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靳祥点点头,“小的明白了。”
    将靳祥详细问讯了一番,仍自押回牢房,翁心存几个人到圆明园递牌子请起,皇帝立刻传见,“问得怎么样了?”
    赵光把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臣以为,靳祥供称之言,虽是将种种罪行全数招揽上身,意图保全上官,但柏葰身为正主考,终究属听受嘱托,臣查案例,并无仅仅听受嘱托,不知jiāo通关节,作何分别治罪明文,臣等向来也不曾办理过这样的案子,想来是否应照jiāo通嘱托贿买关节例定拟?请皇上示下。”
    皇帝沉yín不语,始终没有表态。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态,对赵光的奏答不满的表态!周祖培想了想,向前膝行了几步,碰头答说,“皇上,臣有话讲。”
    “你说吧?”
    祖培答应一声,口中说道,“臣想,柏葰若是仅仅是为了在抡才大典之内jiāo通舞弊,辜恩藐法,便已经失却一品大员的本分。更不用提皇上登基数年来,于科考之事屡有上谕,今年元旦之期,更曾向柏葰当面训诫,想该员即便不念己身亦是科甲进身,熟知科场定例,就是默念皇上一片圣心至意,也当小心承命,踏实办差。如今反倒疏忽大意”辜恩藐法,一至如斯!置天下读书人何地?置皇上圣谕煌煌何地?故而臣以为,柏葰一案,当援引大不敬例论处!”
    翁心存大吃一惊!jiāo通嘱托、贿买关节两项罪名如果落到实处,柏葰的一条老命就保不住了,只不过念最好及其人在朝中多年,而且久有功勋,旁的人总还有个出言挽救的余地;如今周祖培又要为柏葰加上一条大不敬的罪名?如果皇帝金口一开,再想挽救就势必登天了,所以不等皇帝有所表示,他就先出言了,“皇上,臣有话说!”
    “你先不要说话。”皇帝一摆手,打断了翁心存将yù出口的话,他从御案后面站起来,绕室蹀躞几步,眉头紧紧地锁着,似乎为了周祖培的话心中大犯犹疑似的。
    “皇上您让老臣说,老臣要说;您不让老臣说,老臣还是要说!”翁心存跪在地上,难过的转过身子,望着年轻的天子,“皇上,柏葰诚然有过,但也不过是管束不严,失察之罪而已。如今若是以大不敬的罪名断然处置的话,臣恐天下人……”
    皇帝心中腻歪透了!用力一挥袍袖,“你想说什么?想说朕处置了柏葰,天下人以为朕是那等桀纣一般的酷烈之君吗?”
    “臣不敢,臣不敢!臣万万不敢。”
    “你自己看看,看看!”皇帝大步走回御案,拿起袁希祖和郭嵩焘呈递上来的折子,“总共不过三百余人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其中就有超过五十人的原卷中的舛误连连的——你去问问那些自束发受教,十年寒窗,铁砚磨穿的正经学子,这成话吗?长此以往的下去,还用什么功?费什么力?左右朝中有那么多的同乡、同年、同僚,会试、乡试之时打通关节,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榜上有名!有那份苦读的时间,倒不如挖空了心思,去寻找各自的mén路!”
    皇帝厉声怒斥,“而这一切,都是为柏葰而起!身为正主考,朝中一品大员,居然以府中一介卑贱的奴才的话以为行事圭臬,如此不念君父托付之重,辜恩负职,莫以为甚!”他大口的喘息着,重重的在御案上拍了一记,“要从重判决,从重判决!”
    一番雷霆之怒,吓得翁心存再也不敢多说,连连碰头不止,皇帝余怒未息,反倒肝火越盛,“还有,今年顺天乡试,所有监临、监视、专司稽查及内外帘执事、并搜检王、大臣,都着礼部按照科场条例,据实查明各员所司何事,应议之处,全数开列衔名具奏。还有……”他说,“柏葰立刻革职,听候传讯!”
    诏旨发出,柏葰在军机处直庐望阙碰头,然后jiāo待了所管的公事与同僚,由府里的下人陪着,黯黯然出宫mén去了。
    奕几个看在眼里,心中好不是滋味!若是为了几万、十几万两银子的好处,落得这样的下场也算不枉负了他‘中堂大人’的名位,如今却只是碍于情面,最后到手的也不过浦安奉上的十六两银子的贽敬——替他想想,也真是天下第一大冤枉事!
