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后就带队出发,两天后抵达河南境内。

作为党报,振国报体现的就是振国党的意志,从根源上说体现的就是吕梁的意志。政府手里缺少灾区的情报吗?作为党报,缺少关于那边的信息吗?答案当时是否定的,调查局收集的情报全面而细致,从城镇到乡村,调查局的情报涉及到了灾区的方方面面,客观而详实,报社完全可以采用哪些信息来对外公开。

只是,这样的报道不能完全达到吕梁的目的,他需要的,是国民借此机会爆发出团结一致的心态,要让国民意识到,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不论是新疆还是琉球,全部都是华夏子民,同属一个民族,不分你我。

这样的考虑来源于华国境内普通人心态的微妙变化,这个细小的变化被调查局捕捉并呈交到吕梁手里。相对于汉奸、卖国贼,这件事更让吕梁悲痛,长江以南包括四川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日渐富裕、见识逐渐开阔,竟然对长江以北地区的民众产生了歧视心理,尤其是在北方大量难民涌入南方后,这种歧视现象越发明显。本属同一个民族,却开始人为的划分成两种人。

吕梁对此还不能打骂,众口铄金,这种事情只能引导,还有尽快的统一、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其实这种现象对于吕梁来说并不陌生,后世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从红空人歧视内地人,从太晚人歧视内地人,从东部人歧视西部人,到处都存在。

比如,内地人在红空,某个游客吐了口口水、说了句脏话、买了件奢侈品,就被红空人解读为所有的内地人都是那个样子,并大加指责,直有划分人种层次的架势。这不仅是歧视,更是偏见,不应该存在的偏见。

以前吕梁也存有这种偏见,直到大地震后太晚竟成为捐款最多的地区,直到他为大地震后受灾的人痛哭流涕,才知道,深埋于血液中的同根同种无法断绝,那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感没有消失,一旦爆发,就会让自己都感到震惊。

因此,吕梁将是要借此机会激发所有人内心的那种认同感,同属于一个民族、一个人种的认同感。让周树人进入灾区考察、并随时传回调查报告以公开发表,也是想借周树人感性的笔触,最大限度的激发这股力量。

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没有对周树人公开,相对来说,那个目的显得有些肮脏,下达这样的决定也需要吕梁付出很大的勇气,用来安慰自己的,是庸俗无比的舍小家为大家。

抵达河南境内之前,第一篇考察报告已经通过通信联络员发出,从河南绵延到长江北岸,无数拖家带口的难民正在寻找传说中的富庶之地,在那里没有饥饿,没有压迫,是难民的天堂,只要肯付出劳动,就能迎来美好的生活。就是这种愿望,推动着饥饿的难民挪动瘦弱的身躯滚滚向南。

第二百四十五章苦旅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狠狠的刺进自己的胸膛,从跨过长江到现在,周树人每时每刻都感觉自己的内心在遭受捶打,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考察没有意义,不断地默默询问,为何还不发兵?

路旁、田野中一具具尸体随处可见,到处都是野狗在啃咬死尸。周树人拍下了许多副野狗从沙土堆中刨出尸体来啃食的照片,在走访的一些村庄中,他从灾民口中得知吃人已不鲜见,问题在于吃死人还是吃活人。

度过最初的震惊后,周树人试图从技术上入手搜集来自底层的统计数字,只是这里的统治秩序早已崩溃,在考察的第一站信阳地区,出了县城州府,就看不到任何的官吏,有能力的地主大户通过往年的屯粮来度过危机,中小型的地主由于力量薄弱,许多被饥饿的灾民攻攻破宅院,将存粮抢劫一空。

基层统治秩序不复存在,满清官员又缩在城中不肯出来,再加上这里是南北对抗的第一线,希望保命的上层官员早已想办法调离,更没有人愿意到此为官,导致官府竟没有主事之人。胥吏为了生存,勾结匪盗趁机作乱,灾民、匪盗、大旱,好一副末世景象。

信阳、南阳等地情况还要比北边好一些,这里的难民可以就近逃往南方,而且旱情要比北边差一些。过了许昌,局势更加悲惨,周树人等人乘坐的马车被难民抢走,马匹变成了果腹的食物,要不是五名保卫掏出枪来恐吓,说不定周树人也要被双眼放光的难民吃掉。

