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钦州就没有见过这个天,猛地从温暖的岭南一路不停向北。根本就没有适应过。到了黄河一带,更是冰天雪地,几乎所有的人都缩在马车里不肯出来。
    但李裹儿没有回答钦州,反而抱怨京城天气冷,也说明李裹儿在钦州日子过得很逍遥。
    李显捏了捏鼻子,本来看到她皮肤晒得有些黑,说几句宽慰的话,说不出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城中走去。
    王画忽然在人群看到几个人,他大步跨了过去,看着其中一个首领模样的人,问道:“阁下可是吐蕃的使者悉董热?”这些年,吐蕃人对唐朝各个战役中,胜多败少,如果不是论赞婆之变,见到唐人都敢以上国居之。就是这样,两国形势也与唐初大不相同。当初吐蕃为了求亲,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唐太宗才勉强答应,还要从各国使者中让他们自己决出胜负。现在求的是真正帝室之女。李显居然答应下来,也没有苛刻的要求与刁难。这也是国力不同的结果。
    悉黄热前来唐朝,态度不敢说倨傲,也是矜持的。但王画因为刻意派人关注了此事,毕竟嫁到吐蕃受罪不说,一嫁再嫁,让王画很担心小金城能不能受得了,无意中听到很多消息。这场联亲也有它的内幕。后来史记对这段历史记载有些混乱,于是连白胡子老公公都出来了。因为这一说法,是前些年芒松芒赞曾两次派人到唐朝求亲造成的。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一是不想被唐朝管制,于是多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二是因为文成公主带来的文化,为吐蕃进步做出贡献,垂涎中原的文明,因此想用联姻带来更多的好处。
    但这一次联姻用意更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发起人是吐蕃老太后,摄政的没庐氏主使的。这个小屁孩现在地位不稳,加上这几年吐蕃牲畜多遭瘦瘦,想通过这次联姻巩固他的地位。因此,不但带了一千匹马前来求亲,还从可怜巴巴的国库里抽出两千斤黄金作为聘礼。
    如果不是对后来历史的掌握,王画也会赞成这场联姻的。现在联姻,无疑对吐蕃是雪中送炭,至少是对那个吐蕃小国王与他的母亲雪中送炭。舍去一个女子,除了那个高贵的皇家身份,换来千万家庭的和平与幸福,对两国百姓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关健不是,昭君出关汉朝与匈奴人化干戈为玉帛,是昭君的功劳吗?不是,是让汉朝硬是打服了,就是没有这场和亲,匈奴也不足以为害。文成公主和亲,后来吐蕃人就老实了吗?也不是,依然没有老实,川旧雄兵多次碰撞,撞得而淋淋的后才真正老实下辽不,让一个弱小的女子,在蕃外受人凌辱。就不是公主又如何?
    总之,王画对和亲十分反感。更不要说小金城平时对他崇拜与依赖。
    悉黄热不敢对王画不敬,再矜持也不行,这个主是不好惹的主。很恭敬地答道:“正是
    说完了,他还在人群中寻找,正看下来好几个女子,那一个。是以后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
    “悉黄热,恕在下无礼,询问一句,吐蕃为何要请求金城公主下郴。
    “两国有了联亲,可以重温昔日吐蕃与唐朝友好的关系悉黄热毫不迟疑地答道。
    “逻些城可有京兆繁华?。
    “没有悉董热开始听出王画话音有些不对,不过还是小心翼翼地答道。
    “金城公主身份尊不尊贵?”
    “尊贵。”
    金城公主生父本来就是李贤的儿子,这层关再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李显收养了金城,在宫中对她十分宠家,连某些庶出王妃所生的子女都不及她。不然也不可能让她舁府。要知道开府这件事发生时,与吐蕃求亲半点关系都没有的。
    不过这个,关系也让人糊涂,因为按照辈份来说,金城公主是李显的孙儿辈。但这笔糊涂账,李显没有亲口承认金城公主是他养女,也没有大臣傻儿不叽地追问。就象王涵与王画关系一样,都知道这回事。但关系不公布,别人也不好说。可实际上的地位,大家都知道。
    “既然你也知道金城公主的地个,也知道我们大唐陛下不惜降尊屈贵,将宠爱的嫡亲公主下嫁到你们吐蕃。如果我以后听到公主殿下。在你们吐蕃受到不好的待遇,或者你们吐蕃继续骚扰我们大唐,我将不会顾陛下意见,也要兵踏你们的逻些城!”
