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第8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着实令人无限唏嘘。”
    郭子仪微微一笑道:“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你何难之有?”
    董秦脸色一变,他忽然仰头一笑道:“看来是我眼睛被遮蔽了,来郭老将军请关中一叙,我置水酒给老将军压惊。”
    董秦命士兵闪开,郭子仪一催马,驶进了关内,两人走进关内的参政楼,在客堂内坐了下来,几名亲兵手脚麻利端上来十几盘菜,又热了两壶酒。
    董秦拎起酒壶给郭子仪满上,叹道:“郭老将军可是来说服我投降吗?”
    “郭子仪端起酒杯笑道:“我不是说服你投降,我是来帮你,给你指一条明路。”
    “明路?”
    董秦冷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闷声道:“我还真看不出来,我的明路在哪里?”
    “那董将军想去哪里?想去成都吗?”
    “郭老将军别开玩笑了,怎么可能”
    “我没有开玩笑。”
    郭子仪凝视着董秦的眼睛,恳切地道:“我说的是真的,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做主放你走,李庆安那边我来担责任”
    “你、你认真?”
    “是我郭子仪参军四十余年,从无虚言。”
    董秦站起身,慢慢走到大门前,凝视着黑沉沉的夜空,山势雄奇连绵,阻断了他南下的梦想,这时他的眼中流露出了迷惘而难过之色,他一直觉得去成都是一个遥远而不成及的梦,可当郭子仪很认真地告诉他,他可以去南唐效忠时,他又觉得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遥远的南方,那里可能是他的归宿吗?他的心乱作一团,他为什么要急着去效忠李亨,李亨真是他可以效忠的主公吗?
    董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事实上他和李亨并没有什么旧情,这么千里迢迢去找他,自己所冒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如果我走,我的军队呢?”董秦回头低声问道。
    “你可以带五百人走,最多只有五百,因此你要进关中才能入汉中,你带的军队太多,王思礼不会准你进潼关,我也无能为力。”
    董秦苦笑了一声,他还以为郭子仪会把他的两万军也放走,原来他只是指自己,两万军是他唯一的资本,如果没有了这个资本,李亨可能理睬他吗?不成能,连董秦自己都知道,李亨天性凉薄。
    他又慢慢走回来坐下,一口气喝三杯酒,他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恨道:“事实上安禄山才是最想杀我之人,如果我的军队退到河北去,安禄山立刻会派大军来歼灭我,他恨我入骨。”
    “那将军就听我一言,或者投靠李庆安,或者像我一样向朝廷政事堂效忠,不要再犹豫旁皇,你去成都其实不现实,董将军,你要做决断啊”
    董秦摇了摇头,道:“可是我不想效忠李庆安,昔时长安的马球大赛我也加入了,那时我就发过誓言,我绝不加入安西军,宁死也不降他们。”
    “那像我一样效忠政事堂,连结自己的自力。”
    董秦还是摇了摇头,“我没有郭老将军那样的资历,他可以容忍郭老将军存在,但他绝不会容忍我存在。”
    说得这,董秦起身向郭子仪单膝跪下:“如果老将军不嫌弃,我愿加入朔方军,成为老将军的部下。”
    这就是郭子仪的自信,他知道董秦其实已经无路可走,他不肯投降李庆安,安禄山不会饶他,去成都不现实,那最后他要么和自己一决死战,要么就是投降自己,他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别看石会关雄峻难攻,可一旦自己绕到他的后方,前后围堵,把他粮食和饮水隔离,他可能连十天也撑不住,郭子仪相信董秦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单枪匹马来和董秦谈判,以诚意来换取他的投降。
    郭子仪的这步棋走对了。
    第二天天刚亮,董秦率两万军走下石会关,放下武器,正式向郭子仪投降,郭子仪立刻写信向政事堂报喜,并请求政事堂继续维持董秦官职不变,仍为蒲绛节度使。
    与此同时,雷万春也发鸽信向李庆安汇报情况,董秦已经向郭子仪投降,信鸽飞越太行山,飞过黄河,向河阴县飞去,那里是李庆安大军的驻扎之地。
    董秦归降郭子仪,郭子仪十万大军随即驻兵上党,兵压河北,而李庆安也同样率十万大军驻兵郑州,引兵不发,范阳军大将蔡希德统军八万驻兵卫州,与安西军隔河相望,而李光弼则率军两万进驻汴州,恍如一把锋利的匕首,顶在许叔翼军队的下腹,使他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四方军队处于一种坚持状态,谁也不敢轻易打破这种坚持平衡。
    .......
