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让大阿哥承担这样的风险,不是要听你们溜须的。”皇帝半真半假的摇摇头,又说:“现在有几件事要做。第一,英国医生既然不能入内中为大阿哥接种疫苗,则要在城中寻找一处所在。朕想了想,就到老六的府上去吧,到时候,朕和孩子的额娘亲自带着大阿哥去;第二,大阿哥接种疫苗之后,若是身体并无不适之症,则将英人这等根绝天花时疫之法推广到全国,各地督抚亲自负责,不能使一家一户遗漏。已经生过天花的不需接种,那些还没有染过天花的百姓小民,不论男女,也不论年岁,都要一一接种。”
    皇帝说一句,赛尚阿答应一句,到最后只听他说:“至于疫苗接种的费用,由户部派专人计算一下,所需由户部拨一笔款子,各省藩司承担一部分。想来,这样的一种利民之法,应该也不会有很多花费才是的。”
    “皇上心念百姓,实为明君所为。此事奴才下去之后,定当让各司衙门认真汇总。总是要不浮不冒,不允许任何人从中侵鱼,使皇上一片爱民圣意,落到实处。”
    “还有一件事。年初的时候啊,广西的常大淳给朕上的奏折里说,桂省一地原有拜上帝会余孽纵横,经他到任两年有余,剿抚并用,使桂省民情为之一变。更有前拜上帝会首逆之一的石达开下山归顺。已经吏部报准,赏赐七品安抚使司佥事一职。其余如陈承瑢、陈丕成叔侄等,也皆随同石达开一体归顺朝廷。”
    “这都是皇上天威远播,方使各方逆贼顺应天势的结果。”
    皇帝说:“这个常大淳,倒是个捕盗捉贼的能吏,此番能够令石达开等匪逆归顺,常大淳居中调度,厥功甚伟。常大淳赏穿黄马褂,并传谕吏部,加三极记录在案。待桂省匪患彻底肃清之后,朕再另行封赏。另外,着他带石达开等人进京来,朕要见一见他们。
    “喳”
    外面的天色已经是一片漆黑,西北风呼啸而过,让人懒懒的没有什么精神,皇帝双腿一飘,落到地上:“来啊?”
    “万岁爷?”
    “传膳,另外到钟粹宫传旨,祯贵妃今晚在东暖阁伺候。”
    “喳。”
    用过了晚膳,已经进封为祯贵妃的钮钴禄氏在内侍的陪伴下到了东暖阁,见礼之后,皇帝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来:“钟粹宫地方大,这样的天气里,你那里可冷吗?”
    祯妃十七岁了,正是青春年少的好时候,闻言笑呵呵的摇摇头:“奴才谢皇上垂问,奴才的宫里点着几只大火盆,一点也不冷的。”
    “那就好。”皇帝握住了她的手,微笑着在灯下观美:“你是伺候朕最久的老人了。朕于你也和旁的人不同,有什么需要的,就和下面的人说,让他们给朕报备一声,不用客气的。”
    “是。奴才谢皇上天恩。只是,实在是没有什么需要的。”娇怯怯的一笑,钮钴禄氏又像想起什么似的:“只是有一件……”
    看她娇羞可爱的样子,皇帝心中怜惜,问道:“是什么?”
    祯妃终究年轻,老不下面皮来谈什么房帏中事,只好左右而言:“皇上,大阿哥好可爱啊。”
    皇帝一愣,立刻扬声大笑起来,惹得怀中人一阵娇羞:“皇上~”
    “好好,是朕错了,朕不笑了。”年轻的天子拉过钮钴禄氏,将她哄抱在自己怀中,嘴唇贴近耳畔,轻轻地说道:“怎么了?朕的秀儿也想做额娘了吗?”
    暖阁中一片寂静,内侍和宫婢都退到了外间,钮钴禄氏看身边没有旁的人,难得的勇敢起来:“只要是皇上赏赐,奴才都喜欢的。”
    男人心中一片火热,抱起娇小的秀儿,翻身按了上去。

第二卷第4节风月官司(1)
    第二卷第4节风月官司
    时令进入到十一月,江南之地阴冷异常,这一天更加吹起了北风,行人步履匆匆,都想着赶紧回家取暖。
    在江苏府衙门前,来了一辆骡车,车把式把车停住,从车上搀扶下一个中年妇人,这个女子快步到了府衙门前,噗通一声跪在当地,嚎啕大哭
    巡抚衙门不比县衙,是没有六房的规制的——有的不过是签押房,是主笔文书,书办,胥吏冶食制公之所,听到门口有哭声震天价响起,众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拥了出来:“怎么了?怎么了?”
