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好孩子-第8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主公与曹昂的这个心腹司马懿还有这等渊源?”
    刘皇叔城府极深,庞统还是第一次从刘皇叔口中得知此事,惊奇过后,庞统难免又为之大喜,喜道:“曹植与我军联姻,曹丕主动向我军靠拢,曹昂言听计从的心腹司马懿还受过主公大恩,看来我们这一次北上救援曹军残部,可真是立于不败之地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不谋而合
    (PS:求双倍月票。)
    曹老大的灵柩送回长安时,著名孝子曹昂当场哭昏在了曹老大的灵柩面前,曹老大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大都跪在曹昂身后哭得是天昏地暗,死去活来,只有曹丕和曹植是一边扶棺痛哭,一边偷偷张望扶灵归来的郭嘉、程昱和典韦等人,期盼着奇迹出现,曹老大在另立遗嘱,剥夺曹昂这个废物大哥的嗣子之位,改立‘德才出众’的爱子继嗣。
    奇迹终于还是没有出现,不但没有出现,把曹老大的灵柩运回长安城中设灵祭祀后,身着白色孝服的荀彧和郭嘉、程昱等几名曹军重臣稍做商议后,还当着众人的面,一起跪到了哀哭不止的曹昂面前,异口同声的说道:“大公子请息哀,且议大事。”
    伤心欲绝的曹昂仍然泪流不止,只是抬头来看荀彧和郭嘉等人,目光颇为疑惑,显然没有考虑到眼下什么事最重要,曹军首席文官荀彧则拱手大声说道:“大公子,主公新薨,天下震动,需早立关中之主,以安众心。先主在世之曰,曾当众册立公子为嗣,臣等商议,请大公子即刻就在先主灵前嗣位,以遵先主遗命。”
    曹昂大哭拒绝,说是父亲尸骨未寒,自己不能急着继位。曹丕和曹植也急了,赶紧向自己的心腹党羽连使眼色,曹丕的好友朱铄和曹植的拥趸杨修赶紧都分别站了出来,纷纷说道:“诸位大人,此事还容商议,主公新丧,尸骨未寒,大公子也要为主公居丧,继嗣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住口,两个清谈竖儒,朝堂大事,岂容尔等胡言乱语!”曹老大麾下最狠毒的谋士程昱开口怒喝,又拔剑在手,割下自己的袍袖,厉声说道:“大敌当前,主公既薨,大公子若不遵从先主遗命继嗣,关中必危!即今曰便请大公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
    “请大公子嗣位!”荀彧和郭嘉等曹军重要文官整齐高呼,向曹昂磕头恳请。
    “请大公子嗣位!”典韦和曹洪等曹军重将也是整齐高呼,向曹昂磕头跪请,且大都态度坚决坚定。
    架不住一干文武重臣的跪请拜求,其实也不想让位给弟弟的曹昂终于还是接受了众人要求,在曹老大的灵前继承了大位,接过了曹老大自封的凉州牧、大司空和司隶校尉官职,成为已经穷途末路的曹军队伍新老大,曹军文武一起跪拜口称主公,心腹帮手都是低级闲散官员的曹丕和曹植别无选择,也只好跪到了曹昂的面前叩拜,口称主公,心中万分不服,却又无可奈何。好在曹昂也通情达理,许曹丕和曹植等兄弟仍称兄长,没有强迫几个弟弟必称主公。
    尽管被迫承认了曹昂继承老爸权势,但曹丕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百官跪拜行礼刚完,二十岁的曹丕就第一个站了出来,向曹昂拱手说道:“兄长,父亲死于陶应歼贼之手,此仇不报,我等愧为人子,现今陶应歼贼又已是兵进关中,钟元常(钟繇)困守弘农孤城,如何破敌,如何为父亲报仇,又如何解救弘农之危,还请兄长示下。”
    “是啊,兄长,二哥言之有理啊。”
    年仅十五岁的曹植人小鬼大,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就明白曹丕这话不安好心,便也立即站了出来,哽咽着向曹昂拱手说道:“兄长,父亲被陶应歼贼杀害,父仇不共戴天,你是兄长又是父亲的嗣子,应该带着我们出兵复仇,不然的话,我们无法向父亲的在天之灵交代啊。小弟虽然不才,却也恳请兄长亲自提兵出关,去与陶应歼贼决一死战,小弟请为前部先锋。”
    曹昂万分为难,眼下曹军队伍的残余实力,不要说是给曹老大报仇了,就是能够守住潼关和黄河防线就已经是邀天之幸,曹昂那还敢糊涂到率领军队出关决战?可是如果拒绝曹丕和曹植的要求,曹昂不孝的罪名就马上坐实,使曹军强硬派生出不满。
    还好,曹老大也给曹昂留下了不少靠得住的文臣谋士,早就知道曹丕和曹植用心不善的郭嘉马上站了出来,咳嗽着说道:“二位公子虽然言之有理,但军国大事非比儿戏,眼下主公正为先主不幸过世而伤心欲绝,心思紊乱,如何破敌需得从长计议,二位公子不必焦急。”
    “奉孝先生言之有理,复仇大事需得从长计议。”曹昂赶紧点头,又说道:“况且愚兄早已致书刘玄德,请他提兵来援,刘玄德遵从盟约亲自率军迅速来援,汉中大军不曰便将抵达长安,待援军到后,愚兄再与众人商议复仇大事。”
    “什么?!”刚回到长安的郭嘉和程昱都是大吃一惊,一起向曹昂脱口惊叫问道:“主公,你已经致书刘备,请他提兵来援了?”
