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勤政亲贤殿东首是飞云轩,右有阁,名静鉴(这个鉴字应该是繁体的),向北是怀清芬,再北是秀木佳荫,后转是生秋庭;静鉴阁东是芳碧丛,它的后面是保合太和殿,后面是富春楼,楼东是竹林轻响。
    过勤政亲贤殿是正大光明殿,殿后有湖,就是前湖。湖正北面对着的是圆明园殿,殿后是奉三无私殿、九洲清宴殿,殿东就是著名的天地一家春,西面是乐安和,又西便是基福堂,堂前是露香斋,左面是茹古堂,松云楼,右面是函德书屋。
    正大光明殿直面大湖,棼橑纷接,鳞瓦参差,渟宏荡漾之间,周围枝杈,纵横旁达,诸胜仿佛浔阳九旅,邹衍谓之:俾海周换为九州者九。大瀛海还于外,兹境若信造物施设!
    富春楼之后是牡丹台,乾隆九年改名为镂月开云,又名纪恩堂,全以香楠为材搭建,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堂前有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还以杂莳奇葩,当暮春婉娩,首夏清和,最宜肃咏。
    堂后有池一区,池西北为天然图画(不是字面的意思,四十景之一,就是叫这个名字),楼北是朗吟园,又北是竹辻楼,东面是五福堂;楼后是竹深荷净,东南是静知春事佳,又东渡河为苏堤春晓。
    由五福堂渡河而北有山腹缭绕,里面是碧桐书院,其西面岩石上为云岑亭。碧桐书院西面是慈航普度,前殿南临后湖三楹,是供奉欢喜佛的道场,其北楼宇三楹,上奉观音大士,下供关圣帝君,东偏殿为龙王殿,祀圆明园昭福龙王。
    慈航普度之西临湖有楼,名为上下天光。左右各有六方亭,后为平安院;上下天光西折而南过桥是杏花春馆,西北为听雨轩,轩西为杏花村,村南是涧壑余清;轩东为静水斋,西北为抑斋,又西北为翠微堂。
    杏花春馆之西过碧澜桥为坦坦荡荡,三楹,前宇是素心堂,后宇为光风霁月,堂东北为知鱼亭,又东北为萃景斋,西北为双佳斋。
    坦坦荡荡之南为茹古涵今,五楹南向,后方殿为韶景轩,轩前东为茂育斋,西为竹香斋,又北为静通斋。茹古涵今之南为长春居所,就是爱新觉罗?弘历旧时居所。
    杏花春馆西北便是万方安和,这是圆明园中一处非常特殊的所在:整体的殿宇建造在池中,形状是一个巨大‘卍’字,四条旋臂拱卫中央居所,世宗皇帝帝生前就喜欢居住在这里,又清幽,又可以保证皇帝的安全

第122节 万几闲情
    皇帝生母早丧,是由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长大的,和这位庶母的关系也很是亲近。不过皇帝和先皇的嫔妃见面,行迹上总是要疏远一些——特别是道光晚年所选的一些年纪很轻的嫔妃,更是如此——若是惹出什么事情来,可就真正是朝廷中的大丑闻、大笑话了。也因为这样的缘故,皇帝这一次移驾到园子中,只奉请静皇贵太妃同来,请她居住在五福堂,至于其他的先皇嫔妃,一概留在了城中。
    用过午膳,皇帝乘轻步辇到五福堂,为太妃请午安,每天三次给太妃请安,已经成为了皇帝的惯例,太妃身前的内侍和宫婢远远的看见步辇走近,在堂门口的青石板路上跪倒接驾:“给万岁爷请安。”
    “起来吧。太妃她老人家在里面吗?”
    “回万岁爷的话,在的。太妃她老人家估摸着皇上要来了,命奴才们在此接驾呢。”
    “你倒是生了一张巧嘴儿。”年轻的皇帝轻笑几声:“除了太妃,还有谁在啊?”
    “回皇上话,祯主子,兰主子,还有六王爷,六福晋,还有是和承恩公的侧福晋在,都在陪太妃她老人家说话儿呢!”
    皇帝向里面走去的脚步停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的举步走进了厅中。南向的正厅中一片明亮耀眼的阳光,静皇贵太妃安坐在安乐椅上,怀中抱着咿啊大叫,精神头十足的嫡孙,正在笑呵呵的向这边看来。老人的身后站着几个人,都是府中负责照顾孩子的精奇嬷嬷。坐在她身边的是祯嫔钮钴禄氏,兰常在叶赫那拉氏,恭亲王夫妇,还有一个他不认识的命妇打扮的女子。听见说话声,除了太妃,其他人都站了起来:“臣弟(奴才),给皇上请安。”
    “大规矩都免了吧。”皇帝随意的摆摆手,止住了众人行礼的举动,自己趋前几步,“给太妃请安。”
    “起来,起来。”静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虚扶了一下:“还不快点给皇帝搬绣墩来?”
