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肃顺为人峻厉,一旦发现其中有弊,行事之间必不留情面,故此,此事不但关系上峰的仕途官道,更与列位息息相关,不可有丝毫疏忽大意。”
    众人得了上峰的告诫,自然不敢说动,等到肃顺办完了兵制之事,回到府城开始探查粮米亏空一事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半点效果了。“大人您看?这是上数月前,替换而出的霉变粮米,还有三百余石未曾售出,都放在库中呢。”凤台县知县屠卓领着几个人到了某处粮仓的前,让仓场的差役打开大立刻一股霉变的气味冲了出来,“唔,果然是呢!”
    “大人,这里气味难闻,还是请大人移步官厅说话吧。”
    肃顺向里面望了望,并不多做停留,转身回到官厅,摆手示意几个人都坐了下来,“屠老弟,不知道这等霉变的粮米,是由何人买去,用作何用啊?”
    “是。霉变粮米,多由蓄畜人家买去,用来喂养之用……故此,购者多为四乡散户,殊不堪追查。”
    屠卓自以为说的圆满,殊不知最后一句却成了蛇足。肃顺当然明白,这是在预作退路,以为自己问及何人购买的奏陈,只不过,凭蓄畜人家,购买粮米固然能够成理,但百姓买去,又能有多少?难道也可以消化掉这数以百万计的粮米吗?可见屠卓是在当面扯谎!
    肃顺故意不理。转而问道,“这泽州府下,可有大粮商?”
    “有的,若是泽州府下辖,最大的粮商,莫过于高平县内的曹氏‘丰泽堂’了。所掌的‘丰泽号’粮号,分店遍及北省各地,不但在泽州府,在这山西境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屠卓说,“大人上任之初,曹家也曾经派人来求见大人,为大人道乏之后,打发了出去的。”
    肃顺回忆了一番,到任之初,公务繁重,实在也是记不得那么许多了,含糊的点点头,“那,曹氏一家与县内,可有公事往来?”
    “有的。咸丰四年,皇上命各省在治下兴建粮仓,以为储粮救灾之用,诏旨到省,丰泽号首当出面,捐输粮米三百万石之多。特为朝廷旌表一时。”
    “哦,”这件事肃顺是有印象的,确实,当时任山西巡抚的陈士枚上表,为治下某一户商铺请旨旌表,据说是什么乐捐粮米之事,现在听来,似乎就是为了这件事了?“本官还记得此事,记得皇上当时说,山西民风淳厚,于朝廷捐输粮米之事乐见其成,实勘表彰……就是这一家丰泽号的粮商吗?”
    屠卓赔笑答说,“大人所记无差,正是如此。”
    “山西一地,有此等良善百姓,又不曾为黄白之物蒙蔽的心神的商贾表率,本官倒要见一见了。”他左右看了看,“正好,本官下月就要到高平、阳平各县去一次……”
    屠卓突然迎头一栏,“大人,此事怕不妥当。”
    “哦?怎么呢?”
    “不瞒大人,丰泽号之主,乃是一位坤客。”
    肃顺倒真的愣住了,“nv的?”
    “是。实不相瞒,丰泽号掌柜的,是个寡妇,平日在府中,也是轻易不见本家各房,只有每年祭祖之时,方才出来,与众人见上一次,之后便是身在内院,从不与人相晤。”
    “那,生意上的事情,如何料理呢?”
    “这……卑职也并不知晓。”
    肃顺深深地一皱眉,一个寡妇居然可以持得起这样大的家业,怕不是等闲呢!而且自己虽然是朝廷派驻在泽州府的一方首脑,事关nv子清名,终究不能唐突登拜访,倒真让人觉得有点为难了。
    高心燮倒不以为然,见不到就见不到,有什么打紧?只要能够见到商号中掌事的大查柜难道还不可以吗?“大人不必为此忧急,学生以为,此番大人到高平县内,一则是为表彰良善;二来是为了田土地契多年来纷争纠葛之事,这等事,也未必是一定要强请曹夫人出面的,只要有商号中或者曹氏一族中有决断之权的查柜出面,亦当可以缓解的。”
    “对!”李慈铭也附和的说道,“事关nv子,能不见就不必见,左右商户之中往来生意,也是jiā由下面的人办理的——只要能够找到其人,料来也无妨。”
    肃顺觉得他们两个人的话也有道理,转而问道,“那,琴坞老弟,当年捐输之时,丰泽号是以何人出面,与官府接洽的呢?”
