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大老爷体恤小人。不过小人还有句话,要请大老爷恩准。”说着,便磕下头去。
    “你说,能许你的一定许你。”
    “想来大老爷要拿小人的话问王季福。请大老爷千万不要提小人跟他对质。”
    “我懂得你的意思。许了你就是。”
    于是,王天赐的作证告一段落。朱光第将前后证言,细细想了一遍,对案情大概,已有领悟,然后传讯王季福。
    这个老实人,比刚才镇静得多了,因为朱光第严禁胥吏狐假虎威,不时告诫,对任何人犯都要‘拿他们当人看’,这便使得初入公门的王季福,减消了好些惧意。再听他先前作证的那个堂兄弟来告诉他:“大老爷好说话得很,问过三两句话就放我走了。”便越发将胆壮了起来,虽还有些发抖,却不似刚见官时那等吓得瘫倒在地。
    “王季福”朱光第首先就安慰他:“我知道你是老实人,受人所逼,没有法子。我想你也有一肚子苦楚、委屈,巴不得有个可以替你做主的人,能让你诉诉苦。你说是不是呢?”
    听得这几句话,王季福双泪交流。因为县官的话,句句打入心坎,是他想说而说不出,“真正青天大老爷”他放声一恸,“小人苦啊”
    “像什么样子?”差人呵斥着,“不许哭”
    “你随他。”朱光第阻止差人干预,“他心里的苦楚,非哭出来不可。”
    不但哭出来,更要尽情吐露出来。王季福从胡广得路过,看王树汶伶俐懂事,愿意收用他作个小徒弟开始,一直说到王树汶被硬当作顶凶,胡体安如何派人向他软硬兼施,一面威吓,一面拿银子塞他的嘴。源源本本,讲了一个时辰,方始完毕。
    “姓胡的给的银子,小人埋在炕下面,不敢用。”王季福最后说道,“一共十五两银子,分毫不少。”
    “那为什么?”朱光第问:“为什么不敢用?”
    “这是卖儿子性命的钱”王季福哭着说道:“务必求青天大老爷替小人作主,救小人儿子一命。”
    “这……,”朱光第正色说道:“救你儿子,要靠你自己。我拿你解到省里去,臬台衙门大概会拿王树汶提堂,让你们父子对质。那时候你不要怕,有什么,说什么。你儿子的一条命,就有指望了。”
    “是”王季福连连答应:“小人一定照大老爷的话做。”

第123节屈打成招(5)加一节
    第123节屈打成招(5)加一节
    到第二天,朱光第又派差人,将那十五两银子,起了出来,作为证物,然后打叠文卷,预备解送王季福上省。而就在这时候,湖北陈许道任恺,派专差送了一封信来。
    拆信一看,朱光第大为诧异。任恺居然要求朱光第,不必理会公事,也就是要求朱光第,不必将王季福解送省城,说什么‘铁案如山,岂容狡犯翻供?’而实际上,朱光第很明白,任恺是怕案子一反,他也脱不得干系,因而设法要维持原谳。
    “请上复尊上。”朱光第断然拒绝。“人命大事,我不敢马虎。王季福已当众传来,我亦不能无缘无故放掉他。这件事,我只有得罪了。”
    任恺当然也知道朱光第是个‘强项令’,一封文书,未见得乖乖听命,而且过去是他的直属上司,现在升了官,管辖不同,更不见得能让他买帐,所以托了好些人向朱光第苦苦相劝,却是徒费唇舌,一无效果。
    说客也有好有丑。好的听了朱光第持正不阿的言论,面有惭色,改容表示愧歉,自然心无芥蒂,丑的却以为朱光第无事生非,不通世故,过去的上司给面子请他‘高抬贵手’,居然不识抬举,岂不可恨?因而悻悻不免有些不中听的话。朱光第一笑置之,但躲在屏风后面窃听的家人,却大为不安。
    于是他的长子朱祖谋便婉言谏劝。朱祖谋长于文学,拙于言词,又在严父面前,更加讷讷然不能出口,一句‘明哲保身’还未说完,便让朱光第喝住了。“你‘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怎么说出这种话来而且,我也说过不知多少次,你读你的书,不准你干预公务,何以又来多事?我看,你回湖州去吧,明年乡试,也该好好用一番功,莫等到临阵磨枪。”
