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8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此意了。”沈葆桢微笑着说道,“这番话用于破敌,自然是无尚之议。用于守卫各处营口,也正是颠扑不破之言。王爷请想一想,我军守住碍口,敌军猛攻数日而终不得破,折损兵将多人,是不是会有惊恐疑虑之心?而若是能够使沿途各处要险之地,均不得破的话,敌人自然也就是偃旗息鼓的折戟沉沙了。反过来说,若是有一处给敌人攻占,则敌人或者乘势猛攻,或者以间道而出,防务之事,就再无倚仗了。”
    “唔,这确实是要紧的。那要是如你所说,各处营口,派兵驻守,是不是得多派一点人啊?”
    “这倒是不必的。”沈葆桢说,“若说咸丰七年之前,王爷这话,诚然是兵家方言,但咸丰七年之后嘛,英法国人,给我大清绿营新军吓破了胆子,海战尚能骄横一时,陆战,嘿不是我说大话,英法国人,能够找到敢于踏上中国土地的陆军,就算是很了不起啦。”
    “所以我说,守口之兵,不必甚多。但以坚守炮台为主,海上路上分布水雷、旱雷,以阻挡其人进程,而陆上之兵,后路要有接应之师,更要有大队以为游击之用。临敌之际,声援稍壮,而前敌军心稳固,正是布置防务,率本此意也。”
    最后一句话奕誴听得不是很明白,但大约的意思是了解的,心中着实佩服,难怪肃顺一力推崇汉人,看沈葆桢一介书生,谈起兵事来,居然是这样的头头是道?
    等到由胡林翼陪同着,到海口周围巡阅,首站就是大沽口和北塘海口,这两处地方海阔水深,可以容纳千吨以上级别的巨舰通航,所以战略位置也最为重要。“王爷请看。”胡林翼给他做着介绍,“大沽口南岸有大炮台四座,周围密布小炮台四十座,记名提督,大沽协副将罗荣光统领协标新军绿营兵一千八百人守卫,亲兵炮队二营为接应;北岸大炮台二座,平炮台六座。记名总兵刘祺统帅两营守之,副将史济源带保定绿营新军一营为接应。另外水雷营专管布置水雷、电报线路等事。”
    奕誴听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水雷,这是什么玩意儿?”
    “水雷是天津火器局新近制造出来的防御利器。采用磁石原理,一等敌舰航行靠近,彼此相吸之下,水雷自动吸着,碰触之下,即刻爆炸,威力极大。”
    “能不能给我看看?”
    “这,自然是可以的。”胡林翼和身后的沈葆桢交换了一个苦笑的眼神,转身摆摆手,示意下面的人操作去了。不一会儿的功夫,一艘木船拖带着一颗圆滚滚的水雷驶进大海,看看航行到差不多的距离了,木船放下绳子,任由水雷漂浮海上,自己驾船返回。上岸之后,由岸上的士兵操起电匣,手指按动,引火入雷。
    轰然一声巨响,水雷发出猛烈的爆炸大团大团的水花和海底的污泥翻滚而起,溅起的水柱足有百十余丈高在早上的阳光下,看得令人惊心动魄,“好厉害的家伙”奕誴鼓掌有如雷鸣,“好家伙,有了这样的破敌利器,害怕什么小鬼子?”
    经过这一点小小的插曲,胡林翼拿过一支单筒望远镜来,递给奕誴,“王爷,请往海面上看看?”
    奕誴接过望远镜,凑到眼前,认真看着,远远的,几艘黑通通的帆影在海风中飘拂不定,正在向大沽口方向驶来,“这是船吗?”他回头问道。
    “正是。”胡林翼知道他为人顽皮,最不喜欢那种一本正经的谈话方式,故意和他逗闷子,“王爷再猜,这几艘船,都是从何而来的?”
    “这,我可不知道了。”
    “王爷可还记得,咸丰七年的时候,皇上略施巧计,将英法两国联合而来的兵船、炮舰尽数困于山东安山湖的冰面上的旧事吗?”
    奕誴立刻猜到了,“就是这几艘船吗?”
    “正是如此。”
    “不对啊,我记得为了这些船,英法两国几次要找皇上要回去呢,怎么……没有吗?”
