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好孩子-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袁三公虽然距离官渡之战时的老年痴呆已经不远了,可郭图的这个阴险主意还是正中大袁三公下怀的,动心之下,大袁三公颇有些害羞的笑道:“公则先生此计虽妙,奈何陶应是吾女婿,如此上屋去梯……,道义上有些站不住脚。”
    “主公,公则先生此计大妙,应当采纳。”大袁三公的铁杆忠臣沮授出人意料的跳了出来,帮着郭图鼓动道:“陶应与曹贼都兵马颇强,非一朝一夕可破,且又都是我军邻居,同时威胁到我军南线,现在上屋去梯放曹贼去攻陶应,既可收到隔岸观火之效,又可使我军南线永无忧虑,将来更可轻易击败曹贼,并吞徐州,一举数得,岂不妙哉?”
    “一举数得?”
    本就有些动心的大袁三公难免更是动摇了,还好,陶副主任在现场还算有个把比较靠得住的朋友,审配和逢纪都及时站了出来劝阻,一起劝道:“主公,万万不可如此行事,陶应是奉主公之命出兵攻曹,主公却上屋去梯故意放纵曹贼,必然令天下诸侯人人心寒,不仅大大有损主公英名,恐怕以后也没有那个诸侯会再听主公的号令了。”
    大袁三公还算是一个要点脸面的人,听了审配和逢纪的这番劝阻后,很快就点头说道:“二位先生言之有理,这时候从黎阳撤兵,道义上确实站不住脚。黎阳的军队不能撤,主力南下的曰期也暂不确定,其他的事,慢慢再说。”
    审配和逢纪都松了口气,郭图却还是不肯死心,又道:“如果有什么借口从黎阳撤兵就好了,那怕是与曹贼暂时和解都行,陶应趁火打劫猛攻兖州,曹贼定然深恨陶应入骨,我军这时候与曹贼停战,曹贼肯定是要豁出老命的去攻打徐州报仇血恨。”
    “这个借口不好找啊。”大袁三公叹气说道:“必须要让天下人都服气,让天下人都认为吾上屋去梯光明正大,这样的借口上那里找去?”
    “有门!主公其实已经很想从黎阳退兵了!”郭图和辛评等袁谭公子的死党都是眼睛一亮,心里也立即开始了盘算,盘算如何给大袁三公找出这么一个借口,借曹老大的毒手,替袁谭公子大大出一口恶气………………………………做为曹老大最信任的机要秘书,司马朗在当值时当然得等到曹老大入睡后才能回家休息,不过还好,曹老大在今天还算睡得比较早,二更不到就上了床,司马朗一再嘱咐卫士近侍提防曹老大梦中杀人后,也施施然的回到了距离相府不远的自家,按照以往的法子,借口监督和检查弟弟阿异的功课,乘机把曹老大准备向大袁三公求和的事告诉了弟弟,与弟弟一起商量对策。
    还别说,在曹老大身边潜伏了两年多时间后,尽管阿异在心智与言行上都已经成熟了相当不少,可是当听完司马朗的低声介绍后,阿异还是脸色为一变,震惊道:“糟了,如果曹贼真的遣使求和,那么得手的把握肯定很大,袁绍匹夫素来自私自利,这么好的隔岸观火机会,袁绍必然不会错过。”
    “为兄也是这么想。”司马朗点头,又压低了声音说道:“而且据为兄观察,曹贼必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向袁绍低头求和,不然的话,曹贼也不会这么早早入睡,估计到了明天早上,曹贼就得决定使者人选了。”
    “陶使君这一次可真是弄险,也不知道他对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准备。”阿异担心的说道。
    “事不宜迟,贤弟你尽快与陶使君的细作联系,把这个消息送到昌邑。”司马朗低声吩咐道:“请陶使君做好准备,布置应对之策,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吃了大亏。”
    “消息当然要送,不过要想布置应对之策恐怕来不及了。”阿异摇头,迟疑着说道:“现在兖州已然全境戒严,许昌通往昌邑的道路更是被严密监视,消息很难传递,曹贼前番派刘岱、王忠虚打他的旗号出征,我们的消息就没能及时送抵陶使君面前,这次想要把消息送到陶使君面前,恐怕只会更加困难……。”
    迟疑着说到这里,被杨长史亲手调教过的阿异忽然心中一动,忙向司马朗低声问道:“兄长,你刚才说曹贼要明天早上才决定使者人选,难道说,曹贼到现在还没有确定到冀州求和的人选?”
