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10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简单的电气技术出现,出现了焊接,而且新一代青年成长起来,接受的知识更具体化,更多的专家涌现出来。桥梁技术才日渐完臻。正准备攻克大食后大修铁路,但没有想到安史之乱发生。可这个计划更不能被打破,中原到西伯利亚大修铁路,对整个国家融合,将会出现大好的局面。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主,也是世界最凶悍民族的聚集地,短时的征服,不能保证他们以后不会背叛。有了铁路,迅速投放兵力,这块地方才完全治理下来。
    可是修铁路,以现在的情况,会死很多人的。如架桥,或者开山洞。不可能用正规公民,用的全是奴隶,至于大铁路时代开始,会死多少人,无法统计,但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李泌听了好奇,问了一句:“什么铁路?”
    王画简单解释了一下,李亨本来走在前面,走得好好的,听到后浑身一颤。以他的智慧,怎能不知道铁路一修起来,将会带来什么影响?唐王室真的完了。他心中黯然地想道。
    但他也不知道现在技术修铁路,会死多少人,会花掉多少钱。这才是一个庞大的罗马城,就是到王画死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修成几条铁路。
    王画又对刘洋说道:“他们对国家谋反,连做奴隶的资格也没有。不过其他牢房里的人,将只能一辈子做奴隶。”
    不但是胁从参加谋反的士兵,还有一些重要的官员,包括一些六部尚书侍郎在内。
    但随着王画一声令下,近万名叛军全部在城中砍杀。肃烈的杀气使一人不敢规劝。
    只是李亨在心中依然不平地想道:你说安禄山谋反,你不也同样在谋反?
    两者的观念不同,他认为对他李家不利就是谋反。王画认为对国家不利就是谋反。他认为王画是谋反,王画反而认为李隆基才是谋反。当然,李亨在王画的杀意下,屁都不敢放一个。
    王画直接来到九鼎坊,当年为了制作这个九鼎,整整花了他近两年时间,准备的时间更长。
    然而情形十分凄惨,所有的金银珠宝不见了,连同丝缂还有两块玉雕图,也不见了。还好,汉白玉石刻地图没有受到伤害。就是这样,损失也无可估量。
    王画脸都气白了,他将崔光远喊来,崔光远吱唔道:“当时皇上出走,连皇宫都遭到抢掠,我手中人手不足,后来才派人维持秩序的,否则八十一幅图都能被抢掠一空。”
    “这些东西到哪里去了?”
    “它们全在乱民手中,后来孙孝哲进城后,将此事禀报安禄山。安禄山于是下令,让部下大肆搜索三天,连百姓的私有财产都被搜瓜一空。又命令官员衙役审讯逼供,一点财物都要穷追,为此杀了许多百姓。这些财产我听说全转移到了洛阳,有的又从洛阳转移到范阳。”
    听说在范阳,王画心里也安定下来。马上国家将要大治,需要大量金钱,不能全部从大洋洲补贴。毕竟唐朝太大了,百姓太多了。而他即将到来的军队,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从幽州登陆,直逼范阳,安禄山的老巢。
    但他叹了一句:“不义之财,还是少得为妙,害人又害己。”
    “是极,陛下临走之前,还怕叛军得不到财产,泄怒于百姓,所以将财产保留下来,可让这群刁民使陛下的良心辜负了。”崔光远说完了,小心地看着王画。
    心中有些害怕,自己幸好逃回马崽坡,不然也关押进了大牢。
    王画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是不是这个崔光远看到自己喜欢“忠”,于是赌上一把?所以才说了这句话。
    看过后没有作声,安排住的地方,还是长安老宅子。
    自己交给张九龄后,张九龄晚年回乡扫墓,病逝。大凤也随着隐居韵州,王画派人接她到大洋洲,她不肯,最后同样病去而死。长安的几座宅子还在,不过张九龄的儿子在外地任了一个小官职,只留下几个老仆看守,侥幸逃过这一劫。
    看到了张九龄的宅子,李隆基忽然想起张九龄以前的进谏,可是自己却听不进去,忽然放声大哭。
    王画依然不说话,张九龄的罢相,也意味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说大一点也是整个汉民族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畜牲先悔人后悔,国家都让你折腾这个样子,哭有什么作用?
