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宋-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后嘴角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扫了一眼众人,缓缓道:“王爱卿之议,众爱卿以为呢?”
    此刻侧殿上灯火亮如白昼,皇太后这满意的神悄都瞧在了眼里,一起躬身道:“臣等附议!”
    “好,既是如此,这事就这么定了皇太后顿了顿,又道:“再有不到一个时辰,便是发引出殡之时,引领皇家发引之人必须定下。众爱卿,有何建议啊?。
    现在争夺皇位的雍王因为谋害皇上而获罪,永伴帝陵,又已经发疯了,总不能让一个疯子当皇上吧,自然退出了皇上的竞争,便只有六皇子延安郡王赵煦这个唯一的选择了。皇太后明知故问,显然是想用众人的嘴来说这个结果。更显大度威仪。
    尽管这个结果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但大小也算拥戴之功。不过,这一次蔡确不好意思抢先了。毕竟他原先是力主让雍王承继大宝的,这一下转的太快了也不好,最好能让王佳先说,然后自己附议。    王珐也有他的算盘,他知道六皇子承继皇位已成定局,这时候拥戴定策的功劳早已经明确,就算这时候不说也不影响了,这时候,最好能让对方的人主动先说,这样原先的两派意见统一了,就更为妥当了。
    蔡确见王佳不表态,而皇太后又盯着他瞧,只好拱手道:“臣以为。延安郡王乃皇长子,按照祖。当承大统为嗣皇帝!发引出殡,以嗣皇帝为引领。事毕,乞皇太后效仿真宗帝刘皇后,听政权同处分军国重事说罢撩衣袍跪倒磕头。
    蔡确原来是坚决拥护雍王继位的,是这一派的首领,如今倒戈转而支持六皇子继位,他这一边的韩缜等人自然也跟着走了。纷纷表态表示附议,也跪倒磕头。
    这个结果让王洼非常高兴,也撩衣袍跪倒:“天下大器,唯延平郡王可承,此乃顺应天命;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尊,垂帘听政,定能国泰民安!”
    赵煦是皇太后高诣酒的孙子,赵煦当了皇帝,高酒酒自然也就从皇太后升为太皇太后了。
    皇太后瞧了一眼杜文浩。见他朝自己微笑点头,这才缓缓道:“既然众爱卿都一致主张延安郡王继承皇位。哀家也意如此。那就这么定了。这新帝登基庆典该何时举行,众卿家说说吧。”
    王珐躬身道:“先帝治丧月余。国事一直由老臣与蔡宰相即两位王爷暂摄,诸事臣等都谨谨然不敢妄断,既然已定新帝,当及早即位为宜。以老臣所见,仿效西汉武帝之后诸帝,枢前即位,同乞请太后即行听政。”
    皇太后道:“今天登基,会不会仓促了些?”
    “太后请放心,这月余间,臣等已经将新帝即位大典诸般应用备妥。只等皇太后定策
    “嗯,,你们想得挺周到。众个爱卿,你们的意思呢?”
    蔡确等也躬身道:“臣耸附议王宰相之谏。”
    皇太后满意地缓缓点头:“即使如此,就依众位卿家所言,柜前即位。至于这听政嘛”哀家性本好静,无奈煦儿年岁还众卿又力谏哀家听政,哀家想偷闲也不能。便依众卿所奏,权同听政。待将来皇上成*人之后,哀家便即还政于他。”
    新帝确定,众人都面现喜色。只是蔡确等人的笑颇为有些勉强。最新董节就洗涧书晒细凹曰况姗齐伞

第一第340章 八位辅臣
    愣孙畦妹躬身道!“皇太后,现如今新帝即位,今非昔比。新稀之师保,该另择为宜,由谁担当,还请皇太后定夺。”
    师保就是皇帝的老师。皇太后扫了一眼众人,道:“依众卿所见,该由谁担当比较合适?”
    一旁的蔡确忙插话道:“陆佃、蔡卞二人一直为延安郡王的师保,兢兢业业,教导有方,也熟悉新帝秉性,不如还让二人续任吧。”
    王挂白花花的眉毛一皱,陆佃、蔡卞二人虽然都是当世大文豪。但却是变法的有力支持者,若让他二人继续担任新帝师保,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宋神宗。他提这话头的意思正是要更换掉二人,以免影响新帝成长,正要进谏,皇太后已经先说了:“原先延安郡王是皇子,师保定他二位也很不错。现如今登基做皇帝了,这师保应该根据变化做出一些调整,选择更适合的人为宜。王爱卿,既是你提议,那有无适当的保荐之人啊?”
