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此花无日不春风-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他是司礼监选出来的?”
  “他是这样说,量他不敢诳言。”
  “那便该错不了。听你所说,此人浮而不实,急功近利,倒是有几分小聪明?”
  “确实如此。”
  “嗯——你要记住,成大事者,当有容人之量,不择细流。现在是用人之时,即便牛溲马勃,也有他的独到之处。”
  “记下了。”
  “你今天去凤翔公府拜访,如何?”
  等了一会儿,妇人道:“看来,是不顺当了?”
  祝斗南轻哼了声:“一个黄毛丫头,何足介意?”
  “你可万万不要自视过高。那位越小姐,在京城里算是个风云人物,又偏得太后喜爱,想来是不寻常的。按高瞻所说的,吴家已经有所动作,他们跟我们,纠葛太深,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祝斗南不由碰了碰袖筒里的折扇,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妇人停住口,面带忧色,她太了解他:“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没什么。”
  “我们隐忍这么多年,你终于得以认祖归宗,当寻一条正途,不要想那些歪门邪道的伎俩。”
  “知道了,您接着说。”
  “如今你在京城势单力孤,必须要仰仗太后和三公。三公之中,九原公和荆门公都和太后有亲,唯独掌兵最重的凤翔公,还不够稳妥。为了万无一失,一定要尽快跟越家联姻。无论凤翔公和越小姐对你态度如何,今天这么大张旗鼓地造访,八驾象辂往公府门口一停,在外人眼里,两家的关系,已经不寻常。至于下面要怎么走,就看你自己的了。”
  “那丫头……”祝斗南眯起眼,“不解风情,跟她说什么,也是对牛弹琴,看来,是要另做打算了。”
  ————————————————————————————————————
  于耿明的一道奏疏如一石惊起千层浪,督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的那些言官们摩拳擦掌早等着这一天了,又恰逢张掖大捷、钟离王还朝,把憋了一肚子的劲儿全都发在笔头子上。各式各样的奏疏一篓子一篓子堆在文渊阁。更有甚者堵在左顺门哭着喊着要把折子直接塞给皇上。京外的十三道御史中,九边所在地的几位御史,还千里迢迢呈上万人联名请战血书。
  当初□□设立言官,专选那些骨鲠不折迂腐不堪的老学究,他们不畏权贵、不看脸色,更是不怕死。所以从来都是皇上不爱听什么就说什么,骂起人来滔滔不绝不带脏字却入木三分。一代代传承下来,到了本朝,更是变本加厉。承平帝不胜其烦。
  好在,年关将至了。自古元旦佳节都要休兵罢战,况且塞北苦寒,隆冬之际与鞑靼作战对官军大为不利,所以此事尚能延缓。只不过,承平帝早没了节庆本该有的好心情。宫中人察言观色,事事倍加小心。

    
第11章 嘉福寺中躲佳节
  这一日,礼部主客司主事冯诺进宫来,呈报全国各地所贡元旦贺礼。承平帝正临案挥墨,写了一张又一张,反反复复都是一句:心静无妨喧处寂。
  王弼恰好随侍在侧,一直侧着头安安静静在案边看,嘴角始终带着微笑,似乎丝毫不觉得单调。
  那笔董派草书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却哪有半点‘心静’之态。承平帝下笔太疾,袖子刮卷了纸边儿,眼见着这一笔就要断开,眉头不由微皱。旁边侍墨的小太监还傻呵呵站着,王弼眼疾手快,赶忙轻手将纸抹平了,才得一笔不断。
  承平帝略略舒了口气,放下笔来:“何事?”
  冯诺今日心里有些发虚,又觑着陛下心情似不算佳,不敢多啰嗦赞美御笔有多优美,老老实实地回道:“各地方大员、驻边守将所贡元旦贺礼悉已记录,礼单,呈皇上过目。”
  承平帝已经又拿起笔:“此等小事,交付内库即可。”
  “是。”
  冯诺收起礼单,正打算退出,承平帝忽道:“慢着。”
  “榆林镇所贡为何物?”
  冯诺不料忽然有次一问,先是一愣,忙翻开礼单:“无定侯所贡为秦代方腹四足双耳铜鼎一座,乃是于榆林城内一处废置的金国旧王府中所得。”
  静了片刻,承平帝道:“抬来朕看。”
  不多一时,八个内侍抬着沉重的四足铜鼎进殿来。承平帝走到鼎前看了看,目光却落在一旁一个太监手托的瓷瓶上:“这是何物?”