    “王画”李显低喝了一声。
    两国联亲本来就是想避免战祸发生,何必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不过王画集旨也是好的,所以也没有说过份斥责的话。
    王画心中更失望。
    本来李显的懦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兵出洛阳成功的话,手掌大政,李显不敢反对,何不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唐朝来?就是后来到了滑州后还存在着这个梦想。但看到韦氏地位稳固下来,终于这一点想法也丢弃了。才重点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以备不测。
    他没有说什么,继续来到皇宫。
    李显在皇宫中备了一些酒宴。没有宴请其他的大臣,这是一桌家常宴。无疑也透露出已经有了将李裹儿下嫁给王画意思了。入席的也只有李显、韦氏与上官小婉还有长宁公主、李裹儿少数人。还有一年时间,王画很怀疑能不能平安渡过小还有李显与韦氏的诚信。
    但王画没有吭声。
    无论力量怎么发展,他在政治上现在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不能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
    在席间,李显与他交流了许多钦州的事,王画也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李显忽然话题一转说道:“王卿,夷洲之事,让联现在很苦恼,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夷洲?王画悄悄看了一眼韦氏,看到她面沉似水,居然看不出一丝表情。已经在最高权位上呆了好几年,这一点养气的本事还是有的。
    其实解决夷洲不难,主要是争议。
    王画那种治理夷洲的办法也是不对的,不过他料到因为离中原近,早迟让朝廷发现。因此也没有打算真正治理。后来欧洲的殖民地比中国的羁糜政策又要高明一点,但也不是长久之计。要么就象英国统治印度一样小几千人硬是将几千万百姓奴役,可一旦百姓崛醒,马上就推翻了。虽然大多沾着二战的光,可不能不与人口基数有关。还有一个地方,人口基数跟上了,但血缘混乱了。
    美国。当地的土著人杀得差不多了,可来自国家太多,有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爱尔兰的、荷兰的等。没有了一个准确的归属国,因为统一之下,也失去了宗主国的方向。
    所以王画大量迁移唐人,一是为了便于控制统一,二就是为了不忘记这个根。而且他在大洋洲与各岛上开始推广教育,还是很活泼的教育方式,但对这个根的教育却是唯一死板的对象。
    他答道:“陛下,不难,只有一处有些困难。只要迁移一批唐朝百姓过去,然后恩威并用。不服的可以用军队镇压,对于安抚的可以用王道化之,使他们开化,主动服从唐朝管理。也就是分而化之。用岛上的原住民对付岛上的原住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难的就是那一个百姓愿意前去?”
    与王画”他动援了亢数百姓,唐朝也能动援百唐朝政府肥旧那样,提供百姓所有的衣食住行?然后利用巧妙的经营,再将这个补贴赚回来?这是不可能的。
    要么就象王画手下那样,大肆捕杀,可杀过后挪出来的空间。立即有百姓耕种。这才是捕杀的真正意义。不然将所有岛上的百姓杀完了,自己也折损了大量士兵,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唐朝现在头痛的难题。岛上数千精兵。士兵不少了。可关健他们不是去杀人的,而是统治的。这才是为难的地方。
    李显想了想,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朝廷强行将百姓押往夷州,那是不太现实的。如果仅凭鼓励,更是一纸空文。就象王画,在钦州还不是在海外,接人都接到长江了一路提供所有的衣食住行,到了钦州后马上有就工作做,有田耕。在没有得到收成之前,王画一直变向贴补到收成之来。但过去了多少人?虽然几十万十分可观,但唐朝有多少流民逃户?如果放在洛阳,不用接,也能涌过去五十万一百万的百姓。更不要说落后,还有许多危险的夷洲。
    不然朝廷为了流民逃户,三番五次动援前往宽乡,都没有那么困难了。
    他在惋惜,王画也在惋惜,那么好的一片地方,就因为韦家的贪婪,糟蹋了。
    李显将话题再次一转,问道:“王卿,你说的那个自令海峡有没有误?”
    王画听到一些,但知道得不多,只知道唐朝派了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