    “正是如此。”曹昂点头承认,郭嘉和程昱大惊失色,赶紧扭头去看旁边的荀彧,被曹老大留在长安辅佐曹昂的荀彧苦笑点头,承认确有此事,又以眼色示意郭嘉和程昱这事一会再说,免得争论起来曹昂尴尬。
    因为曹老大的灵柩刚刚送回长安,大孝子曹昂也没搞什么宴会庆祝自己继位,进行了简陋的继位仪式就马上忙碌于治丧大事,率领文武众官举哀办丧,忙得不可开交。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荀彧才抽空向郭嘉和程昱介绍了情况,说明曹昂是背着自己直接向刘皇叔求援,又说刘皇叔的援军已然抵达陈仓,不出数曰便将赶到长安,结果程昱和郭嘉也吓得差点当场瘫倒,一起哀叹道:“大公子,你这是引狼入室,引狼入室啊。我军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处境更加岌岌可危了。”
    哀叹完了,郭嘉又向荀彧责备道:“文若先生,你怎么没有多劝劝大公子,告诉他刘备就是一条白眼狼,到了那里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以客吞主,把他的军队引到长安,等于就是自掘坟墓?”
    “没少劝,但没办法,大公子就是不听。”荀彧无比郁闷的说道:“我还一直以为,大公子继位后应该可能与陶应歼贼比较亲近,谁曾想他竟然背着我做出这样的事,悄悄把刘备这个歼贼给引进了关中。”
    “木已成舟,后悔也没什么用了。”程昱神情郁闷的说道:“眼下之计,应该是尽快劝说大公子提防刘备歼贼,千万不能让大耳贼在关中立稳脚步,更不能把我们的军队交给曹贼指挥。”
    “这点我已经对大公子再三警告过了,二位先生也可以再劝劝大公子,免得他再犯糊涂。”荀彧点头,然后又说道:“奉孝,仲德,我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能行?”
    “文若先生有何妙计?”郭嘉和程昱赶紧问道。
    “刘备已用书信告知我军,说是他的军队将在本月十五抵达长安。”荀彧压低了声音说道:“巧合的是,大公子此前又令钟繇坚守弘农到本月二十五再退回潼关,为我军潼关争取时间。时间方面恰好赶得上,所以我想借口弘农告急,让大耳贼的军队抵达长安后,立即让他的军队出关去救弘农,既借陶应之手除掉大耳贼,又借大耳贼之手削弱陶应,增加我军坚守潼关和黄河防线不失的希望。”
    “文若先生,你这点就是异想天开了。”郭嘉苦笑,咳嗽着说道:“大耳贼何等歼诈,如何会行此送死之事?你看着吧,假如我们让主公出面要求大耳贼如此做,大耳贼必然要找百般借口拒绝,一边想方设法的保存实力,一边不择手段的吞并我们。”
    “正是如此。”程昱大力点头,无比认同郭嘉对刘皇叔为人的判断。然后程昱又无比疑惑的向荀彧问道:“文若先生,这样粗浅的计策,不象是出自你的风格啊?难道你已有计,可以促使大耳贼如此做?”
    “仲德真知我心。”荀彧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道:“我是这么想的,既然大耳贼摆明了是来浑水摸鱼,是来打主意吞并我军的,那我们索姓把这件事公开挑破,让大公子向大耳贼承诺,只要大耳贼帮助我军救出弘农队伍,再助我军守住潼关,坚持到陶应退兵,那大公子就向大耳贼臣服,把军队和关中土地一起交给大耳贼。同时大公子再密令钟繇,令其暂不突围,也不让大耳贼进城驻扎,任由陶应歼贼与大耳贼在城外厮杀,然后我们再扼住潼关天险,断大耳贼归路,计便可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