    “没有。”司马朗摇头,低声介绍道:“听了程昱和荀攸的毒计后,曹贼并没有立即下定决心,所以就没有讨论使者人选。”
    “有办法了。”阿异大喜,忙低声说道:“到了明天早上,曹贼如果与众人商议使者人选,兄长你可以举荐……,不,举荐孔丘后人孔融为使,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副之。若能成功,曹贼求和必然反受其害!继而招来滔天大祸!”
    “反受其害?继而招来滔天大祸?什么意思?”司马朗算是被小歼微滑的好弟弟给弄糊涂了。
    “因为孔融与杨修有一位好朋友,肯定能帮上我们和陶使君的大忙。”阿异歼笑说道:“小弟求学于许昌各名士门下,知道孔融与杨修前几天结识了一位共同的知交好友,平时里气味相投,形影不离,情同手足,他们那位好友现在又没有官职在身,孔融和杨修都有意将他引入仕途,曹贼若派他们二人为使,他们必然要携带这名好友同行…………。”
    歼笑完了,杨长史的好学生阿异又赶紧附到了司马朗的耳边,低声细细的交代起来。
    ……………………司马朗这个机要秘书当得还算称职,最起码对曹老大的心思摸得颇透,到了第二天上午,曹老大召集一干谋士议事时,果然宣布自己已经决定向大袁三公求和,那怕交出汉献帝也无所谓——只要能腾出手来拔掉陶副主任这条阴险毒蛇的毒牙!
    听到了曹老大的这个决定,在一旁侍侯笔墨的司马朗当然是脸色微变,荀攸和程黑心也当然是喜形于色,荀彧和郭嘉虽然沉默不语,却也没有提出反对,毛玠和满宠等谋士则连连点头,都同意曹老大暂时向韩信学习。见众人都没有反对意见,曹老大便又问道:“何人可为使者?诸公可有自告奋勇者?”
    没有人吭声,包括是几次代表曹老大出使冀州的满宠都没有吭声——交出汉献帝向大袁三公求和这口黑锅可不是那么好背的。见此情景,司马朗乘机说道:“丞相,袁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之家,孤芳自赏,自视极高,如此大事只派寻常使者前去交涉,只怕袁本初会觉得丞相诚意不够,误了大事。某斗胆提议,丞相应当在许昌名士之中,挑选名动天下之人前往说之,方可成功。”
    “伯达言之有理。”曹老大点头,又灵机一动,主动说道:“遣孔文举(孔融)去冀州求和如何?孔文举乃孔丘之后,才名满天下,前番袁绍檄文送抵许昌时,孔文举还曾劝过吾遣使求和,如今派遣他去,想来他不会拒绝。”
    “丞相所言极是,孔文举堪当此任。”怕背黑锅的满宠和荀攸等人一起称善,参与过青州战事的程昱还又补充道:“孔文举最恨陶贼,遣他前往冀州求和,还可以在袁绍面前历树陶贼之恶,说服袁绍与我军罢兵,容许我军出兵南下,讨伐陶贼罪行。”
    曹老大鼓掌大笑,司马朗则乘机又说道:“丞相,应该再派一名副手,某举荐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同往,杨德祖虽然年轻,但才华出众,机敏过人,能言善道连孔文举都甘拜下风,且杨彪父子又与袁绍沾亲,遣他为使,也容易与袁绍亲近。”
    “伯达之言,正合吾意。”还没有来得及吃过一合酥与写过门太阔的曹老大鼓掌大笑,还赶紧吩咐道:“速去传孔文举与杨德祖来见,吾要当面对他们交代机宜。”
    还别说,曹老大麾下的几个心腹谋士都怕背黑锅扛骂名,不敢代表曹老大到冀州求和,可是孔融和杨修却不怕,听完曹老大交代的差使后,相反还有点暗暗欢喜,认为自己们出头露脸兼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所以孔融和杨修不仅一口答应,还乘机向曹老大举荐道:“丞相,某等愿共举一人同行,此人才学,胜过某等十倍,有他随我等北赴冀州,定然马到成功,说服袁绍罢兵言和。”
    “二位先生举荐何人?”曹老大好奇问道。
    “平原郡名士,祢衡祢正平。”孔融微笑答道。
    “正平先生何时到的许昌,吾为何不知?”爱才如命的曹老大大喜问道。
    “半个月前到的许昌。”孔融答道:“某在北海时就与祢正平相识,结为知己,多次寄书才将他召到许昌,本欲将他举荐到朝中听用,奈何一直没有机会。”
    “正平先生才名,吾也早已如雷贯耳,如此贤名隐士,吾当亲自召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