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10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泰蓝五道工艺,第一就是制胎,将紫铜片按照图纸剪出不同形状,用锤子打成各种铜胎,再上好焊药,高温焊接。现在没有焊接技术,只好用高温煅烧,更费时间,工艺也变得更复杂,成功率还很低。但有一门好处,因为铜有延展性,所以能用锤子将它硬性打连在一块。
    就是烧毁了,还可以重来。不象瓷器,烧报废了,也只能当作废品处理。因此一件景泰蓝是几块铜皮子镶连在一起的。这一点也不象七宝烧,倭人用模具直接做成一个整体铜件,再做七宝烧。
    不是景泰蓝就烧不出来大鼎,景泰蓝界的大师,张同禄就烧过一件《鼎世中华》,美仑美奂。但作为九州之鼎,它的体积嫌小,也不能呈一个铜皮子。所以王画的构想是先用紫铜铸成一个大鼎。因为代表着九州神器,这个鼎形一定在厚实稳重雄伟,不能烧成一个小香炉,那就糟糕了。
    王画设计了许多鼎的形状,在那份草图上还用了三角鼎,可是后来看着不舒服,改成了四方鼎,四方天下,这样更充满了丰厚的感觉。样式也很象后来出土的商代司母戊方鼎,但双虎噬人头纹饰耳改成了双龙耳,直接是两条金龙盘旋于鼎身之上,做耳。鼎囊稍微薄了一点,但肯定不能用铜皮子。
    但鼎身更高,达到了近四米高,正因为有了这么高的高度,才能看上去更加气势宏伟壮观。还有一个作用,有了这么大的鼎,鼎壁面积更大,这可以有足够的面积写上这一州的地形、历史、人种情况、部族分布、音乐、动植物、舞蹈、矿产等等,并且配上相关的图画。
    所以只有烧红后,一块块镶接,然后打磨镶金,掩去痕迹。但为了材料的冷热膨胀度一致,虽然里面铜身是毛胎,也必须用一样的紫铜为里胎。这个工艺难度更复杂。
    而且所需铜料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现在没有出来,但王画估计每一个鼎所需紫铜不会低于三千公斤。
    第二步就是掐丝,用扁铜丝粘在铜胎外表,粘成字迹、图画。放在后世容易,就是废时间罢了,用焊接焊上去,现在是生生煅烧上去,必须经过反复烧结,难度还是很高。
    第三步就是点蓝,烧结好的胎体经过酸洗,平活,整丝后开始上釉。也就是将各种珐琅料填入丝纹的空隙中,高温烧熔,使釉料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这要经过三到四次的上釉烧熔,才能使釉面与铜丝想平。但这份工艺现在却不成为难题,酸水大洋洲研究出来,不那么纯,但大部分是硫酸水,能用,至少能洗去氧化物,釉料经达多年研究,也找得差不多,基本质料是硼砂、硝石与碱,但含的金属不同,比如含铁的作褐色,含铀的作黄色,含铬的作绿色,含锌的作白色,含铜的作蓝色,含金含硒的作红色等等。这大多数产自淄州西南。
    接下来就是是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最后一道工艺就是镀金,也就是镶金,现在没有很好的镀金办法,只好用描金,这是不让铜丝生锈的。
    因此,王画需要很多工人,特别是掐丝这一道活,需要无数的工时。
    而且鼎基用的活更多。
    现在图纸没有定落下来,各幅画与诗字赋送来了,王画看了后,很不满意,又重新分配了一下。甚至看到某些人实在没有作山水画的天赋,再次裁剪下去,重新喊了一些画山水的高手。
    但为了让工人熟悉,王画先让他们制造了几样景泰蓝,比如以清朝珐琅莲花纹酥脆油茶盖罐为原形,或者以清朝御制铜胎画珐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为原形,或者以明景泰象足狮耳香炉为原形,让他们熟悉工艺(见作品相关)。
    可就在这时候,太平公主写来了一封信。
    太平公主得势,原来还十分喜欢李隆基,李隆基越有本事,才越有机会推翻韦氏。但现在情况变了。一开始她还认为李隆基年轻,没有将他放在心上。可随着她产生了更大的野心,就感到李隆基对她的妨碍。
    可这时候李旦已经将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她感到危胁,于是想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做太子。不管做不做女皇,也许真没有这想法,主要能长期保住自己现在的权利地位。
    于是派人散发谣传,说太子非皇帝嫡长子,因此不当立为太子。
