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蘑菇了!”内务府的司官连声催促,“皇上等着呐!走,走,快走!”
    谁先走是早就排定了的。以父兄官职大小为次序。为首的一个是赛尚阿的庶出幼女;其次是刑部侍郎德馨家的女儿,才只有十五岁,一对乌溜溜的大眼睛,娇憨之中,未脱稚气。
    六个人由司官领着进殿,一字儿排定行礼。演礼不知演过多少回了,自然不会差错。磕头过后要报履历,为的是听她们的声音。驻防各地的旗人,尽有几辈子在一地,与土著无异的,但一口京片子始终不敢丢下,不过有的圆转,有的尖锐,有的低沉,好听不好听却大有分别。
    因为跪得很近,而且自报履历时,有好一会工夫,所以皇帝把每一个人都看得很清楚,第一班中生得最美的是姓费莫氏的秀女,生得长身玉立,肤白如雪,一双眼睛如同点漆一般,又圆又亮。她穿一件月白缎子绣牡丹,银狐出风的皮袍,袖口特大,不止规定的六寸,款式便显得时新可喜。
    她是经过父母再三告诫的,美是尽够美了,就怕欠庄重,所以这时把脸绷得半丝皱纹都找不出来,但天生了一张宜喜宜嗔的俏脸,让皇帝忍不住想多望两眼,望得她又惊又羞,双颊浮起红晕,双眼皮望下一垂,长长的睫毛不住闪动,害得皇帝都有些心旌摇动。
    还有是最后那一名,瓜子脸上生了一双很调皮的眼睛,皇帝一见便有好感,因而格外留心听她的履历:“奴才旺察氏,道光十六年生人,满洲正白旗,曾祖福舒,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祖父伊纳,陕西同谷县知县,父德馨,现任刑部左侍郎。奴才恭请圣安!”
    她的声音清脆无比,在皇帝听来,仿佛掉在地上能碎成几截,心里在想,嘴上问道:“你叫什么?”
    “奴才小名桂连。”
    “是那两个字啊?”
    “桂花的桂,连环的连。”
    “嗯。”皇帝点点头,向一边站立着的内侍示意,可以留下。自然的,桂连的牌子被留了下来,由六福捧着放回到御案,回头吆喝一声:“谢恩!”
    于是桂连伏地叩头:“奴才叩谢皇上天恩!”
    “伊里。”皇帝用满洲话叫她‘起来’,皇帝对在旗大臣向他磕头时,照例回答这么一句。谁想到桂连却听不懂,依旧直挺挺的跪在那里,清澈明亮如寒泉般的眼光,飞快地在皇帝脸上一绕,跟着把头低了下去。
    “起来吧!”六福用那种大总管的神态呵斥:“别老跪在那儿了!”
    桂连才敢站起来,倒退数步往后转身,视线又顺便在皇帝脸上带过。第一排留下了三个秀女,同其他人一般的跪安而出,接下来是第二班,姓叶赫那拉氏是秀女站在左手的第三个位置上。秀女轮番跪倒,照例的自报履历:“奴才叶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年十六岁。镶蓝旗满洲,恩祥佐领下,安徽池宁道惠徵之女,原任员外郎吉郎阿之曾孙女,闲散景瑞之孙女;原任副都统惠显之外孙女;住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皇帝的神情竟似有些紧张,身体微微前探,望着她:“你,叫什么?”
    “回皇上话,奴才名叫杏贞。”
    “杏……贞?”
    “是!杏花的杏,贞洁的贞。”
    这个名字和皇帝想象中相去有些距离,不过这不是可以辩白的,当下又问道:“你,出生在哪里?”
    “回皇上话,奴才生在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祖宅之中。”
    “原来是这样啊。”两个困扰无数后世人的问题得到了答案,皇帝无比满足的叹息一声,身体向后轻飘飘的一仰,向一边站立的六福点点头:“留下吧。”
    “喳!”六福答应一声,照例吆喝:“谢恩!”
    “奴才叩谢皇上天恩。”
    最后选中的五名秀女就算是选在帝侧了,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五名八旗佳丽选定称号,像杏贞,桂连这般的秀女,进宫连‘贵人’也算不上,只是‘答应’或者‘常在’,是皇帝的**中等级最低下的两种。
    礼部捧来礼单,请皇帝圈点,上面写着八个字,都是一些‘王’字旁的字体,诸如‘瑾’‘珍’‘珣’‘瑜’之类——用来给五个人选定称号的。
    皇帝看了看,其他的人也就罢了,只是在叶赫那拉氏的名下,特别的提起御笔增加了一个‘兰’字,交付给礼尚孙瑞珍:“朕几时可以见到她们啊?”
