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自从他进入湘省地界,便有沿途各地府县长官前来迎送,一次次的庸酬之事也不必一一细表。终于,在六月二十九日的时候,一乘小轿穿过湘潭县城,顺着官道直奔荷花塘曾氏祖宅而来。
    早就有守候在官道上的家人注意到了小轿的出现,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男子和同伴低语了几句,迎着队伍走了过来:“敢问,可是来自广西的礼部右侍郎……”
    轿中的曾国藩听见的外面的声音,赶忙跺了下脚,轿夫停稳,后者不等人撩开轿帘,就自己钻了出来:“澄侯?”
    “啊!”被他称为澄侯的男人正是二弟曾国潢,兄弟两个倒有十来年的时间没有见过了。曾国潢上前一步,突然想起对方虽然是自己的兄长,更加是国家的命官,便又站住了,脸上很是难堪的一笑:“大兄!”
    曾国藩可顾不得什么官员仪体,抢上几步拉过弟弟的手,握在自己的手中:“二弟,你还好吗?”
    “我很好。大兄,我很好。”
    看着二弟表情很有点尴尬和疏远,曾国藩心中好不是滋味。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京中为官,算是朝廷的人。自然的,在家乡这边,也就由二弟担负起了在父母膝前尽孝的重责。想到这里,曾国藩忽然双手抱拳,深施一礼:“大兄!您这是何意?”
    “二弟,这些年来,为兄人在京中,全仗二弟代我在二老膝前尽孝,为兄我,这里多谢了!”
    “大兄,切莫如此,切莫……如此!”曾国潢眼圈一红,声音中有一点哽咽:“快点,大兄,快点上轿,爹娘都在倚门而盼呢!”
    “啊!”曾国藩这才想起来,赶忙追问了一句:“二弟,爹娘的身体可还康健?”
    “康健,康健得很,只是听说大兄这一次奉旨办差可以原籍探亲,阿娘高兴的一夜没睡,这几天没有什么精神。”曾国潢第二次催促:“大兄,快点上轿吧。”
    曾国藩有心和弟弟一路走去,又恨不得尽快赶回家中去看望多年未见的父母兄弟,只得低头钻进轿中。这边,曾国潢赶忙打发下人先期快步返家,告诉老爷和夫人,多年未见的长子回来了!而自己,则跟在轿子的旁边,向荷叶塘而去。
    路上无话,距离荷叶塘白杨坪还有一点距离的时候,轿子停了下来,曾国藩和弟弟并肩而行,远远的看见祖宅的门口站着一大群人,为首的二老,正是老父曾麟书与母亲江氏夫人。
    曾国藩顾不得旁的,尽可能的加快脚步,冲到父母跟前,撩起衣服的下摆,重重地的跪了下去,再说话时,已经带上了哭腔:“不孝儿国藩,给父亲母亲请安!”
    曾麟书和妻子看着这个最有出息的儿子跪在脚下,老夫妻的眼圈同时都红了起来:“起来,宽一,起来。”老夫人叫着儿子的乳名,在他的背上轻轻地拍打了几下:“让阿娘看看。”
    “是!”曾国藩听话的爬起身,微微蹲下一点身体,任由母亲的手在自己头顶,脸上划过:“唔,我的宽一也老了。”
    “阿娘。”看着父亲母亲已经白发满头,曾国藩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怜惜和思念,已经年届不惑的男人的泪水夺眶而出!身体再一次跪了下去:“阿爹,阿娘,孩儿不孝……”
    “说什么不孝的话?你是朝廷的人,忠于皇上便是天下第一大孝!若是整天绕在父母膝前,却不能为国家建功,那才是不孝呢!”江氏夫人重重的在儿子头上拍了一下:“这是连我这目不识丁的无知之人都知道的道理,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是!阿娘教训的是,是孩儿糊涂了。”
    “好了,孩子好难回来一次,何苦见面就训斥儿子?”一直含泪望着这曾家骄傲的老父亲这时候终于插话了:“天气太热,还不让孩子进屋?”
    曾国藩顺势起身,搀扶着母亲,由曾国潢搀扶着父亲,一家人走入高高的挂起了红灯笼的曾氏祖宅。
    在内堂换过衣服出来,在祖宅的正厅里二老端坐,曾国藩再一次拜倒,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爹、娘,孩子回来了!”
    “起来,起来说话。”这一会儿,经过刚才在门口的激动,彼此都冷静了很多。曾麟书示意儿子站起来入座,满脸带笑的看着他:“这一次从听到你可以顺路回来探亲的圣旨那一天起,你阿娘日夜期盼,就盼着你能够早一天回到家中。”
    “是啊,听说大兄这一次办差途中能够回乡探亲,阿娘可高兴得不得了呢!”坐在一边的四弟曾国荃大声接口:“还是二嫂连夜起来相劝,阿娘才肯睡下的呢!”
