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1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瀛,是皇上圣心念兹在兹的大事,若是为任何人、任何事造成战事不利,从本官这里说,就没有半点人情可打到时候不论追究到谁,本官一律请王命旗牌斩之于军前”
    “……眼下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整肃军中纪律”朱洪章在台阶上来回走了几步,口中说道,“大约是如今的清平日子过得久了,嗯?一个个都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老爷了?别忘了你们来此是做什么的从今天开始,重申军营纪律,无事的时候都在营中整训,无故离营外出者,一概军法伺候还有,到车站清点物资装备之事,我刚才和图们县张县令说过,从明天开始,撤去所有运输民夫,全部由绿营士兵自己动手,也好锻炼锻炼你们身上的这份懒、馋之气”
    他回头说道,“程学启?”
    “卑职在”
    “此事就由你负责,你把你治事的公署即刻搬到火车站去,专司其责,管束这些人,有什么事,即刻向本官奏报”
    程学启心中叫苦,知道朱洪章终于还是饶不过自己,颓然点头,“卑职谨遵大帅钧令”
    ……

第38节麻烦重重
    
    第38节麻烦重重
    六月二十七日,旅大港内外已经驻满了关外三地和从直隶省赶来的兵士,合计214,790人。但就在此时,一个极坏的消息传来:第一次津轻海峡战斗结束,清军舰队大败亏输,雷坎号被击沉,威远舰被打成残废、万天、万黄号被击伤,不但使朝廷用兵东瀛的计划受到严重阻碍,更使得本来是要在初步掌握津轻海峡制海权之后,以炮舰临时运兵船使用的巢湖号等大型舰艇不得不紧急出海,支援作战,这也使得朝廷处于一种无兵船可用的尴尬境地。
    皇帝固然很恼火,但眼下不是处置战败将领的时候,没有运兵船,输送绿营士兵登陆日本本土就无从谈起,君臣几次朝会,都拿不出一个妥善的解决之道来——二十余万士兵集结在旅大城中,每一天任什么也不做,只是粮秣供应,就让上至左宗棠,下到张世荣头大如斗,更不必提这些人长久闲置下去,必定生出种种事端。
    遭遇同样状况的还有山东、福建两省,津轻海峡初尝败绩,皇帝再不敢大意,命令山东威海、烟台;福建福州,浙江舟山各处军港的炮舰纷纷起航,到日本海域支援作战,各地同样面临着无船可用的窘境,各省向中央奏报的折子,一日数传,要请旨的是两件事,第一是下一步的行止;第二则是请朝廷调派更多的物资——主要是粮食过来,供应军用。局势在这咸丰二十八年的六七月间,进入了一个最最胶着的状态。
    皇帝也觉得很意外,津轻海峡的失败是他事先没有估计到的,但既然事情已经发作开来,多想无益,还是办理正经事要紧,他知道,军机处中、朝堂内外,近来又有惑乱人心的言论出现,诸如刀兵不祥之类的话,内中含义还是在劝谏他,收回登陆用兵的旨意,这是他万万不能同意的:局势进行到这一步,东西洋各国都在看着大清,即便不是为日后江山稳固计,只是考虑自己的面子,也断断不能做那些虎头蛇尾的勾当。
    “……皇上,若是就此拖延下去,臣恐朝廷府库数十年来积攒而下的一点银钱,都要为之花在这囤积兵员上了。”阎敬铭说道,“臣命户部计算,每一日,就要花费八十万两银子。长此以往的下去,可怎么得了啊?”
    “你不必和朕说这些话!朕不止一次说过,朝廷的银子该用的时候,一文钱也不能省!八十万?一个月的时间下来,不才两千几百万两吗?难道我大清拿不出这些银子来吗?”他先把阎敬铭的话堵了回去,又问奕,“老六,依你看,没有舰船可用作运输士兵之用,当如何解决?”