    沈葆桢笑了,“此事啊,容卑职给王爷解说吧。”
    咸丰七年的冬天,英法两国的兵船、炮舰困于冰上,陆海两军数万人都做了大清的俘虏,等到《北京条约》达成,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归还被俘的船只,奕当时是第一谈判大臣,和皇帝奏报此事的时候,看出皇帝有心赖账不还,便想出一个歪点子;“船自然是可以还的,但眼下山东冰面未开,船只不能行使自如,不如等到天气转暖之后再说吧。”
    这样的答复不为虚妄,英法两国也知道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能够得到这样的答复,不过是为日后张本而已。于是就不再提起。等过了数月,天气转暖,两国又再要求中国归还舰船,这一次奕的答复是,“归还可以,但两国还得拿银子出来。”这是因为船只在安山湖的冰面上受冰层挤压,有多处破损、漏水,为了保证船只不至于沉没湖中,中国人几次三番的上船修理,而且,开春之后,为了害怕遭冰凌侵害,更征用民夫,以纤绳相系,数以万计的百姓一起用力,方才将船只逐一救助上岸——所有这些花销,都是要英法两国买单的。
    而汇总上来的钱数,比之另行建造一艘新船,也便宜不到哪里去了,这还不算,中国人生财有道,故意对两国公使说,“山东百姓穷苦,冰封之日,生计无着,又加以当地管束不力,致使有顽劣之人,乘夜上船偷盗,凡是能够偷盗得手的,都给当地百姓拿光了。甚至还有那从河南、两江之地到山东而来,同伙上船作案的。这数月之下,贵国的舰船,已经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
    两国驻华公使气得半死,明知道中国人故意捣蛋,有心赖账不还,真恨不得电告国内,按照中国人要求的数字给他们,把只剩下空壳的破船拉回去,也不给中国人留下。但电文到了国内,却给内阁打了回票:对华一战,损兵折将之外,大把的银子赔出去,国内政势已有不稳之态,要是还要为几艘空架子一样的舰船再花钱,财政上已经入不敷出了——中国人不是想要吗,就留给他们好了。于是,大清凭空而得了四十六艘西洋兵舰,以为扩充练兵之用。
    奕当初和两国公使的话不是全是开玩笑,船在冰中困了几近五月,内部确实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英国旗舰天佑号,这是一艘铁甲包胁双层木壳船,船体最称坚固,也有多处损毁,船体之内,锈迹斑驳,等椿寿带领属员登船查看,船舱的上面到处是飞动的燕子、麻雀、鹌鹑;下面是鼠类来回钻洞——这里简直快成动物园了。
    这还不算,船上能够拿得起来的,都给百姓偷光了,就是人力拿不走的火炮,也给百姓用铁锤砸碎,分散售卖。最后只剩下蒸汽机车本身,又拿不动,又砸不坏,方始幸存下来。把这些船拖运上岸,开始派人修理,用时整整二年有余,才算竣工。
    四十六艘船,分到直隶、山海关一线用来增强京畿防线的,就有十五艘之多其中有四艘亨利六世级的舰船,给分别改名做‘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号,来回巡视海疆,拱卫大沽、北塘两处炮台,也就是奕誴现在能够看见的这几艘船。
    “这是什么名字?真是难听死了。”
    胡林翼吓了一跳,这几艘船的名字是自己和骆秉章所起,后来呈报御前批准的,他居然说‘难听死了’?若是传到皇帝耳朵中去,又会生出事来转念想想,奕誴就是这样心直口快的脾气,只怕皇上真的听见了,也只会付之一笑吧?
    他指着逐渐驶近的炮船说道,“这四艘船收入海口,与炮台相依护,又名前敌营务处记名总兵吴殿元驻大沽口,以为联络将领,妥筹战守之策。另外,命周盛传所部挑筑长墙重壕十八里,直达大沽,以便有警之后,可以星速驰援。”他一边说着,一边说道,“王爷,请这边走,我们到北塘口岸去看看。”
    行走路上,胡林翼担任解说之任,经他的说明,奕誴知道,北塘南岸炮台两座,平台七座;北岸炮台一座,平台三座,署理广西提督唐仁廉统二营、通永领三营分别助手,另外有零募专管水雷、哨队二营;并且调为镇南、镇东两炮船收入海口,与炮台相依护。直隶提督李长乐统帅马步四营、绿营马步二营驻芦台为后应。
    说话间到了海边,奕誴站在岸上,举目远望,口中问道,“各处炮台,可还稳固?”
    “大沽、北塘各处炮台都是逐年用三合土堆造加固而成,工料坚实,可保无虞。”胡林翼迎风而立,放开嗓子大声说道,“王爷请看,这里两岸沙滩一望无际,掘地三尺即可见水,无高阜可倚,也不能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