    曾国藩难得的开心一笑,抬头望向母亲:“阿娘不必为儿子牵挂,还是保重身体为重。”
    “没什么,没什么的。”老夫人掩饰不住的笑意溢于言表:“家媳还好吗?孙儿孙女还好吗?”
    “是!母亲,他们都……”他的话只说到这里,门口突然传来一声高声呼喝:“有旨到!”
    曾国藩一愣,中断和家人的叙话,迎了出去。外面一乘八人抬的蓝呢子大轿稳稳当当的停下,一个年级在五十岁左右,翅绫辉煌,身着二品锦鸡补服官服的老者手托黄卷正在下人的引领下步入正厅,正是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有旨意,着曾国藩接旨!”
    “是!”曾麟书也站了起来,命人排摆香案,又把骆秉章迎入大厅落座,这一边曾国藩闪入后堂,在听差的伺候下换上官服,朝珠补褂穿戴整齐的走出,在香案前跪倒,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臣,曾国藩接旨。”
    骆秉章面南而立,展开手中黄卷:“……曾国藩于桂省督捕邪教匪逆之事,厥劳甚伟,功勋在在,甚慰朕心!曾国藩着改调户部左侍郎,在军机处学习行走,位列周祖培之下。”
    “又:两湖、江南一地乃我大清人文荟萃,天下英才齐集之所。丘壑之间必有大才隐没,着曾国藩于旨到之日,细细查访,待回京之后报与朕知。万使朕野无遗贤之志通达为盼,钦此!”
    “臣曾国藩,领旨,谢恩!”
    骆秉章收起黄卷,等他站起双手递过,笑眯眯的一拱手:“恭喜涤生兄啊,这一次入军机行走,将来入阁拜相,指日可待矣!”
    “多谢骆大人善颂善祷。只恐国藩绠短汲深,菲材何堪当此重任?不过是在几位中堂坐前以供趋走而已。”

第50节 夜不能寐
    骆秉章到访传旨,自然也就打断了曾国藩和家人间的脉脉温情,一众人纷纷闪避,正厅中只有两个人居中而坐,又让下人取来衣包供彼此换上便装重新见礼,摆上茶水待客不提。
    “老夫是在本月二十六日接获上谕,只是那时候涤生兄还没有回来,便只得一边派人在曾府门前等待,一边处理其他事物。直到刚才有听差的来报说,曾府门前鞭炮齐鸣,便知道是曾大人回府了。”
    曾国藩苦笑着拱拱手:“为国藩之事,倒是让儒斋兄久等了。实在是惭愧。”
    “哪里,哪里。”骆秉章摇头一笑:“哦,涤生兄,这一次桂省会匪之事,可是真的很严重吗?”
    “嗯,相当严重。”曾国藩宦海多年,知道什么样的话能够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例如桂省之事,将来总是要通传天下的,这会儿说了,也算不上交通外臣,当下给他解释了几句,随后说道:“这样的民变一旦发作起来,便是惊天动地的大祸事!皇上一再说,此案乃是我朝开国以来第一件谋反大案,国藩奉旨查办,只是在会匪家中翻出的名册,便有100余本。上面满是加入邪会的骨干人员。总数不下万余人!”
    “那……”骆秉章回忆了一下近来往来的案牍信札,只觉得心头的一个疑惑怎么也挥之不去,当下继续问道:“倒没有听说在广西那边骤掀大狱的风声啊?”
    “皇上的意思似乎也不愿因此事弄得桂省人心惶惶,百业俱废。桂省民风淳朴,想来也是以被匪逆以招摇撞骗之术裹挟,若是穷究起来,怕是人人难逃公道,若是到了那时,全省之中十室九空,也大伤新君一片爱民之心吧?”
    “确是的论!”骆秉章抚掌而赞:“新皇登基之后,所行法令无一不是有利于民,可见皇上此番临宇,便真的是要有一番新气象了。”
    “便如儒斋兄所言,皇上这一连串的政令发布,虽然盐漕二项尚需时日方能见到成效,不过只要地方督抚大员实心办差,总是与国修养,与民生息之举。”
    “盐漕二政,诚是一些奸商蠹吏利之渊薮!”骆秉章用力的一拍座椅的扶手,语气中满是愤恚之意:“老夫虽履任巡抚时日尚短,当初在湘省藩司任上却久已有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