    门口的戈什哈一个愣神的功夫,居然多出一个女人来大哭,这要是传到巡抚大人的耳朵中,一顿排头是免不了的。因此说话也很不客气:“喂兀那女子,若是有什么委屈要诉的话,前面转弯不远就是按察使司衙门,到那里去在这里哭,算什么?”
    那女子理也不理,兀自哇哇痛哭,嘴里说着什么也听不清楚,似乎是有什么冤情的样子。对方是女流,众人也不好动手强迫她离开,正在着急的时候,签押房中众人走了出来。为首的一个缓步走到近前,探身看了看:“到底是怎么了?”
    听到这个人说话,女子哭得声音更大了:“冤枉啊”
    “赵先生,您看?”
    叫赵先生的男人皱了皱眉,继续好言相劝道:“这位小娘子,你若是有什么委屈,也不要哭了。这般哭法,我等也不明究竟啊。还是先把事情说清楚,再做道理吧?”
    女人泪眼婆娑的抬头瞄了赵先生一眼,呜呜咽咽的开口说话了——。
    有个刘姓妇人,嫁与常熟乡下李姓为妻,生下一子名叫李泉,男人是漕帮所属的漕丁,三年前,北上押运漕粮的时候落水而亡。只留下了孤儿寡母过活。刘氏上奉养公婆,下抚育儿子李泉上进,日子虽然很清贫,仗着漕帮有一份抚恤,族里还有一份公出银子,总也还过得下去。不想今年的七月间,出了一件大事。
    李泉之父是漕帮所属,彼此有一个通家之好,名叫曹德政,曹德政有个女儿,和李泉同岁,两家人是邻居,两家的男人又同是在漕帮,便定下了亲事。只等年岁长大,就迎娶过门。
    李泉之父落水而死,曹德政一方面是他的同漕弟兄,另外一方面又是他的朋友兼亲家,对这孤儿寡母的生活照料有加,李泉算是他的女婿,照顾起来便更加的精心。
    曹家大小姐人生得极美,十四、五岁的年纪,生了一张鹅蛋脸,白里透红的肌肤,亭亭玉立的身姿,是远近皆知的美人。曹夫人见李家只剩下孤儿寡母,女儿又是这般的千娇百媚,嫁了过去,自然是要灶头灯尾的忙碌,她心疼女儿,便有了推拒婚事之意。
    曹德政为人忠厚,自然不愿意做那等食言而肥的事情,却架不住妻子成天唠叨,心中很觉得为难。本来这件事不过是夫妻两个床头说话,曹太太也是发上几句牢骚,听丈夫一劝便过去了。不想漕运改为海运,曹德政年纪大了,不可能再像年轻人那般学得海上操舟的手艺,少了主要的进项,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朝廷为了安抚剩余下来的漕丁,各省漕帮都有一些办法,诸如屯田,种地,江南一地还可以做一些往来贩卖丝绸、布匹的生意,生活总还是过得去。
    坏就坏在同乡有个浪荡子弟,论起来算是曹夫人的内侄,名叫郭小七,读书学剑两不成,成天游荡,乞食大府,靠蒙骗几两银子花花过日子。偶尔过府,听姑妈说起家境越来越艰难,将来女儿嫁到李家,难免吃苦,自己是做娘的,怕还要从中帮衬一二,怕就更加难过了。郭小七鬼点子多,听完姑母的说话,脑筋一转,想到了一个办法:“其实,姑母也不必着急,现在就有一条路,怕是很吃力,不过若是能够走得通,可以保您、姑丈、表妹一生衣食无忧。”
    “哦?是什么路子?”
    郭小七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不自然的一笑:“此事侄儿也不过是胡乱想想,待到有了眉目的时候,再和姑母详谈。”
    曹太太有心追问几句,看他神情异样,也不好开口。沉默了片刻,郭小七告辞出来,想了想,决定去找一个人。
    常熟有一家富户,叫翁心智,是翁心存未出五福的堂弟,说是堂弟,却是多年来从不走动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来翁老爷不醉心圣人之学,就好阿堵物,多年来靠放印子钱发了大财,庄园修得宏伟高大,远近人提起来,却都有鄙夷之意。
    二来,翁老爷专好渔色,正室早逝,无人可以劝解,他也不立正妻,只是讨了五房小妾,夜夜笙歌不断。饶是如此,仍然饕餮不足,家中的佃户若有那年轻貌美的,总要娶过府来,供他享乐。
    曹家大小家是远近驰名的美人,翁老爷也很知道,只是一来曹家小姐已经适人;二来,曹李两家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