    王挂等的就是皇太后这句话,忙躬身道:“老臣以为,枢密直学士赵彦若和英宗殿中侍御史兼侍读傅尧俞二位大人可堪此任
    这枢密直学士赵彦若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号称无书不读,而且对变法十分抵触,是个保守派。这傅尧俞学富五车,更是因反对变法,被贬出京,到各州县任职。王佳保荐二人都是保守派,目的就是要新帝从小远离变法革新,以保祖宗之法不变。
    蔡确如何不知,正要反对,皇太后已经点头道:“王爱卿举荐之人,哀家以为甚妥,就定他二人吧。
    另外,众爱卿身为辅臣,要随时抽空去资善堂了解新帝学业,教授所学
    七人忙躬身答应。蔡确听皇太后毫不犹豫便定了,心中一凉,感到变法革新之路只怕已经走到了尽头。
    皇太后对绣帘外的赵煦温言道:“煦儿,还不上前见过过八位辅臣!”
    蔡确等人听这话。禁不住都吃了一惊,他们只有七位,皇太后却说八位,皇太后显然不是说错了。而是有所指。而这朝堂之上,能算入大臣的,恐怕就只有杜文浩了。
    蔡确反应神速,立即躬身道:“恭喜杜将军升任辅臣!杜将军西山一战,以五千将士全歼吐蕃两万番军,战功赫赫,巡医提点各路,为民造福,此番又一举侦破谋逆大案,劳苦功高。实则国家栋梁,当入宰执同辅新帝!”
    众人自然也都反应过来了,一起附议。
    皇太后点头微笑:“众卿所言极是。一  杜爱卿上前听封!”
    杜文浩忙撩衣袍上前跪倒。
    “你身兼三衙都指挥使,兼职不如专职,哀家就封你为三衙都点检,统领三衙!”
    宋朝的三衙分领全国兵马,都点检也就是三军总司令,权力极大。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担任的就是后周的都检点一职,后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之后,他从自己造反成功的经验反推,发现都点检这个职位权力太大,必须加以防范,所以尽管保留了这个职位,却没有再委任谁来担任,让他一直空着。到后来索性撤销了这个虚职,并将三衙一分为三,分别由三个都指挥负责,各自向皇上负责。以达到分兵权的目的。
    想不到现在皇太后高诣诣竟然重设这个职个,将他授予了自己的情人杜文浩。
    杜文浩磕头道:“微臣领旨。谢太后!”随即撩衣袍起来,站在一侧。
    皇太后扫了一眼惊愕的蔡确等人,又道:“从今以后,都检点品秩定为正二品,同列为宰执,同处边事军政。望众位卿家齐心协力,共辅新帝!”
    王挂、蔡确等人齐声答应,又向杜文浩拱手恭贺。
    蔡确等人万万想不到皇太后决定垂帘听政之后,第一道圣旨竟然是给这位御医杜文浩升官,不由都心里琢磨,此前杜文浩仅为四品官,这满朝文武,比杜文浩功德更大的,能力更强的人多了去了,却没见有谁能从如此平步青云,不仅让他身兼三衙都指挥使,还为他恢复都检点一职,并提升品秩,更将其加入宰执之列。从一个四品官直接蹦到宰执之位的,可见皇太后对他好得不是一般的,以后千万可不能小看了。
    王佳心里却乐开了花,想着自己这双老眼看样子还没昏,看的人不错,给宝贝闺女找了这么个乘龙快婿。以后就不用担心了。
    皇太后对众人道:“先帝驾崩之前,得闻杜爱卿以少胜多,全歼吐蕃西山部番军,十分畅快,称这是自永乐一役以来,少有的舒畅之战。那日邀齐众嫔妃举杯畅饮,先帝盛赞杜爱卿谙熟兵法,领军有方。虽妄擅军权,依律当罚,但将来还需大用,所以哀家让他领兵三衙,其实也是先帝遗命
    杜文浩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段内幕,原以为皇上只是气恼,没想到对自己赞誉如此之高,心中感动,躬身垂首。
    皇太后又道:“先帝曾垂询杜爱卿治国之略,曾对哀家说过 杜爱卿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许多新奇主张,虽与实事或哗染符之外,却构思精巧,别出心裁。言之成理,所以井帝吧硒伪成都静江府勾管。此间涤荡流寇,整饬地方,赈灾安民,劝农兴商,诸多举措颇得先帝赞许,赞杜爱卿可堪大用。遂令其巡医各路,提点刑狱。让他体察民情,熟识了解地方政务,以备将来。可惜,先帝未能等到杜爱卿大展宏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