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钗布裙-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个女司了。云裳想来,已经不错。

一时到得太后主殿,进殿前剖白了早晨起头目不适的事,殿前女使又喂给云华一碗汤药,拿药粉薰了衣裳,领进偏殿站立,离正主子们远远的,免得病气过人。

正殿太后升座,大家拜舞,一一起立,便说正事,果然皇后还在后位,但“凤体有恙,视事不稳”,将宫务分给德妃、贤妃两个共掌。这两个都是宫中资历极深的老人,大家都服气的。太后又亲传皇上意思,命雪宜公主和修德嫔同参共议,分二妃之辛劳。

雪宜公主也还罢了,云裳一进宫中,先就封嫔,既而分皇后事务,难免叫人侧目。她叩拜之时,一点眼泪掉下来,别人还未必注意,她自己拿拳头擦着眼睛谢罪,跟太后讲:“一想到国事还很着紧,贱妾却没出什么力,就难过得忍不住哭了,请太后降罪!”

她扯到国事上,搞得所有嫔妃都只好纷纷请罪,并作出一副哀伤的脸,表示她们也很关心江山。

太后其实像皇上一样,也相信云诗是皇后误杀的。真是这样,分了皇后的权都未必好交代,难在皇后娘家也是兢兢业业的老臣,皇后的实据也一直没抓到,这这样废后,难免寒了外臣的心。正是左右为难。幸亏谢云剑、谢家女儿们,都识大体,并不要皇后抵命,只苦求尸体。皇后终于拿出一具尸体,已淹得看不出人样了,只说云诗自己失足落水,卡在石缝间,皇后失察,久久未发现。

以皇后来说,事情拖久了,终究对她不利。若说云诗真在宫中失踪,那成了个笑话,从皇后到几位妃子,都得谢罪,连皇上都没脸,故总要给个交代。她打落门牙和血吞,便认这个失察的罪。

正文 第十一章 谢家当家人

皇后交出的那具“云诗”的尸体便下葬了。太后想,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云裳也不过十几岁一点点年纪,为了她姐姐,不知怎样难过呢。云诗入宫以来,一直恬淡恭谨,太后也是喜欢她的,为了大局,没奈何,亲劝云裳息事宁人,答应以后再不给皇后胡作非为的机会,云裳答应了,叩头谢恩时,还是伤心流泪,也是小女孩子心性,可以理解的,落泪后怕人看着不雅,知道说成国事,也算难得懂事。太后深深怜惜,赐了坐。

一时众人都谢恩参拜罢,各自回去。皇后面如蜡纸。

皇家要全体面,不说她这皇后失职,只说她身体不好,但若只是身体不好,讲什么“视事不稳”?翻译成民间大白话,就是:你神经病,事情都办不好,不给你办了!

褒贬全在里头,从此她这皇后,形同废人了。

只是云诗到底到哪里去呢?活见人,死见尸。哪怕有个尸体也好。她几乎都要掘地三尺了……能藏哪里去?!

太后殿里,闲人散去,德妃、贤妃、雪宜公主、修德嫔四个,却换了清净些房间,留下来商议宫务,太后坐在一边。议到一事,贤妃笑让德妃道:“姐姐,这须你来说。”

德妃让回贤妃:“还是妹妹来说。”

雪宜公主已猜到了,笑而不语。

云裳张大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我来说我来说——可是是什么呢?”

贤妃礼敬太后:“太后您发话罢?”

太后挥手:“就告诉裳儿,着裳儿自己说罢。”

云华并未得准许回去,被牵引到这里,仍旧远远立着,心中突突乱跳。

贤妃与云裳絮絮讲了,云裳“呀”了一声,跳起向云华道恭喜:“妹妹你封了司言。代理尚宫尚令务。”

六尚中,尚宫一部为首,其长官为尚令,这岂好轻易代理得?云华赶忙推辞,贤妃含笑道:“久闻谢尚令沉稳细密,本宫佩服得紧,今后还需多向尚令请教。”

雪宜公主也笑道:“若不怜恤她体弱,将事务一总全推给她,我们便可逍遥也。”

宫人们都捧宫花、令印上来道喜,云华避开。含泪道:“娘娘们深仁厚谊,只是罪妾不久前才闻得,拙夫叛反伏诛……”

一时房间里静了静。

“逆天意。伤黎民,一死不足偿罪,罪妾此身也应伏法才是。”云华匍匐在地,“罪妾今番拜见太后慈颜,已准备受大刑。绝无二话,怎敢反受荣封?”

