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苏联-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高扬设计局独立完成的。因为当时苏联科研单位的官僚体系以及研究单位的分散使得科研效率很低,面对五代机的大型而先进的计划时力不从心,也造成了资金分散。而且,第五代战机的系统和设备的研发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研发成本和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大。为了降低风险,尽快地将新的战机捣鼓出来,苏联在1983年制定了“联合研制计划”,为所有级别的五代机共同研究新系统和技术,这个计划还能起到了提高各机构和部委间互动、遏制官僚主义、使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这个计划受到了欢迎,米高扬总设计师贝利亚科夫非常支持,苏联国防部和工业界高层领导将其纳入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足见重视程度。

而现在,自己提出来的这个联合计划,怎么就这么不受重视?难道是因为自己的介入,导致了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安德烈脑子里灵光一现,自己似乎是搞错了,想要让苏霍伊设计局和米高扬设计局联合起来,那绝对就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像后世那样,米高扬设计局揭不开锅了,被并入了苏霍伊设计局,否则的话,这两大巨头,怎么可能屈居人下!

强扭的瓜不甜啊。

联合的不是各个飞机设计局,而是下属单位,比如生产AL41发动机的土星设计局,生产雷达的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院等等,将这些部门联合到一起,就能够大大地提高效率。

“这个,我收回刚刚的话,为了研制我们的第五代战机,我们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我提议将我们的飞机设计局,发动机设计局,航电设计局等单位,组成一个联合的部门,全力研制我们的五代机的系统和设备,协调整体进度。”安德烈说道:“五代机的研发,事关重大,不能因为某个部门的进度赶不上而落后,其中,尤其是发动机和航电部门。”

安德烈的提议,这次倒是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几位飞机设计师。

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子系统的进度赶不上,比如西蒙诺夫,在研制苏27的时候,发动机就赶不上进度,不得不先使用落后的涡喷发动机试飞,而雷达研制也是赶不上进度,如果不是后来从岛国获得了先进的电子技术,恐怕自己的苏27,还得扛着沉重的倒卡天线上天!

而对于新一代战机来说,最终的性能如何,不单单是战机厂商的努力,还取决于其他部门,比如新的发动机,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推重比能否实现超过10的设计指标,推力能否达到二十吨,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航电部门,能否拿出综合的一体化的火控系统来,也相当重要!

“我赞成安德烈将军的提议。”这次,贝利亚科夫首先发言了。

“我也同意安德烈的提议。”乌斯季诺夫说道:“安德烈,这个联合部门的最高负责人,看来是你最合适啊。”

自己?安德烈摇摇头:“不行,我还得负责军区事务,恐怕忙不过来,还是挑选一个新的合适的人选吧。”

如果不指挥军区,安德烈对这个位置还真是喜欢,可惜啊…

“恩,这件事需要拿到下一次的会议上讨论,这是我们的重点,需要纳入五年计划之中。”乌斯季诺夫说道。

会议基本算是结束了,散会后,安德烈叫住了西蒙诺夫。

“西蒙诺夫同志,我们的舰载机项目,进行得如何了?”安德烈向西蒙诺夫问道。

在战机领域里,苏霍伊设计局和米高扬设计局,一直都是竞争关系,得益于在米格23K上积累下的经验,现在,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K,已经在航母上进行实验性的飞行了,而且还参加了上一次的作战。而苏霍伊设计局,才刚刚将苏27的基本型送上部队,苏27K的改进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四章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院

在历史上,苏霍伊设计局对苏27的舰载型的改进工作也是相当紧促的,在苏27改型1981年4月首飞1年后的1982年,随即开始用T103原型机进行地面滑跃甲板起飞和拦阻着陆的试验。此时,苏27还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没有克服,改型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虽然舰载机需求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舰载机却能够反应出飞机设计局的实力来,所以,苏霍伊设计局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因为苏27的项目全部推倒重来了,苏27K的改进,也暂时滞后了一下,但是,在当苏27装备部队之后,苏27K的改型,随之就展开了。