    奕黯然无声,半晌才说道,“此事易尔。可从各省征调大型民船、商船。想来百姓心向圣朝,定然会踊跃报名,充作国用的。”
    “对!”皇帝给他的话点醒,高兴的点点头,“说得对!这件事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皇上,此法虽好,但却是宜缓不宜急。”朱光第忽然插话说道,“津轻海峡之战,我军初尝败绩,消息通传各省,百姓畏惧海上风浪之外,更增心头惊恐,故而臣想,即便要征用,也要在海战初见眉目之后,再行文天下。”
    “朱光第的话说的对,不但是关外各省,就是闽浙、山东各省,也要一体办理。诏旨先拟出来,廷寄各省督抚衙门,等到捷报传来,再以电报知会,让他们誊黄贴出。”
    “是。”
    皇帝看出来众人的兴致不高,有意开解,“你们啊,别总和朕哭丧着一张脸,一时蹉跌,就让你们打不起精神来了?不过是海战一场失利嘛,在朕看来,这倒是大好事!”他笑眯眯的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自咸丰二十一年之后,绿营、海军纷纷建功,下面的这些丘八,都骄傲的不得了,这一次让他们知道知道,天下不是唯我大清独尊,海军的炮舰虽然威猛无俦,也绝不是可以横着走的。”
    咸丰二十八年,皇帝快五十岁了,即将步入老年的他,已经很少再有这种长篇累牍的和臣下就政事说话,倒不是没有那份精力,而是无此必要,但这一次,事出突然,不得不尔,“就拿日本海军来比较吧?不论数量、吨位还是成军年限,大清海军都要远超对方吧?何以在津轻海峡之外损兵折将,为敌舰击沉、击伤多艘?一言以蔽之,骄兵必败!”
    “皇上说的是,”听他谈及此节,沈葆桢第一个碰头请罪,“臣是奉旨管部的大臣,此次海军出了这么大的纰漏,都是臣平日疏于管教,有失职守之故,臣自请处分。”
    “这会儿说不上什么处分,若论及责任,朕要第一个担当起最大的责任来。”皇帝说,“至于说这是好事,不但可以让海军那些人清醒清醒头脑,也要让绿营众将打起精神来,别总做天兵一到,东瀛小国望风而降的美梦。不靠流血就能胜利的战争,还从来没有过呢!”
    “圣明无过皇上,见识深远,睿鉴万里。老臣想,不如将皇上这番话廷寄各省带兵官员,在军中晓谕兵士,也好让他们不再为骄矜之气所夺,行事之间谨凛一二?”
    皇帝摇头摆手,“不必。这样的事情,即便做了怕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效果,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让他们到战场上冲锋杀伐一阵,尝尝苦头,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
    奕心中有所感,忽然扑哧一笑,“老六,你笑什么?”皇帝不高兴了,“是朕的话令你觉得好笑吗?”
    “啊赶忙说道,“臣弟是想起一件故事来,因而觉得好笑。”
    皇帝更加不满,自己为开解众人的心思,耗费唇舌,他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居然还有闲情顾及其他?“恭王,你想到什么故事?说来听听,也好让朕也能开颜一笑?”
    奕知道他生气了,但此事不宜出口:皇帝受儒家的圣人教化训诫多年,但偏生了一副法家的心肠,从来不相信人性本善那一套,这是数十年来,中外群臣所共见的,但自从咸丰二十五年之后,久已不现庙堂,今天听他和李鸿藻的说话,可见其人心性全无半点改变,因而觉得好笑。但这样的话只是在心里想想,嘴上如何能够说得出来?他的心情正在不好,若是给他寻机发作,自己就要大倒其霉。因此嗫嚅良久,不能出声。
    他这样的做作,更让皇帝恼火,以为他真的不拿自己的话当回事,有心处置,心中又一软,这二十数年来,兄弟君臣每天见面,感情反倒比当年做皇子的时候更加亲近非常,宗室之中老人消磨殆尽,再处置了这个最有德行的弟弟,未免让天下人看皇族的笑话。因此,只是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经过这片刻的折冲,他也没有了说话的兴趣,烦躁的摆摆手,“今天就到这里,都跪安吧。”
    挥退众人,皇帝枯坐良久,拿起一本奏折,是都察院直隶道御史蔡寿祺参立山、肃顺的文字,这篇奏折是五月十七日呈上的,他已经压了很多天了,军机处婉转的问过几次,都给他敷衍了过去,今天政务闲暇,倒要好好批示一番了,这篇折子是这样写的,“皇上宵旰焦劳,励精图治,用人行政,皆出睿裁,未尝纤毫假手于人,乃有植党营私,招摇撞骗,如原任少詹事立山,御前大臣肃顺等,表里为奸,恣肆于光天化日之下,罪有可诛,罄竹难书,试约略陈之。”
    “立山出身微贱,皇上因其字学颇工,不拘资格,擢用有加,令入南书房供奉,不过令其考订文章,原未假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