贤妃口唇欲动,看德妃安坐不动,也便止住。雪宜公主带笑看着太后。云裳只管剥指甲、绕裙带,也不敢开口。云华泪流满面,几乎要厥过去。太后徐徐道:“华儿。好教你得知,你罪没入宫为奴起,余家已休了你。你同余家义绝。从此两不相干了。”

云华怔住。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太后又道,“然这二者之上,还有个更大的,乃是从天。”

这两字说出来。满房间女人都肃然。

“天为万民之父,一切均从天赐。因天乃有。天有命不从,是谓逆天。天之降任,你不受,岂非也是逆悖?谢云华,你好大胆子。”

云华泪流满面,连称不敢。

雪宜公主笑劝太后:“太后您这话,谢尚令小小年纪,怎么吃得住?”

太后正色道:“既受天封,一切年纪、排行,在所不论,即以天封讲议。尚宫尚令,统领六尚、替皇后巡掌六宫、辅佐凤印之行,听哀家一句道理,还吃不住么?”

众人皆称是。

太后缓过神情来,命云裳:“扶你妹妹起来。你妹妹少年稳重,你行事得多向她学着才是。”

云裳应命。

太后又勉励诸人一番,且先退下了。德妃等便借太后此处,共视今日宫务,难免多多借重云华。云华洁了面,重新梳妆过,又饮了一碗药,便坐到旁边案前,提笔援册,替几位娘娘打下手。

说是打下手,不久之后,琐重事务还是压到了云华身上。云华将当年明珠手段,尽情施展出来,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虽说宫务比谢家事务不知多了多少,宫人比谢家奴婢也有规矩得多,各有头脑,云华提纲挈领,划道而治,渐有政治清明气象,合宫称颂。

崔珩也听到。

可是崔珩没有再去见私下见云华。

云舟已经封了夫人,几位功臣家里的姑娘也都封赐了,由贵人至嫔不等,云剑那里,又有重赏,再去见云华的话,太过了,他想。

天子的私生活,总是跟政治连在一起的,不能想睡谁就睡谁。崔珩到这个岁数,已没有那么冲动浪荡了。

云华自接了尚令的荣位,本来最担心的不是吃不消宫务,而是怕皇上做此授意,另有所图,过阵子看崔珩没什么举动,也就松弛下来。

她跟云裳、云舟见面,已经容易得多了。三姐妹坐在一处,也说说话儿。

谢老太太之死,是戎战初起时的事儿,云华一直不知备细,现在才知道了:乃是个庸医害的。

老太太本来就老抱怨身体不好,又懒怠动弹,只靠补药吊着。谁知换了个于大夫,给了剂方子,说是用龙眼,服下去大泻。于大夫慌了手脚,又改药,越改越差。换了别的医生,也看不懂为什么起初会大泻,想岔了,后来倒是那才子澹台以,也懂医书,看这奇案,愿意试试手,终究给他验出来:是那龙眼出的事。本来龙眼无妨,但市上卖的龙眼,外头多裹了大黄粉,好显得黄亮鲜泽,以此招揽顾客,于大夫不注意,竟没要求把壳子去了,乃是连壳煎的,老太太服了大黄。以至大泻。本来说吧,她老人家已经进补多了,泻一泻也好,只要收得住,精神可以转佳,但为于大夫慌了手脚,把那大堵大燥的药投下去,一时闭塞了五脏,后头的大夫也没验出脉络,抱薪救火。一发作死。到澹台以这里,虽然推演出来,也回天乏力了。

谢家为这个。扭着于大夫要去见官,为戎事一起,大家乱阵脚,倒被他跑脱。

又有个丫妈妈,原是带着云岭的。谁知竟乃西戎奸细,并谢家家务,不知被她看去多少,战事初起,竟领着云岭出去,竟然要拿云岭当小人质。敲诈谢家家财的。亏得云岭机警,半途中逃出来,流落街头。复被云柯找着送回。石飞照顾过云岭,谢家感恩,一块儿养了,帮衬他的手艺。如今化嫌隙为玉帛。

谢家如今当家的,已是大太太。

云舟有些疑心是大太太在于大夫之事里。有份插手,好早日当家。但生身母女,不好说得。大太太又已把疑云引到二太太那边去——为的于大夫是二太太请的。二太太淌眼抹泪,无法剖白,还亏战事一起,谢小横又殉了国,无人计较此事,她倒要念阿弥陀佛了。

——这事却不便对云华说了。

云华听了这些家事,发了一会儿怔,低低道:“姐姐好耐得腌臜。”

没头没脑。云舟和云裳都是心中有事的伶俐人儿,一听,却已懂了。云华说的是云诗。

皇后怎么也找不着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