    六福心窍灵动,注意到了皇帝的这个举动,心中很是有点惊讶:照这样看起来的话,兰常在倒是很得皇上的注意哩!今后可要认真伺候了。
    孙瑞珍接过礼单,不敢有任何的表情流露,低头回奏道:“回皇上话,兰常在等五人要等到在内务府学习礼法之后,方可伴君。需时三天。”
    “那好吧,三天之后再说。”

第98节 户部盗案(3)
    户部库丁盗银一案爆发,引发朝野关注。户部银库库丁谷道藏银是旧有的传闻,不过从来没有人得见,只是听闻库丁虽是贱役,众员却趋之若鹜,而且每一个库丁几年下来,也都从原本的家徒四壁,而一举成为中道人家,现在看来,问题只是出在职务之便了。
    当日的几个人体内藏银的库丁不消说,被户部主事备文,咨送刑部讯办,便是那两个没有藏银的,也同样处理:“我等无有夹带之事,因何也与旁人同案处置?”
    曾国藩警告这两个无事的库丁,“今日之事,万难善了。”他说:“便是今日之事与你等无关,也要等到刑部审清问明之后,再做道理。你们放心,本官做事,案内一个不敢放松;案外,一个人也不敢牵涉。若是身家清白,保你们无事。不过这几日,却要多多委屈了。”
    曾国藩到部以来,虽然处置的事情不是很多,倒极是雷厉风行,毫无瞻顾之心,户部众人早有领教,一个个凛然在心。知道是个说不进去话的。那两个无辜的库丁不敢再说,和其他的同伴一起,被送往刑部不提。
    这边处理完毕,翁心存和赛尚阿也同时赶回到部中,和刚才因为抓到户部蛀虫时的兴奋相比,两个人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在堂中问了问公事,就坐在那里默然无声了。
    曾国藩略一思忖,已知其故:户部大案惊动朝野,不是抓几个盗银的库丁就可以了事的。就如同前几日阎敬銘所说:库丁盗银连皇帝都知道了,本部堂官怎么不知道?若是知道,因循苟且一拖再拖,直到皇帝下口谕方才警觉行动,旁的不提,只是这‘失察’二字,便是无论如何也脱不掉干系!想想也真是为二人担忧,若是这样看起来的话,这库丁之事,竟是不如不知!
    这犹不算,到了第二天,就有清流上折子了。这一次上折子的还是御史余光倬,上本章弹劾赛尚阿,翁心存,说他们身为本部堂官:‘遇事糊涂,为人畏葸(音喜),致使户部库丁全无顾忌,假借职务之便,以国家赋税之银填充自家!’
    奏折中对两个人的弹劾词锋非常的辛辣,特别提到:“赛尚阿久经军务,翁心存亦已于户部多年,何以于此一节全无所知?臣以为:此二人皆深知此中情弊者,使其毫无所染,何难秉公稽核,立破其奸?乃甘心受其贿赂,为之掩饰弥缝。以主持国计之人,先为罔利营私之举,何以责夫贪吏之藉势侵渔,以国家度支重地行此无行之举也?”
    在奏章的最后他说:“请旨立赐罢斥赛尚阿,翁心存,”或者“照穆彰阿例,撤出军机,一并听候查办。”
    这是自从有军机处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大事!军机处重臣也曾经为人参核过,不过更多的都是一些失职、徇情之类的事体,如余光倬这般公然指控赛尚阿‘受贿巨万,’而且请求‘立赐罢斥’的,还是第一遭。
    余光倬凭借一片弹章名满天下自不必提,而且在稠人广坐之间大肆谈论此事,话中的矛头除了对赛尚阿和翁心存以外,竟是连阿勒精阿和赵光也卷了进去。
    周祖培卸任刑尚,以军机大臣管部,赵光接他的遗缺,做了刑部尚书,阿勒精阿不用谈,还是做他的满员尚书。余光倬在私下里表示,若是刑部两尚书在此事上不能秉公而断的话,就连他们也一起参了!
    阿勒精阿是个无能之人,听到这话心中很有点恐慌,赵光却不当回事:案情清晰无比,所谓的秉公而断,就是看能不能从此事中挖出更多的内情。当下并不着急,抱定按部就班,公事公办的宗旨,准备请旨之后,于近日开始审理此案。
    余光倬的弹章封上,赛尚阿和翁心存大为不安,这时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表示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