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人品不好,不能代表他才学不好,宋之问最拿手是他的反应速度。特别是写应制诗时,每每都能胜出。有一次武则天举办诗会,获胜者将得到一面锦袍。东方虬一挥而就,宋之问慢了半步,可武则天还是从东方虬手上将锦袍夺回赏给了宋之问。东方虬那个不服气啊,问原因。武则天将宋之问的诗拿给他看。特别是后面两句:“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这个拍武则天的马屁拍得多么高明啊。
    东方虬只好灰头灰脑地认输。
    当然宋之问走到最后的地步,也是许多原因造成的。
    如果做官象运动会一样,比赛做诗,他都好办。可做官只是做官,做诗只是给自己增加声望罢了。但他想做官,而且想做大官。那么只好巴结武则天了,但宋之问身材高昂,长相不逊,可有一个缺点,牙齿生得太丑了。当时武则天为了把持朝政,设置了北门学士,宋之问就央求武则天给他这个学士当当。却被武则天拒绝了,原因正是他一嘴丑牙!
    也难怪,整天看惯了张易之兄弟等美男子,宋之问还真不能入武则天的法眼。
    眼看武则天这条道路走不通了,宋之问只好攀武则天的宠男张易之。加上当时的大风气影响,他一步步地走向坠落的深渊。
    现在武则天要开诗会,宋之问很高兴,这也是他在武则天面前表现的好机会。
    他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进了皇宫。
    与他一道,各位大人才子们涌入与他一道,来到皇宫里,分宾主落坐。先是向武则天,也就是当今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陛下敬了一杯酒。然后君臣寒喧了一会,诗会开始了。
    太监拿来纸墨笔砚,执掌诏命的美丽少妇上官婉儿,在一旁监督。
    宋之问拿起毛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首应制诗。
    写完后吹了吹墨迹,再观看其他大臣,有的才落笔,有的还在思考,他神情出现得意之色。
    其实纵观宋之问一生,留下最多的就是应制诗,这在唐朝诗人中也是罕见的。但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诗还是他贬谪岭南时一首《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他贬谪泷州逃归途中经汉江所作。虽然他以前写了许多诗篇,华丽无比,但多是空洞造作。唯独这首诗生动自然,同样也是一首著名的唐诗。
    宋之问又看了看自己写的这首诗,脸上的笑容更盛。
    一会儿所有的人都将诗写好了,交到武则天手上。武则天嘴向上官婉儿努了努。虽然这个赫赫有名的女皇上了岁数,可令人奇怪的是她到了晚年,嘴里掉的牙齿居然重新长了出来。加上她善自涂泽,连左右都不觉得她开始衰老。
    但毕竟上了岁数了。就是毛笔字看起来,也很吃力。现在许多公文都是旁人代读,她听后再作处理。
    现在她让上官婉儿来品评这些人的诗作。
    这个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大臣文人上官仪之女,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但这个女子才华过人,很快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并且这个女子做事果断。当年太子李贤与她还有着一段情义,可后来为了前程,她果决地写下了置李贤于死地的废黜诏书。
    但在前几年,她看中了张昌宗,两个人正在床上做事,被武则天看到。武则天大怒,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婉儿的梅花妆。
    可这个女子很有手腕,没有多长时间,再次赢得武则天的心。
    现在她看着这些诗文。本来她就有才气,一边看,一边将看不顺眼的诗篇往地上摔。也不顾这些诗人的感受。连宋之问都看着她的小手,心想:我的姑奶奶,你别扔我写的。
    越扔越少了,最后上官婉儿案前只剩下几篇诗作。上官婉儿再次将这些诗篇打开看了一下。想了想,居然再次开始扔了起来。最后让大臣大哗的是,上官婉儿竟然将所有诗篇都扔到地上,案前一本都没有留下。
    宋之问这下不服气了,他站了起来问道:“上官诏命,虽然应制诗很难出彩,可今天是品评谁是第一,不管是好是坏,总有一个第一吧。现在上官诏命将所有诗作都扔了,那么谁是第一呢?”   