    湖北多盗,朱祖谋自然不放心老父在此烦剧艰险之地。无奈朱光第认为他在衙门里,一方面可能会被人利用,怂恿’大少爷‘包揽是非,说合官司;一方面又认为朱祖谋住在衙门里,所见所闻的是非太多,一定静不下心来读书,自误前途,所以逼着他收拾行李,派老底下人送回湖州上疆山麓的老家去闭门用功。
    王季福当然要解送省城。这一案成了京山县的新闻,茶坊酒肆,无不谈论,因而也有许多谣言。朱光第有耳目在探听,所以这些谣言无不知悉,其中离奇不经的,可以置之不理,但有一个说法,却不能不引以为警惕。
    这个说法是:王树汶真正的身分,只有等王季福解到省城,父子对质,方能水落石出。所以王季福成了全案的关键。如果这案一翻,从原审的通城知县到武昌府,南汝光道及湖北臬司,都有极大的处分。因此,上下合谋,预备在解送王季福时,中途劫人,搞成死无对证的情势,这一案方可以维持原审。
    胡体安可能会动手劫去王季福,是在朱光第的意料之中。说上下合谋,也就是说有官员庇护胡体安打劫,似乎荒唐,可是,任恺将这一案既然看得如此之重,则此荒唐的传说,亦不是全无可能。
    因此,朱光第特别慎重,起解那天,派了二十名得力的’小队‘,夹护王季福所坐的那辆骡车,沿大道直奔武昌府,规定迟行早宿,一路赶到武昌。
    一到武昌府就不要紧了。押解的典史格外小心,进省城虽已天黑,却仍旧到首县江夏县去投文,要求寄押犯人。
    江夏县的刑书,接过公文一看,写明的是‘解送人证王季福一名’,当时便摇摇头,将公文退回。
    “四老爷,你也是懂规矩的,明明是证人,怎么说是犯人?牢里是关罪犯的,不是犯人,怎么可以收监?莫非真的王法都不要了”
    县官称大老爷,下来是县丞、主簿,未入流的典史排到第四位,通称‘四老爷’。四老爷专管监狱,所以那刑书说他‘也是懂规矩的。’规矩自然懂,原是有意蒙混,既然混不过去,还有计较。
    “那么,请在贵县班房里暂寄一寄。应缴的饭食银子,我照数奉上。”
    如果先就按这个规矩做,没有办不通的道理。江夏县的刑书气他懂规矩不按规矩做,便冷冷答道:“这要得罪了这件事我做不得主,要问我们四老爷,天这么晚了,我那里去寻他?相国寺前,多的是客栈,那里不好住?”
    那典史无奈,只好找了家客栈住下。第二天一早到臬司衙门投文,吃过亏,学了乖,低声下气跟那里的韦办商量,无论如何要将王季福接收了去。不然住在客栈里候审,光是护送的那二十个人的食宿,就赔累不起。
    总算遇着了好人,臬司衙门书办帮他忙,办了一道公事,将王季福发交江夏县看管。这一管管了十天,臬司衙门才‘挂牌’,委派武昌府知府王兆兰,候补知府马永修复讯。
    到了第二天开审,先提王季福,照例问明姓名、年龄、籍贯。王兆兰先就提出警告:“强盗不分首从,都是部里公事一到,就绑出去杀头的罪名。你要小心,不可以冒认,冒认一个强盗做儿子,是丝毫好处都没有的,将来追起赃来,有你的苦头吃。”
    王兆兰的话是在恫吓,暗示他不可相认,否则必有祸事,然而王季福是老实人,听不懂他话中的意思,只连连答说:“王树汶是小人的儿子,错不了的。”
    那就只好让他们相见了。将王树汶提上堂来,到底骨肉天性,王树汶向堂上一望,便扑了过去,父子相拥,号啕大哭。
    “拉开来”王兆兰喝道,“假装是瞒不了人的先将王树汶带下去。”
    差役上前去拉,而王季福怎么样也不肯放手,只是禁不住差役人多力大,毕竟拆开了他们父子,隔离审问。
    “你说,王树汶是你儿子,有什么证据?”王兆兰问道,“王树汶身上有什么胎记?你说”
    “有的。”王季福一面拭泪,一面答道,“他生下来,背上就有一搭黑记。”
    “有多大?”
    “有铜钱那么大小。”
    “还有呢?”王兆兰又问:“还有什么?”
    王季福想了想答道:“肩上有块疤,是小时候烫伤的。”
    “左肩还是右肩?”
    这就有些记不清楚了。王季福回想了好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