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6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有些厌恶的冷哼一声,“这些心怀不轨的蕃王,早觊觎我中华久矣,魏晋以来,高句丽趁我中原内乱,几百年来不断向西蚕食,汉之辽东四郡基本上已为其侵占。这次高元定然也是想趁这次朝廷内乱之机,来一波混水摸鱼了。”

“陛下,这也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待我们平定内乱,到时再发兵辽东,高元今日吃了多少,到时叫他都吐出来,甚至要让他连本带利的都吞出来。我们还要把汉之辽东四郡都收得,甚至干脆把这箕子朝鲜也收复了,直接灭了高句丽,到时顺带把三韩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也一起给灭了,开疆拓土,把三韩永远归为中华所有。”

杨广听到这话,果然很是高兴。虽然眼下还在为皇位争战,可杨广却已经在考虑着平定内乱之后要如何施展政治,治理天下了。他这些天都已经想好了,明年就正式定为大业元年,然后迁都到天下中心的洛阳,到时再挖一条从洛阳到扬州的运河,把江淮的粮草税赋运到都城。再接着,征召兵马再次北伐突厥,这次的北伐虽然取胜,可因为杨秀弑君,导致未能竟全功,到时必须再北伐灭了突厥。他甚至都已经想好了,到时他要亲自统兵北伐,御驾亲征,杨勇夺了他北伐统帅之位,可最终还是得由他来灭亡突厥。灭掉突厥之后,下一个就是征辽。十八年高元犯境,当年朝廷三十万大军征辽的惨败,让他耿耿于怀,虽然这次他主动向高元借兵,可不过是权宜之计。平定内乱之后,到时就要跟高远算帐。

张衡的建议不错,灭了高句丽顺便把新罗和百济给灭了,不但收复汉之故土,还要开疆拓土,把整个三韩都划为隋之疆土。

“派去铁勒的人有消息回来吗?”杨广不但派人向高句丽借兵,还向新建立的漠北铁勒汗国借兵。当然,杨广是不承认他是借兵的,用他的话说是他做为天下之主向四方的附属蕃王下诏,让他们带兵来勤王。

“还没有,估计是路途太遥远,好消息还在路上呢。”

“有高句丽出兵,这下杨林后院起火,看他如何得意。”杨广冷哼。

张衡也笑道,“杨林跟高颎斗法,这边刚解散了关东的府兵,这边韦总管就带着高句丽的勤王兵马攻打幽州,不知道杨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是如何的表情呢。真可惜不能亲眼目睹啊,一定是非常的精彩。”

“哈哈哈。”杨广不由被他的话说笑了,“若是铁勒也率兵南下勤王,直攻杨林的老巢怀荒,到时只怕杨林的表情就更加的精彩了。”

“哈哈哈,是啊。”

笑的正开心,有人急报。

“启禀陛下,荆王有紧急信使到。”

“哦,快宣。”

信使匆匆登上甲板,“陛下,太子他。。。太子。。。”

“太子怎么了,好好说话。”张衡在一边喝斥道。

“太子薨了!”

杨广怔在那里。

皇帝死叫崩,太子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逝,士死叫卒,普通庶民死直接称死。

太子薨了,那岂不是说太子死了?

杨广感觉心又开始痛起来,“太子薨了,哪个太子薨了?”他现在还抱着一丝侥幸,毕竟他封过两个太子,杨勇也算是废太子。

“皇太子杨昭殿下,三天前在剑门关,被剑门守将梁刚给谋害了。”

“梁刚,梁刚是谁?”

“国朝初上柱国梁士彦之子,他本来已经向太子表示效忠,谁知太子领兵到关下时,他却请太子入关,借酒宴招待之机,设下伏兵,谋害了殿下。”

“那个谋反逆贼之子,这怎么可能,太子不是带着五万益州兵马吗,剑门关能有多少兵马?”杨广喝问。

信使回道,“梁逆以关内狭小无法容纳大军为由,让殿下把大军驻扎在关下,然后只请殿下等将领入关。”

“狗贼!”杨广痛呼一声,心绞痛的越发的厉害,仿佛整个人都要窒息。“狗贼。。。”

张衡一边连忙上前扶住杨广一面问信使,“那益州军现在什么情况?”

“益州军倒戈,投了杨秀,现在梁刚统领着这五万益州军,正取道米仓道,向荆州杀来。”

噗!

