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那差役又跑了进来。他是封常清的亲随,跟了他十几年。别人的亲随都当官当长,唯独封常清的亲随还是个跑腿的差役。
    “使君,请吩咐!”
    “你去一趟敦煌,把这封信交给庆王殿下,记住,要亲手交给他,若不行,就毁了这封信,不可落在别人手中。”
    “使君放心,一定办妥!”
    亲随拿着信走了,封常清坐了下来,一阵心烦意乱,竟忘了要去城外看粮食之事。
    这几天,龟兹发生了一件大案,街头巷尾沸沸扬扬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大唐皇帝李隆基驾崩了,临终前罢免了李庆安的安西节度使一职,命封常清接任安西节度使。这个说法越传越凶,满城皆知,闹得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刚开始李庆安没有过问此事,但后来消息越传越广,影响到了军队中,军营中也有这种传言出现了。
    李庆安这才勃然大怒,下令全城戒严。捉拿妖言惑众者,一队队士兵在街上巡逻,调查官开始挨家挨户询问,追查谣言的来源,同时,他们也给民众们解释,因为节度使大将军在安西推行废奴制,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造谣中伤,至于圣上龙体健康,更不会有什么驾崩的说法。
    紧接着调查官在军队中也开始辟谣,他们以发告示,找士兵和低级军官们谈心的办法,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大将军严惩仆固怀恩卖官,而得罪了某些靠卖官赚钱的人,他们才造谣生事,经过了好几天的辟谣调查,最后谣言终于被戳穿了,四名造谣者被抓住,经过公审,这四人供认不讳,皆承认是因为记恨李庆安废奴而广传谣言。
    李庆安亲自以妖言惑众之罪判决四人死刑,公开斩首示众,并将此事传遍安西民众及诸军,以示警戒。
    李庆安被免职的谣言沸沸扬扬传了一个多月后,被李庆安以杀戮的手段揭穿,这件事在安西影响重大,它从一个反面提醒了众人,现在回讫之战没有结束,大食烽烟未熄。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是不会轻易罢免李庆安。不久,金满县发生的另一起谣言事件便印证了这种类似的谣言已经没有什么作用,
    发生在金满县的谣言事件有些类似龟兹的妖言惑众案,也是传播李庆安被朝廷免职,但这个谣言根本就没有传播起来,就如同喊狼来了一样,同一件事情说多了,大家也就不信了,当有人在酒楼上说这件事时,旁边立刻会有人嘲笑他,“是因为你家的奴隶没有了吗?”
    很快,碎叶也有人说李庆安要被免职,但它的效果更是微弱,压根就没有人相信,有人在酒楼里刚刚说起这件事,便立刻被人告发了,告发妖言惑众者赏钱二十贯,结果造谣者被当众责打一百贯,罚钱五十贯,而告发者得赏钱二十贯。
    这就叫谣言止于智者,面对皮肉之苦和严惩重罚,再没有人肯谈这件事,只有两口子在深夜床上谈谈这件事,但说多了,就会被老婆一巴掌打去,“老娘攒点钱不容易,别给我出去乱说败家”
    在有心人的反反复复操纵下,“李庆安被罢免,这句话在安西已经成了一种专用语句,意味着家庭破财,也意味着得了意外横财,你被“李庆安被罢免了,吗?你得到“李庆安被罢免了。吗?指得都是另一种意思,至于李庆安是不是真的被罢免。已经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关心了。
    这两个月,李隆基的精神比从前好了很多,不再向从前那样精力不济了,而且他的房事能力也大大提高,可以夜夜跃马横枪,虽然每夜结束房事后,他也同样会筋疲力尽,但只要及时服用助情花香,这种筋疲力尽感便会很快消失,第二天又精神奕奕,这些都得益于安禄山进献的第二种助情花香,仿佛让李隆基年轻了二十岁。
    但这种助情花香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李隆基已经完全离不开它了,必须每天服用,在刚开始时,李隆基曾经断过两天,结果,他就感觉自己像要死了一样,他浑身疼得叫喊不止,可接着服用后,身上的疼痛便消失了。