    “都坐,都坐吧。这不是在朝堂,用不到那么蛇蛇蝎蝎的。”
    “我们娘儿几个正在说话,可巧皇帝就来了。”太妃轻笑着吩咐:“还不给主子爷倒茶来?”
    几个人重新落座,皇帝周围扫了一圈:“你们,也来了?”
    他问到的祯嫔和兰常在各自站了起来:“奴才和妹妹在宫中呆着无事,就来给太妃她老人家请安了。”
    “做得对。朕有时候不能经常过来,老人家这里,你们带我尽一尽孝心总是好的。”
    “是,奴才记下了。”
    御驾到来,奕訢等人自然就只能站在一旁。这一次奕訢携福晋进园子,一来是抱着已经命名的嫡子给祖母享一番含饴弄孙之乐;二来,奕訢自从今年三月间被皇帝发回到上书房读书,心中总想和皇帝见上一面,自呈乌私之忱。
    清朝宫规整肃,后妃与外臣隔绝一方,虽至亲骨肉也难得相见,一般只是在‘三大节’的时候,大臣在慈宁宫外请安、朝贺,却并无接见之礼。不过移驾到圆明园中,这方面的要求就不是特别严格了。
    “太妃可用过午膳了吗?”
    “用过了,用过了。”太妃满面带笑的点点头:“皇帝呢?也用过了吗?”
    “是!我也已经用过了。”皇帝轻笑着望向太妃怀中的婴儿:“太妃,我来抱抱他吧?”
    太妃含笑点头,把孩子交给身后的嬷嬷,抱到皇帝身前:“唔,还记得我吗?”皇帝的眼神中满是爱怜之色,伸出手逗弄着婴儿红嘟嘟的脸蛋儿:“看样子是不记得了。喂?你不会真的不记得了吧?”
    年轻的皇帝居然会这样说话,让周围的人都愣住了。“嘻嘻!”身边突然传来一声女人的轻笑,笑声一过,她赶忙跪了下来:“奴才失仪!”
    皇帝转脸看过去,正是坐在恭王福晋身边的那个宫装命妇:“你是?”
    “皇上,这位是和承恩公的侧福晋,进宫来给太妃请安的。”
    皇帝想了一下,才明白来的人是谁:和承恩公是指和世泰,嘉庆十八年封的爵位,他是道光二十九年薨逝的孝和睿皇太后的亲弟弟,姓钮钴禄氏。
    嘉庆帝死在热河避暑山庄,当时的事情非常麻烦,几乎引起一场极大的政潮!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嘉庆帝巡狩热河,七月二十四日到了目的地,当天就觉得不舒服,七月二十五日凌晨骤然薨逝(现在看来,大约是心脏或者脑部的突发病患)。皇帝从感觉不舒服到晏驾,只有两天的时间,临死前没有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语,弄得随扈的大臣一片慌乱。而且更要命的是,盛放万千至重的传位诏书的鐍匣并没有放在紫禁城正大光明殿的匾额之后,而是交由一个嘉庆帝最信任的太监掌管。这个太监跟随在嘉庆帝身边多年,偏生这一次随皇帝巡狩,病在了半路上。
    旻宁(就是道光帝)是皇次子,同时也是在世的皇长子,一面命人取来鐍匣,一边命人回北京报丧。这中间就出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状况:旻宁是嘉庆帝元妃喜他腊氏所生,早已经亡故,而现在的皇后是钮钴禄氏。她的亲生儿子就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恞,绵恺就罢了,绵恞却是很得嘉庆帝喜爱的一个皇子。
    若是钮钴禄氏真的有心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位的话,旻宁身在热河,虽然有大行皇帝遗诏和随扈的军机大臣辅佐,两下里为皇位争抢起来,绝对是可以动摇国本的大事!
    不过皇后钮钴禄氏真正是女中豪杰。在没有接到大行皇帝遗诏的前提下,她先一步下发了懿旨。内容是这样的:皇次子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促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喻,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喻留京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这样一份事先抢占了制高点的懿旨,把那些有心通过推举皇四子继位的大臣的心头热火全都浇灭了!待到旻宁扶榇返京,有了这样的缘故,对这位庶母三十年如一日,晨昏定省,孝顺得不得了,了不得。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皇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