    成都南明宫,李亨在几名宦官的陪同下查看这座宫殿,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仔细考察这座宫殿了,这座宫殿的狭小和阴暗令他十分不满,他总觉得这座宫殿内布满了他父皇的气味,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
    陪同他参观宫殿的是大宦官鱼朝恩,鱼朝恩在最后关头从李隆基寝房的密道逃脱,大难不死,李亨即位后,随即加封他为雍丘县公,但把他的内侍监令却转给了李辅国,这令鱼朝恩心中十分郁闷,雍丘县公是爵位不错,但内侍监令却更有实权,有名无实令他十分沮丧。
    鱼朝恩跟在李亨的身后,小心翼翼琢磨他的心思,他已经渐渐明白了李亨的懊恼,李亨不肯意再住南明宫了,这里处处都是李隆基的影子,或者说,他不肯呆在成都了。
    “陛下,南明宫原本只是一个王府,气度是小了点,不克不及和长安相比,如果陛下实在不喜欢这里,可以考虑迁都。”
    李亨回头看了他一眼,其实这是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他的兄弟李璘也劝他迁都襄阳,成都偏居一隅,路途未便,不克不及掌握大局。
    可迁都襄阳虽好,但李瑁呢还没有解决他,如何能迁都?想到李瑁,李亨又不由想起了李璘西征的失败,李璘十万大军从水路进攻襄阳,但哥舒翰却派五千骑兵直插浙西,一路攻州夺县,一直打到了杭州,若不是浙西观察使韩滉组织民团拼死抵当,哥舒翰的五千骑兵很可能会一直打到扬州去,端了李璘的老巢。
    就是这样,却将李璘吓得不敢再前进一步,调头返回扬州,这次失败令李亨异常失望,同时也让他发现了真正的仇敌,真正的仇敌不是李瑁,而是躲在李瑁背后的哥舒翰。
    原本李隆基把哥舒翰安插在两湖,是想让他看住李瑁,却没有想到最后哥舒翰却投靠了李瑁。
    尽管李亨知道,只要他即位,哥舒翰肯定会叛变自己,当初已经叛变过他一次了,但李亨心中还是极度不舒服,哥舒翰手中有八万军,还有数万陇右军的精锐,这下子李瑁手中就有二十万大军了,他就像长江的一块礁石,使他和李璘难以联为一气。
    李亨闷闷哼了一声道:“我何尝不想迁都,但手下军队不争气,令我无可奈何啊”
    “陛下为何不消高仙芝?”
    鱼朝恩趁机向李亨举荐高仙芝,道:“吴王殿下究竟结果是王爷,没有什么兵戈经验,他哪里是身经百战的哥舒翰的敌手,我替陛下考虑过,恐怕除高仙芝,我们这里没有人再能和哥舒翰抗衡。”
    “他?”
    李亨摇了摇头道:“我不是很相信这人,连季广琛都投降了李庆安,更不消说他人了,我想让系儿带兵东征。”
    季广琛投降李庆安之事对李亨的冲击很大,在中原的诸将中,他最信任的就是季广琛了,这人一直跟随着他,对他忠心耿耿,可是连他也投降了李庆安,那他李亨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
    除自己的儿子李系,俗话说上阵还靠父子兵,他只相信自己的儿子,更何况派儿子领兵出征,还可以顺便夺高仙芝的军权。
    鱼朝恩举荐哥舒翰却是有私心,他知道李亨不会相信高仙芝,那么李亨就一定会派人监视他,而这个人最适合的就是自己,他鱼朝恩既然失去了内侍监的权力,那么军权呢?他有没有可能拿到手。
    鱼朝恩正要再开口,就在这时,一名侍卫飞奔驰来禀报:“陛下,高仙芝在宫外求见”
    .......
    '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南唐之争
    第五百四十九章南唐之争
    片刻,高仙芝被一名宦官领了进来;李亨在成都即位后,高仙芝被封为天下戎马副元帅,尚书左仆射,又加爵曲国公,实封五百户,可谓恩宠有加,但高仙芝却知道,李亨不过是在稳住自己,所谓登高必跌重,一旦李亨控制住了局面,他就将第一个对自己下手,高仙芝考虑了很久,与其被李亨干失落,不如自己先去,他终于决定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