    李隆基对这种助情花香的沉溺越来越深,他也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但他已经难以自拔了,每天服用小每天房事,他就像一部失控的机器,谁也不知道他会以什么方式停下去        这天,李隆基终于收到了长子李综的回信,回信是一名安西胡人秘密送来,他自称是庆王殿下的贴身侍从,至于这个送信人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是真的,是李综幕僚阎凯手书,后面有庆王宝印和李综的亲笔签名。
    麟德殿内,李隆基在仔细地读着长子的信。
    “父皇的教诲儿臣已铭记于心,儿臣会忠实执行父皇的部署,也有信心夺权成功,李庆安对安西的控制并不像外面传言那么强,仆固怀恩之案让众多将领对他失望,废奴令更让利益受损者对他不满,儿臣坐镇敦煌也非为享乐,吐蕃之战,李庆安用人不公,安西军中出现不满之声,儿臣受李庆安之请赶赴敦煌,实为替他安抚众将,李庆安出征后,儿臣督导后勤,每日来儿臣大营诉苦者络绎不绝,儿臣皆一一抚慰,儿臣已在军中稍树威望,可为父皇安心解忧”
    看到这里,李隆基精神大振,安西远离长安,他不知军中情况。只是高仙芝主政时,听说安西军内部斗争激烈,现在看来果然不假,更难得长子能参与军中,令他感到兴奋,他又接着看下去。
    “父皇既任儿臣为安西节度。儿臣便有信心夺取军权,只是事关重大,儿臣须步步为营,慢慢拉拢瓦解安西将心,尤其安西老将,被李庆安贬黜岭西石国,不满之心久矣,李嗣业、封常清、席元庆、贺拔余润等将皆为安西俊杰,立有不。在安西军中卓有威望。然皆被李庆安调尖岭西。加湃里”李嗣业在石国练兵,封常清在银城采矿,席元庆、贺拔余润则在河中驻军,仆固怀恩被逼出走,得重用者皆李庆安心腹,荔非兄弟之流,不知名者如崔乾佑者,不见功勋竟能独任大将,南需云、雷万春以及他的亲兵护卫皆提升要职,掌安西诸军,儿臣三思反复,以为岭东各军皆为李庆安心腹,无机可趁,只有前往岭西,联系李嗣业、封常清、席元庆、贺拔余润等安西旧将,得他们相助,大事可济,但李庆安为人颇为狡诈,急切动手恐反被其所害。至于他得借口而拥兵自立,徒生兵患,非父皇所望也,儿臣将会徐徐削之,趁其北征回讫,西讨大食之机夺权,早则半年,迟则一载,儿臣定能夺安西之权,让李庆安授首,送明月东归,以慰父皇,另,儿臣身边无可用之人,夏公公及诸侍卫儿臣便暂留在身边,联系诸将所用,儿臣叩首。谨祝父皇万寿无疆,祝我李氏江山强盛永驻。”
    看完这封信,李隆基长长松了一口气,信中有理有据,思路慎密,抓住了反李庆安的关键,那就是利用安西旧将,趁李庆安出征在外之机夺权,李隆基也认为只有利用安西旧将才能扳倒李庆安,这也是他密旨给封常清的缘故。
    他当然知道自己儿子没有这么好的头脑,这一定是他幕僚阎凯的建议,让他欣慰的正是这一点,儿子接受了幕僚的建议,他最担心的就是长子不是李庆安对手,可现在看来,长子比他想象中的要强。
    但让李隆基微微有些不舒服的是,时间太长,最快也要半年。想到独孤明月那艳丽无双的姿容,他心中欲火燃烧,都有点等不及了。
    但他也清楚,想夺李庆安军权并不是那么容易,若撕破了脸,他害怕李庆安造反,拥兵自立,安西太远,朝廷难以剿灭,他尤其害怕李庆安的造反将波及到哥舒翰、安思顺等同样要被夺权的边关大将,所以他只能用暗中夺权的方式,这样当然需要时间。若能半年夺了权,那已经是很不错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将长子的信小心地收了起来,这时,鱼朝恩见他已经看完信,便谄笑道:“陛下,贵妃娘娘派人催,她思陛下幸临,已经有点等不及了。”        “联这就去!”
    李隆基笑着站起身,他今天精神格外好,刚才思盼独孤明月,弄得他欲火焚身,正想去后宫,他已经好久没有和贵妃有房事了,今天正好妾她那里睡一晚,估计她也是寂寞难耐,李隆基有一种报复后的痛快感,贵妃总是想独占他,让他心中很不悦,他便有意冷落了杨贵妃很长一段时间,今天她主动请自弓过去,这不就说明她向自己示弱了吗?
    李隆基兴致高昂,坐一顶软轿,左右数百宦官宫娥簇拥,浩浩荡荡向深宫而去,杨贵妃也在两个月前搬来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