    他让人将李隆基扶进了皇宫,不过王画继续留在这个老宅子住下来。
    实际上现在皇宫一片狼籍,好东西抢完了,甚至还可以看到一处处胡兵留下的便迹,臭烘烘的十分难闻。
    剩下的太监宫女也不多了,匆匆忙忙地收拾了一下。
    但李隆基越住越不是滋味,这个王小二住在普通的民宅里面,自己住在皇宫中,而长安城现在几乎目不忍睹,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反应很及时,如果他不做调整,还以为自己是皇帝,下场那就惨了。于是请人让王画一道住进皇宫,反正现在天无二日,但确确实实有了二日。地无二主,确确实实有了二主。而且那边的太阳比自己还要明亮。
    王画不听,冷声回了一句:“我享受不起。”
    这句话让李隆基吓了一个机灵,你享受不起,我同样也享受不起,很自觉,带着家人,一道搬进了兴庆宫。也就是原来他的私宅所在。后来整修过,他也经常呆在兴庆宫里面办公。
    就是这样,心中还十分惴惴不安。
    事实上王画也不打算让他继续住在皇宫了,洛阳的宫城,长安的宫城,加上上阳宫与大明宫,是何等的奢侈。去掉了皇帝许多特权,为什么还要让李氏宗室住在皇宫中?
    这几座宫殿,以后王画打算办成后来故宫性质,让百姓进去游玩的。
    李隆基看到王画依然不吭声,于是担心地派人过去问话,王画答了一句:“你先住着吧。”
    李隆基心里面才稍作安心。
    这都是一件小事,王画现在将眼睛放在了东方。
    ~~~~~~~~~~~~~~~~~~~~~~~~~~~~~~~~~~~~~~~~~~~~~~~~~~~~
    李光弼攻打博陵,没有攻克,得知了潼关失守,连皇上都下落不明,害怕了,撤兵向南退去。史思明率兵来追赶,这个历史臭名昭著的大圣周王(他自立的奇怪皇帝尊号),同样很有军事才华,面对郭子仪与李光弼两大军神交手过招,互有胜负,很不简单。
    这次追赶没有得到好处,被李光弼击退。但李光弼与郭子仪无心恋战,率兵撤入井陉关,留下常山太守王俌率领景城与河间郡的团练兵守卫常山。常山位置很重要,背倚着太行山,犹如一把尖刀插在河北。所以李郭二人离后,依然分出重兵留守。
    因为战乱不休,消息隔阻,新任的平卢节度使刘正臣不知道李光弼与郭子仪已经撤退,听说史思明战败,于是贪功,准备偷袭范阳。可是军队还没有到,史思明就率兵前来狙击。这可是与郭子仪李光弼角牛的人物,刘正臣大败。丢下妻子而逃,部下士座七千余人战死。
    打败了刘正臣,史思明风头一时无两,王俌害怕了,想要投靠叛军。但其他将领得知后大为愤怒。于是借着玩马球的机会,纵马踩死了他。但群龙得有一个首,当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部下有三千朔方兵,常山诸将派使者宗仙运带领当地父老前往信都,邀请乌承恩前来镇守常山。
    这是一曲很壮烈的悲歌,虽然有许多人卑躬屈膝地投降了,但仍然有许多人树起了民族不屈的大旗。
    象这次行动,无人指挥,全是自发做出来的。
    宗仙运劝乌承恩,说道:“常山是战略要地,北控燕蓟,南通河南洛阳,并且有井陉关之险,占据了这一要地,等于扼住了叛军的咽喉。”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确实如此。
    宗仙运又说道:“前不久皇上向西避难(因为王画刻意封锁,传言纷纷,宗仙运这是选择了一个最乐观的传言),李光弼大夫退过晋阳,王太守暂时统领后军,想要举城投贼,违背民意,以至身首异处。大将军你兵强马壮,军令严明,天下无敌,如果能以国家利益为重,移军常山与李大夫遥相呼应,那么大功勋,无人能及。”
    乌承恩不听。
    宗仙运又说道:“将军不听我的劝告,一定以为兵单力薄。现在民不聊生,都想报效国家,竞相聚结成兵,屯乡村以自保。如果能悬赏招集,不出十日可招兵十万,再与你部下三千朔方兵相互参用,一定成就大事。如果放弃常山郡这要害之地不去占据,拱手送给叛军,自己却占着信都这个四通八达的地方,无异倒戟与敌作战,必会失败。”
    乌承恩依然犹豫不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