第十二章 少年
    面对宋之问的疑惑,武则天只是一笑。她嘴角再次一努,一个公公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几张纸,开始宣读。
    原来是狄仁杰写来的一份奏折。
    这一次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时太子不行,武则天命狄仁杰知元帅事,右丞宋元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带领大军出征河北。
    因为狄仁杰已经老了,所以不得不乘轿而行,大军先行开拨。就在他出了洛阳,经过偃师县时,听到路边小河旁传来一阵笛子声。一开始还认为笛声粗鄙,并没有注意。可随着离笛声越来越近,却听出这笛声虽然粗鄙,可听了却让人有一种想要呐喊,想要咆哮的感觉,就象黄河在激涌奔腾,在怒吼低回。
    狄仁杰就感到好奇,命令轿夫将轿子停了下来。寻着笛声走过去。让狄仁杰三人感到惊讶的吹笛子的人,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这个少年此时盘坐在地下,在他不远处还有一头水牛吃着半青半黄的青草。原来是一个放牛郎。
    这放牛郎乌黑的头发披散在肩膀上,一身粗布衣服,显示着这个少年家境并不好,可这个少年盘坐在地下,嘴里吹着笛子,一只脚还放在河水里,意态自若,神情之中有着一种说不出飘逸的味道。
    如果到此,事情也就结束了。天下那么多姿质好的少年,狄仁杰也不可能一一顾得过来,况且河北黎民百姓还等于他带领大军前去拯救。可这少年前面还有一块画板,因为家境的问题,画板上的纸张很粗糙,他身上还有一支毛笔,但也因为用了很久,都秃了头了。至于砚只是一块青瓦。
    狄仁杰微皱了一下眉头,他自己本人画功并不是很精湛,至少不能称为一个高明的画师,可因为阎立本救过并保举过他,因此他对图画平时也有所关注。这个少年用这种毛笔作画,效果将会严重打了折扣。
    不过这少年青衫粗布,现在都进入了秋天,还赤着双脚,不用说,家庭贫苦,能用起笔墨纸就不错了,那有条件挑剔?
    少年看着这张纸,一边吹着笛子,人却似出了神似的,一行人走过来,少年浑然不知。
    少年终于将这首曲子吹完,叹了一口气,说:“哎,到底我没有经历过军旅,画不出那个真髓。”
    说着拿起笔再次在纸上涂抹。
    古怪的乐曲,古怪的少年。很有噱头,四位大臣便向纸上看去。
    少年开始在纸上用侧锋破皴,随着他笔势起伏,一幅画渐渐完成。虽然这时候还没有破墨与泼墨,但图画的整形造型已经展现出来,一行崇山峻岭,稀疏地生长着几株松柏,在一条山道上还有一个山民挑着一担柴向山上行去,但这个山民衣服略略有些褴褛。
    在近处,一个威武的将军,从画角中闪出,似乎向图画中行去。
    狄仁杰眉头再一次皱起,国画自顾恺之后开始大成,要素在意在神不在形。有人说“张得其满,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因此国画第一要素就是“神思”。象顾恺之所画的裴楷像,裴楷的脸上长着三根胡子,实际上裴楷本来脸上却没有这三根胡须,但加了这三根胡子后,整幅画像顿时显得神彩奕奕,这就是所谓的神思。
    再比如,他的恩人阎立本所画的《历代帝王图》中的司马炎,司马炎那个鼻子很大,在整幅图画中十分地突兀,用这一点显示司马炎的深沉,有度量。但事实上真实生活中,没有那一个人鼻子有这么大的。
    这个少年笔法很老到,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从他放下笛子开始,他笔就没有停止过。笔法的熟练程度都让人忘记了他是一个少年。画法极为繁琐,一会儿中锋,一会儿侧锋,就是破皴的手法都有好几种,有的破皴手法连狄仁杰都没有看到过。笔势更是时疾如奔龙,慢如老骥。
    但有一点,他刻意追求事物外形相像。
    真是一个奇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