃以胖闻名。她体丰怯热,每当夏日,最是难熬。十数侍儿交扇鼓风,犹挥汗不止。

相传杨妃身上出的汗,与常人大不相同,红腻而多香,拭抹于巾帕之上,色艳如桃花……

杨妃因有肺渴之疾,酷暑之时,常含一“玉鱼儿”于口中,取凉津润肺。一日偶患齿痛,玉鱼儿也含不得,于是手托香腮,闷闷的闲坐窗前。玄宗看了,愈见其妩媚,可怜可爱,说了一句:“为朕的恨不能为妃子分痛也!”

后人因有画杨贵妃齿痛图者,题诗云:

华清宫,一齿痛;马嵬坡,一身痛;渔阳鼙鼓动地来,天下痛!

这一只“玉鱼儿”,便是当年唐明皇讨美人欢心之物了。

秦雨体态虽算不得丰腴,却也自幼怕热。一见此物自是欣喜,当下说道:“果然好东西,你竟舍得?”

秦嘉笑道:“姐姐向来有豪士胸襟,行事不让须眉,我是姐姐一手教出,虽不能学‘季子挂剑’,却也不能学成个守财奴给人笑话啊。”

秦雨望着弟弟,良久,二人相视一笑,同时忆起了当年姐弟俩在秦府“南窗轩”读书,一个教字,一个认字的场景。

秦嘉有长姊教导,开蒙甚早,五岁便能读“诗经”。他年纪幼小,口齿不清,老是把“关关雎鸠”念成“乖乖须丢”,一日秦夫人从后窗走过笑说:“乖乖可丢不得”……

儿时趣事今日重忆,颇有温馨之感,秦雨伸手出去,在秦嘉头上轻轻抚了一下。秦嘉仰头微笑,坦然受之。

“这东西真是神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