“周总编,咱们还往北走不?我刚刚询问了一个难民,北边去不得,吃了草根吃树叶,吃了树皮吃观音土,现在早就开始吃活人,没法说了都。像我们这样肥肥胖胖的。更是他们追逐的对象,估计到了北方连骨头不剩!”在许昌外围,联络员小许对周树人说道。

这几天小许和几名保卫都劝过自己,实际上情况确实很糟糕。一行人从今天上午开始断顿,小心藏好的粮食终于吃完,其余的储备在马车上,现在估计在难民的肚子里。没有物资,寸步难行。再加上当地情况恶化,确实不易继续前进了。

从开始到现在,周树人已经传回了十份文稿,由调查局驻当地的情报员接收,然后再想办法传回武汉。听说振国报已经发表了第三份灾区报道,在华国引起广泛响应,抗击洪水时的热情再次被激发,许多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度过长江接送难民,还有许多人在长江南岸设置粮食救济点,为逃难过来的灾民发放粮食。

周树人细腻的笔触、充沛的感情、详实的描述。让河南灾情像一幅画卷呈现在华国人眼前,人们被感动的同时,还记住了这一位深入险境报道的作家。可惜,周树人并不为此感到骄傲,事实上他现在有种内心被撕烂的感觉,撕裂而痛彻心扉,之前笔直的头发现在一根根的耷拉下来,像是打了败仗的战士。

在每一封文稿中,周树人都会在最后面加上一句话:请国家尽快出兵北方,解万民于水火!他隐约感到了大总统大人的险恶目的。或许自己的文稿就是华国出兵的理由,用这种方式来掩盖发动内战带来的罪恶,煽动民众更加支持大总统。

被利用无所谓,什么目的无所谓。周树人现在只想看到灾民不再受灾,能有口饱饭吃,从混乱原始重新回到文明的轨道上来。

“小许,你向国内请示一下,说说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能继续往北走了。”周树人说道。众人顿时长出一口气,他们就怕这位立场坚定的副总编辑大人不管不顾的一头闯进去,谁都怕死,不怕死在战场上,而是葬身灾民的嘴里。

决定返回,众人的心态暂时放松,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在总部传回命令之前,需要在这里等待指示,尴尬的是,小组携带的物资用尽,必须尽快返回。

“组长,咱们是不是找个地方先休息一下,补给物资,不然无法返回华国。”五名守卫的首领小刘说道,和小许的称呼不同,他称周树人为组长。

说起文笔、忧国忧民、文章,周树人算得上是华国顶尖的人物,但是在生活、做事方面,十个周树人也比不上小刘,也就是世人所说的“眼高手低”,这是文人的通病,术业有专攻,所以,一路上的琐事都由小刘决定,周树人只要观察和写文章就好。

忧愁各有不同,在周树人和小许为灾民的情况而悲哀时,小刘等保卫已经为小组的情况而忧心不已。情况不容乐观,或许可以用比较悲观来形容,物资被抢后,小组也陷入了和灾民同样的困境——缺少粮食。

从许昌地区回到长江北岸,步行的话没有十天半月是走不完的,必须尽快和调查局当地组织取得联系,看看后方有什么办法把大家接回去。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联络方式,最近的调查局联络员在许昌市内,小组现在在许昌以南的临颍县,所以要想回到南方,就只能暂时先往北走。

饿着肚子走了两个小时,离许昌市区还有半天的路程,周树人和小许的体力一般,休息时间拖后了进度,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只能先找一处地方过夜,明天再走。

傍晚临近,范家土堡内一片寂静,花枝偷偷摸摸的钻进了粮库,她是给范家做工的长工夏陆的老婆,今天夏陆在土堡里值夜,偷偷给自己老婆留了个门缝,两口子合伙撬东家的墙角。

这也是逼得没办法的事,地里一点收成都没有,家里没有粮食,外边连草根都吃没了,青黄不接,还有两个半大孩子和一个老婆婆,这么大家子人都等着填饱肚子,方圆几十里,就只有地主家的粮囤里有粮食。

人被逼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花枝拆开一个麻袋,抓起一把蜀黍就往嘴里捣,像偷东西的老鼠。只是,粮囤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