杨广一口老血喷出,整个人惨叫一声,昏倒在地,失去知觉。

“太医,速传太医!”张衡高喊。

第500章爆菊花

(感谢唐尸不摆手、乱武三国的支持,谢谢!召唤月票!)

易风在大明宫大摆宴席。

“这场酒宴,原本应当等到拿下长安的时候再摆的。可是大家都等不及了,大家都非常高兴,说实话,我也一样非常高兴。北伐战事,虽然最后因为杨秀逆贼而未能竞全功,可我们依然取得了大捷。四十万突厥南下,最后撤回草原的不过五六万残兵败将而已。可以说,这一战,打出了我们大隋的气势,打出了我们汉人的风采,这一战,也打出了二十年的北疆太平。若非杨秀逆贼作乱,我们现在甚至已经横扫草原,威震漠北西域,彻底的结束突厥人了。虽然有些遗憾,可北伐将士们的功劳却没有打折扣,有功则赏,朝廷的赏赐也不会打折扣。今天这个酒宴,既是对北伐将士们的庆功宴,也是给讨逆将士们的祝行酒。突厥已经被我们英勇的将士们击败了,现在,我们回师中原,讨伐杨秀杨广二逆,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来,端起酒杯,大家满饮此杯,为大隋贺!”

“为大隋贺,为陛下,为殿下贺!”百官纷纷举杯。

易风一口饮尽杯中酒,重又坐下,红拂又为易风倒了一杯红酒。

高颎说,殿下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南下?

高颎说话的时候,易风微微笑着,他觉得高颎很急着回关中,他先前已经与高颎私下沟通过,表示接下来就是把朝廷移往洛阳,定洛阳为东都。当时高颎并没有反对。可这个时候高颎却又说南下,不是说南下洛阳。而是只说南下,明显是想旧事重提。再说进关之事。易风就想,也许是自己动作频频,让高颎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感了。昨天,易风新建了一个翰林学士院,又建了一个监察院。翰林学士院其实就是把原来太孙府的学士、舍人等这些学士才子们,给换了一个新地方。当然,易风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折腾一个翰林院出来。翰林学士院的建立,当然是有重要作用的。

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则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封驳政令诏书。而内史省则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三省本来是各有职守,相互制约,比起前代,这种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相权一分为三,增强了君权。不过开国之初设立的这个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也有些走样。本来因当是最重要的决策和审议机构,门下省和内史省,却因为尚书省长期以来的不断增权,最后根本难以制约到尚书省。甚至成了尚书省的附属机构,三省分权,实际上成了尚书省一家独大。

高颎原来是尚书省左仆射。现在则是尚书令,更进一步。在太原朝廷中威望更高,门下与内史二省长官副官基本上也都是高颎的人。其中负责起草诏书的本是内史省内史舍人的专职。可现在内史省都基本上是高颎的附属机构了,易风肯定用之不便了。而易风现在也不想马上动三省,因此便直接设立一个翰林学士院,表面上自然是对原来太孙府的学士舍人们的一个优赏宠信,实际上却是赋予翰林学士们草拟机密诏制的重权。设立翰林学士院后,内史省草诏的权利便一分为二,内史省保留了起草一般臣工的任免以及例行的公告权,称为外制。而翰林学士则专门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赫、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这样一来,易风这个监国摄政太子,监国摄政之时,许多得要的诏令就根本不须经过内史省了。

至于监察院嘛,不过就是特科、军情处、统计局和三支特种部队的上级统领机关。但监察院虽然统领下面这三个情报部门和三个特种部队,但也久久是做为一个协调各机构信息,并向易风汇报以及作为情报顾问的机构,监察院的长官并不对下面的这些机构有直接的调派权。新设的翰林学士院与监察院并不归三省管辖,直属于太子统领,高颎这个尚书令也管不着。

现在高颎等旧党表面上很是安静,但易风相信,高颎等人肯定也是不甘心就这样被甩出权利中心的。

“南下是必须的,不过我打算分兵两路,一路由贺若元帅统讨逆先锋军打回关中去,太原朝廷其它官员随我统领北衙兵马前往洛阳,定洛阳为东都,以洛阳为讨逆大本营,待收复长安后,再还都大兴。我这样考虑,也是有许多因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