“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部的项目研制,其中包括增加推力的发动机,折叠机翼,加强起落架,防盐处理,改进火控系统,现在,苏27K已经飞到了乌克兰,进行滑跃起飞的实验了。”西蒙诺夫说道:“我们的苏27K,一定能够赶上苏联号航母的服役。”

西蒙诺夫信心十足。

改装舰载型,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改进的,比如,为了减小在航母机库里的占地面积,需要将机翼进行折叠,而为了承受降落的冲击力,就需要增强起落架,而在海上飞行,盐分的侵蚀很厉害,需要做各种处理,之后,因为苏联的舰载机的数量少,需要承担多面手的任务,苏27K不仅仅需要进行制空作战,同时也需要挂载反舰导弹,进行反舰攻击,挂载炸弹对地轰炸等等,必须是多面手的角色,所以,需要将原来的火控系统进行升级,具有多功能。

而这一切,都要大大地增加机身的重量,而想要达到相同的性能,就需要增加发动机的推力。

这些,都是必须的改进措施。

米高扬设计局有米格23K的改进经验,进度很快,而苏霍伊设计局也是当仁不让,两个设计局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同时,西蒙诺夫也很有信心,在跟米格29K的竞争中,己方的战机是有更大的优势的,因为己方的战机是重型战机!航母上空间有限,能携带的飞机数量少,己方的重型战机能够飞更久的时间,携带更多的武器,作战效能远远超过米格29。

而且,还有眼前的安德烈将军呢,这个在最近几年崛起的最优秀的军人,一直对苏霍伊设计局都有种莫名的好感,刚刚的时候,安德烈更是亲自表态,支持己方的新一代战机的计划。

“太好了,看来,我得抽时间去一趟乌克兰,看看苏27K的实验进展。”安德烈说道。

苏联在陆地上,已经占据了足够大的优势,下一步是在海上的争斗,所以,安德烈非常关心海军的发展,航母编队更是重中之重。

“好啊,安德烈,如果你想去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乌斯季诺夫说道,作为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也是相当关心海军的建设。

“那当然好了,不过,在去乌克兰之前,我们还有几个地方要去。”安德烈说道。

回一趟莫斯科不容易,等到过了年,又该去土耳其斯坦军区了,而现在,在莫斯科,安德烈有几处地方是必须要去的。

安德烈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院,这是苏联老牌的电子设计院,同时,也是苏联最主要的雷达研制单位。

在这里,诞生了很多的苏维埃的战机机载雷达,苏27战机的平板缝隙雷达,也是出自这里的。在后世,包括苏35的无源相控阵雷达,也是出自这里。

但是,现在的需求里,无源相控阵雷达并不能满足未来的空战的需求,要说无源雷达的话,那米格31上的就是,采用了铁氧体的移相器,相当笨重,同时,性能还不错,可以当小型预警机使用了。

下一代战机,需要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关键的就是T/R组件!

无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还是行波管,通过前面的铁氧体移相器,把波束改变相位,辐射出去,而主动相控阵雷达,每一个小的单元,就是一个发射/接收单元,这样可以实现更多的效果!

当安德烈和乌斯季诺夫等人,来到这里的时候,首先视察的就是主动相控阵雷达的进展!

“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院视察。”院长坎切尔斯基说道:“现在,我们的机载雷达研制,按照上级的命令,正在加快速度进行,其中,还有一部分国际友人的帮助。”

国际友人!在研制人员中,可以看到一些岛国人的身影,这让安德烈有些奇怪,这些家伙们,政治可靠吗?万一要是美国的特工,己方的损失就大了!

“克格勃都经过了严格甄别,这些人都有亲人在上次的岛国战争中死亡,他们痛恨美国,政治觉悟高,而且,其中一些人,已经加入了我们苏联国籍。”乌斯季诺夫显然知道得更多,向安德烈说道。

在电子技术方面,岛国是很先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