    李旦听说后,十分反感,但他也没有想起是太平公主做的,认为这是民间的谣传,于是下旨警告天下百姓,不得传说此事。
    太平公主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李旦对她的宠爱,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耳目,然后将李隆基所做所为,用放大镜放大,有意无意地挑唆。这让李隆基十分不安。
    所以他接到王画回信后,吭都没有吭一声。
    当然,这时候一切还处在暗下,李旦也没有察觉。他又替五王平了反,削了武三思父子坟墓,将尸骨抛尸野外。还有一件事,韦氏是不能陪葬定陵了,于是让李显前一任王妃赵氏追谥为皇后,可没有人知道她安葬在哪里,于是用她生前的衣服招魂,用衣服与李显合葬。又替裴炎等人平反。不过也没有全盘否定武则天。他还让两个女儿西城公主与隆昌公主作女道士,准备在长安城西建造道观,为武则天助冥福。
    总体来说,这几个月政治还是清明的,这要得亏大宋与姚崇。
    唐朝旧制,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当面册授,四五品由皇帝颁发制书任命,也就是制授,六品以下官员由皇帝颁发敕书任命,为敕授。但任命皆委托尚书省拟定,文官由吏部拟定,武官由兵部拟定。这个制度在李显手上完全败坏。大宋担任吏部尚书后,李乂与卢从愿为吏部侍郎,三人都不畏**,请托之路由此塞堵,一万多名候选官员中,三铨后入选的不超过两千人,进一步对唐朝冗官瘦身。姚崇为兵部尚书,陆象先与卢怀慎为兵部侍郎,对武官选拨任用也走上正途。甚至因为等候血营诸将,还有意将空缺留下。
    在这卷直风影响下,许多官吏不畏强贵。
    宦官闾兴贵托李朝隐为他办事,李朝隐不但不买账,反而将他抓了起来。李旦为些还嘉奖了李朝隐。
    侍御史李孚弹劾时也不畏强贵,众人毁之,李显说道:“鹰博狡兔,须急救之,否则它反而被兔咬伤。御史弹劾奸邪时,如果没有君主对他保护,也会被奸邪所伤。”
    众人愕然,老鹰被兔子咬伤?
    但这股清风吹得正是时候。
    于是侍御史倪若水,再次弹劾祝钦明与郭山恽这两个马屁精,撵出朝堂。
    可是这个好景并不长。
    没有几个月,太平公主党羽开始结成,想要加害于李隆基,于是派她的女婿唐晙邀请韦安石到她家。韦安石坚辞不去。
    第二天,李旦召见韦安石,对他说道:“朕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于太子,你应当多加留意。”
    好人就怕三挑,坏人就怕三劝,李旦成天听到太平公主有意无意的话,心中产生了疑心。
    韦安石也没有想到其他,直接说道:“陛下是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的,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立下大功,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
    他话音还没有了,后面帘子一挑,太平公主跑了出来,斥责道:“难道孤比你这个大韦相公还能进献谗言吗?”
    韦安石脸色大变。
    实际上刚才太平公主正在与李旦议事,之所以召见韦安石也是太平公主的安排,她自己躲在帘子后面偷听。
    太平公主说完了,立即下令让他抓韦安石审讯。
    幸好郭元振赶到,苦苦求情,才使韦安石侥幸保全。但经这一吓后,自此李旦问他什么,也只是唯唯喏喏。
    太平公主依然没有满足,她看到韦安石被她吓到了,于是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让他们改立皇太子。在场几位宰相吓得一个个不敢吭声,可是大宋却不客气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大功,是宗庙的主人,公主你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又有什么权利提出这个建议”
    对这个铁头,太平公主无辄,只好气得扬长而去。
    李持盈听说此事,担忧而不解地问王画:“为什么父皇听从姑姑的话,不听三哥的话?”
    “傻丫头啊,自古以来,为了皇位,子害父,父杀子的事还少吗?你姑姑以前帮助过你父皇,所以你父皇相信她,他有意让你姑姑与你三哥形成一种平衡,就象太极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