  冯诺道:“是同铜鼎一起进上的,北宋官汝窑的玛瑙釉天青胆瓶一支,大概,也是从那旧王府中得来的。”
  世上向有‘天下宋瓷,汝窑为贵’之说。官汝窑建于北宋末徽宗宣和年间,到国破窖毁,只有二十多年时间,传于后世的瓷器,不足百件。而这些瓷器上多绘得是人物花鸟,少有文字,所以这一支绘字瓷瓶,可谓是旷世奇珍。
  王弼深知承平帝一向极好风雅,便凑趣道:“侯爷真是有心了。”
  可承平帝的脸色,却越来越暗。
  瓶上的字,一边是‘福国’,一边是‘世荣’。承平的的手指慢慢摩过汁水莹泽的釉面,越握越紧。
  冯诺只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屏住呼吸,更加紧张了。王弼却察觉到承平帝握着瓶的手竟在发抖。
  一声清脆的响音,瓷瓶摔在地上,登时四分五裂。承平帝却还觉得不解气,随手向后摸,摸到博古架上一柄剑,抽出来就往地上胡砍乱劈,只斩得一地碎瓷。
  众人跪倒一地,却无人敢发一声。王弼试着走近几步:“陛下,陛下息怒啊。”
  承平帝似是冷静了些,喘着气不再发作了。
  王弼看着抖抖的冯诺:“冯大人请回吧,就按陛下所谕,将节礼交付内库即可。”
  冯诺巴不得这一句,爬起身来带着那几个内检歪歪斜斜抬着铜鼎,一阵风般逃走了。
  “这个贼子,逆天反道、背德辜恩,竟敢……竟敢——”承平帝忽然不再说话,眼睛定在手中的剑上,适才随手一取,竟是这把大名鼎鼎的古剑,泰阿。
  ————————————————————————————————————
  冯诺一直出了午门,一颗狂蹿的心才逐渐定下来,腿一软,再也走不动了,扶着墙摩挲胸口。
  “冯大人——”
  一个身穿绯袍,腰横犀角带之人,正在这里等候。
  “吴大人——”冯诺赶紧快走几步。
  吴伯埙示意他一同前行,二人隔开一点距离,低声而语,与平常官员间交待公务无异。冯诺道:“想不到皇上今日当场便要看榆林来的节礼,下官正在一旁,亲见皇上怒而砸瓶,真是吓得肝胆俱裂。”
  “这样岂不正好,不然,冯大人还要日日担心。”
  “此言极是。老国公真是神机妙算,瓷瓶一碎,碎无对证,再也不会有人查出其中玄机。”
  “即便不碎,又有何妨?瓶上的字,都是寻常吉祥话,就算日后越孝发现此瓶并非是他所献,也只能说年下各地节礼浩繁,不小心弄混了,谁又会深究?就算深究起来,你冯大人指日高升了,难道还会为这简丝数米的琐事担责么?”
  一听到‘高升’,冯诺的双眼笑成两条缝:“是是是,下官本是老国公门生,为吴家效力,乃是分内,又屡受吴家提拔之恩,没齿难忘,只能尽绵薄,聊表寸心。只是,有一事下官怎么也想不通,皇上为什么见了瓷瓶就发如此雷霆大怒?难道只是因为瓷瓶是宋徽宗年间所出,让陛下觉得是越侯爷在用靖康之耻来暗讽当今朝廷求和惧战么?”
  吴伯埙停住脚步,看向他,上下审视了一番,直看得他有些心惊肉跳,才一笑道:“重言贤弟阿,愚兄我奉劝你一句,想不通的事,就不要多想。想太多了,劳心费神,难免折损阳寿,你说,是不是?”
  ————————————————————————————————————
  节庆喜乐的日子,过得格外快,过了除夕,初二迎婿、初三防赤口、初四迎财神、初五赶五穷……一转眼,就是正月十五了。
  半个正月里;越季带着越三千铜锤铁胆满府里疯得鸡飞狗跳,自家玩儿腻了,就走门串户把亲戚家也祸害了个遍。越孛每有怨言,越季便理直气壮的:“正月里忌针凿,女儿家一年便只有这几日闲适自在,你也要管?”
  越孛气得七窍生烟:“你平日里又什么时候动过针凿了?!”
  越毂抱着膀子看热闹:“不许拍桌子,不许欺负你妹妹!”
  十五这一日,越季却没有睡到日上三竿,一大早天不亮就起身,出了角门,见门外已经停了一辆青骡车,赶车的小撕越乐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