    沉yín了片刻,奕转过身来,向曾国藩几个无奈的苦笑了一下,“涤生兄?”
    曾国藩本来就略显狭长的脸形更加拉得长了,身为军机大臣,内廷中的一切无不知晓,周祖培这样落井下石,实在让人齿冷!诏旨发下,他就准备递牌子请起的,只是听老师说,皇上的心情极为恶劣,这时候若是贸然进言,怕是收不到什么效果。不如还是缓上几天吧?
    听奕呼唤,曾国藩勉强点点头,“王爷?有何见教?”
    “本王想,总要为涛公尽一份心力才是的。我想单独递牌子请起,涤生兄以为呢?”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若是王爷不嫌粗鄙的话,国藩愿意与王爷同进退。”
    奕感激的拱拱手,笑着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于是,两个人命苏拉递牌子,皇帝当然知道他们所为何来,径直传见。进到万方安和,行礼以毕,让两个人站了起来,“是来为柏葰求情的吧?”
    “臣弟这点小心思,原也瞒不过圣主。”奕赔笑说道,“皇上,柏葰今年六十有四,是从睿皇帝(这是说嘉庆)起,就入朝伴君的老臣子,四十余年来宽厚谨慎,人所共见,如今一念之差,晚节不保,想来柏葰但有人心,亦当悔恨莫名……”他又跪下去,重重的碰了个头,说道,“臣请皇上法外施仁,免了柏葰的罪过吧?”
    “免了他的罪过?”皇帝给奕的话气乐了,“你说得好轻松!今日放过了柏葰,日后呢?哪一任的乡试、会试、殿试的正副主考不是多年在朝,屡有功勋于先帝、于朕躬的?若是照你这样说来的话,哪一任的官员再有这样的罪行,也要以此办理的话,还要不要朝廷选才的大典盛事了?”
    奕一句话说错,给皇帝问得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曾国藩在一边看看不是事,主动越次奏答,“皇上,臣以为,王爷所言,不过是一时疏忽,并非是容此等败行之事存留于世,不闻不问的。”
    “是,是,是。臣弟正是这样的意思。”奕赶忙接上了曾国藩的话头,“臣弟的意思是说,柏葰纵然有过,却并未从中贪图贿赂,更不曾收过任何人的赂遗银子,比之那些贪墨成xìng的官员,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他还待往下说,曾国藩暗叫不好!说柏葰就单提柏葰,扯上旁的人做什么?在暗中拉了一下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了。奕陡然惊醒,不再继续阐述。
    饶是如此,奕的话还是让皇帝火冒三丈!他话中所指,分明就是肃顺!想不到自己把肃顺的家抄了,人也贬出千里之外的山西,却仍是这些人言语之中的口实?他猛的转过身来,瞪着奕,“你刚才想说什么?什么不知道比那些贪墨的官员好了多少?是比哪些官员不知道好了多少?说下去!”
    奕哪敢再说?支吾了半天,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臣失言!”
    没奈何,曾国藩只得陪着他跪下去,再次救场,“皇上,臣以为,王爷的意思是说,柏大人身家清白,多年来早有明证,而科场大案,他也只是为了受人挑唆,自身并无收受条子,jiāo通关节之行。而且,自八月初七日入闱,到九月二十六日出闱,前后历近五十日,该员一直勤勤恳恳,从来不曾有半点需索之举。礼部、顺天府、大兴宛平二县也是尽皆瞩目的。皇上,臣不是说柏葰无罪,但终究罪不至死啊!”
    “你们以为这样的事情朕就没有想过吗?不瞒你们说,自孟传金上折子参劾,并科场大案爆发以来,其他人不值一提,只有一个柏葰,朕心中真的是不愿意看到他也为之卷了进来!”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在一边的绣墩上坐了下来,“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柏葰为人勤恳、谨慎,更是以君子正sè立朝,这样的人,便是朕,也不敢有丝毫不敬的。但偏偏就是他,这一次居然犯下这样大的罪行——你们说说,要朕如何宽宥?”

第95节 科场大案(4)
    第95节科场大案(4)
    事涉蒙古勋贵,一品大员,按照朝廷的法度,翁心存和周祖培几个便没有了审理之权,皇帝再下谕旨,简郑亲王端华、礼亲王世铎、惠穆郡王绵愉三人,会同刑部、宗人府、内务府共同办理,一定要把柏葰在戊午年科场大案中所有违法事体一一指明定谳,具折陈奏。
    审问之下,并无多少新意,更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