    “是商号中的一位执事,名叫曹庆福的。”
    “那,就烦劳贵县,通知曹执事,本府近日要见他一次,有些话,请他上复本家族长。”
    “是,卑职一定将话带到。”
    数日之间,肃顺便将这曹家的底细打探了个清楚明白。原来,曹家老主人以经营粮米生意起家,后来又兼做南北杂货,分支联号,北到口外,南到苏杭,买卖做得相当大。在道光年间,是山西一省首屈一指的大富之家。
    经商之道,贱买贵卖,一以贯之,虽然是人所共知,但行事之间,王道霸道,却也有着天壤之别,曹家老太爷当年做生意的时候,大约是为人不谨,伤了yīn鸷,到五十岁上,膝下犹虚,想想挣下来的这样一大笔家业,一旦自己亡故,就要全然便宜了外人,心中自然不愿,于是,大清朝内各处名山古刹不知道走了多少,只求能够有一子继承香烟,日后修桥补路,多行善事。
    到了老太爷五十五岁头上,终于皇天开眼,他的第四房小妾终于生下一个儿子,曹老太爷大喜,给儿子起名继祖,珍爱的不得了,了不得。
    曹继祖不负老父厚望,逐渐长大到十五岁,聪慧异常,人人都说是跨灶之子,其时老太爷已经七十有余,托人给儿子选中本府治下阳陵县的杨氏做妻子,并逐渐把生意jiā托儿子料理,自己安享天年。
    到了咸丰六年,有一次丰泽号要在云贵采办冬虫夏草等货物,货、银俱贵,曹继祖亲自前往,不料回程途中,行船于长江,遭遇大风,一船货物遗失也就罢了,连同年方弱冠的曹继祖,也为风涛所吞噬,一直到三天之后,才在下游将尸首打捞了上来。
    装棺入殓,运回山西原籍,老太爷受不得这样的打击,悲痛之下一命呜呼!过没有几年的曹杨氏号哭不止,仍自要打理丈夫和公爹的丧事,一直忙到事情全部底定,父子两个入土为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冒了出来。
    曹氏父子双双亡故,本家并无子嗣可以继承偌大家业,远支各房虎视眈眈。幸亏曹杨氏很能干,外面结jiā府县各级,内院之中与一个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相维,软接硬挡,才能撑住户。
    一介弱小的寡妇,拥有极大的一片家业,自然会启人觊觎之心,曹家族人,打算谋产,甚至谋产而兼夺人,在这个美的新寡文君身上打主意的,颇不在少。此情此景,也由不得曹杨氏不狠下辣手了,从咸丰七年起,只是为她传家法,当众活活打死的府中听差,丫鬟就不下十五人之多。据说,所有这些人,都是暗中为各房收买,图谋不轨的——大家巨族,一旦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周围人莫不以为是极大的丑闻,故此曹杨氏也并不多做解释,只是以行为不检,惹人非议为由,杖责致死。
    在外,曹杨氏上下贿通,近到高平县,远至太原府,无不大撒银钱,使得原本想看丰泽号笑话的省内其他粮米商家,无不大失所望——粮米以好冲次,其中利润极大,谁能够得到这份生意,最起码可保数年吃穿不愁,自从曹老爷和曹继祖以来,省内但有这样的买卖,无一不是经过丰泽号转手各方,进行售卖。
    本来想着曹氏父子亡故,旁的人家能够从中分一杯羹了,却没有想到,曹寡妇这样有手段,居然还能够吃干包圆儿?
    但这些人的思虑全然打错了,曹寡妇无心吃独食,咸丰七年的一次,她在太原府遍发帖子,将省内所有数得上名号的粮米商人都请到府城,在酒席上,对大家说,“独食不未亡人无意独承其事,我的肩膀窄,也承担不起这样大的生意,不如将其摊开来,哪一家愿意侧身其中的,我等按照比例,选定额数——大家一起发财。”
    往来众人知道曹寡妇国è天香,只是曹继祖将妻子视若拱璧,轻易不肯视人,这一次当众相见,众人惑于nv子的颜又惊叹于其人的敢切敢刺,一时间竟为气势所夺,半晌说不出话来了。
    “怎么了?这晋省一地,难道就没有人愿意出首,与未亡人同谋的吗?”
    “我等愿意!”众人如梦初醒,忙不迭的拥了上来。
    经过一番打价还价,终于决定下来,日后省内再有这等事体,丰泽号独得四成,其余六成,归由其他商号共分享。
    听李慈铭把访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