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唐-第9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没有将西北真正交出去之前,就是孤身进入长安,李旦父子也未必会敢留下自己。
    不过既然合作了,这一次李隆基多次公开现身,他孤身回去还好办一点,带着两个女眷回去,更招人眼。
    但没有想到李隆基刚进入岐州,就被韦氏派出去的人看到了。
    立即回来禀报。
    韦氏确实了这个消息,脸色沉得象夜空里的墨云一般乌黑。
    这时候韦巨源开口说话了:“太后,不要担心。虽然王画将相王家的小郡主留在灵州。然而他们中间产生过很多误会,一时半会很难化解。再说,相王与太平公主心智深沉,王画如果有这份野心,他扶助相王,不如扶助谋反的逆太子。但是相王……”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
    既然他们都找到了王画,也说明了他们有铲除韦党的想法了。
    韦温再次进言道:“太后啊,当断则断,不断留下后患。”
    韦氏咬了咬牙说道:“杀。”
    这是她第一次明确表态,要击杀相王与太平公主。当然事非小可,也要等李隆基回来才能发作。
    开始做严密的布置。
    这一次做得很秘密,不过有一个人心中产生了疑虑。兵部侍郎崔日用,这是一个很狡猾的人。如果参与此事成功,韦氏登临帝位,自己固然荣华富贵。可是最贵的是韦家数人,自己兵部侍郎了,能进几分?
    而且他直觉到韦氏虽然掌控了朝堂,然而根基没有稳定,就立即仓促地下此决定,未必是一件好事。
    这时候他耍了一个花招,也私下派出人,查看李隆基,看他的脸色。
    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没有多久,下人回来禀报,李隆基脸色很好。当然了,换取了王画支持,大事可成,这一回再也没有上次回来时那种忧心仲仲的样子。
    他更感到其中有些古怪。
    况且他在兵部,知道许多关于军事上的情报,虽然扶持李重俊比扶持李旦父子更有利,可是他也知道李重俊在西北做了一些让王画很失望的事。
    于是下了一个决定,决定将这件消息通知李隆基。
    不过眼下京城里韦党为了对付李旦与太平公主,密布了许多探子,他也不敢面见李隆基,甚至都不敢让下人与李隆基接近。
    想了想,找到宝昌寺的僧人普润**师。
    这个大和尚平时因为崔日用的夫人进香,献了许多香火钱,与崔日用关系很亲密。
    而且现在僧道很多,他们交游广泛,就是他接近李隆基,也没有人会注意,顶多以为普润又去骗李隆基的香火钱罢了。
    不过普润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吓得毛骨悚然,开玩笑,自己那有什么功力法术,如果让韦氏知道自己通风报信,死得会很惨。但这个大和尚心思缜密,他想到了风险,也想到了前景。如果此时自己出手相助,以后李旦父子登顶,会有多少香火钱,想想就流口水啊。
    于是用了一些手段,秘密地找到了李隆基。
    李隆基听了这个消息,脸都吓白了。他可没有王画的本事,从长安城中杀出去。
    现在一家子除了妻子妹妹外,其他人全在京城,手中也没有什么兵权,就是从潞州带过来的几百壮士,还不敢现身。如果韦氏动手,全家上下会死无葬身之地。
    怎么办?
    李隆基望着窗外的天空,天空中云彩轻盈,一团团地,然而在李隆基眼中看起来,它们象刀,象剑,象万马奔腾,似乎带着无数的喊杀声,刀光剑影,向他扑过来。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日三变
    第一百二十八章一日三变
    李隆基立即找到自己父亲与太平公主商议此事。
    现在的李隆基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青年,但他的经验,还不足以独力一人支持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李旦与太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也十分黯然,如果韦氏现在就发作的话,自己前景都不美妙。虽然终于让王画支持了,可是在王画没有抵京之前,自己就被韦氏害死了,什么也都完了。
    李旦将前后想了一下,说道:“我们还有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王画为了吸引太后的注意力,大军东进,只有血营大军东进,太后必然紧张。近十万血营大军,那才是她的真正心病。本来王画手中有皇太子,可以张扬道义,如果再次我们被太后杀害,那么太后更加失去了道义。此涨彼消之下,对太后十分不利。”
    李旦说得也没有错。血营不出兵,韦氏还在心中存在着一丝幻想,想利用李裹儿,拉拢王画。
    一旦出兵,这份幻想破灭,甚至韦氏不但不会对李旦父子下手,相反,为了安抚内部,韦氏还有可能会对李旦父子进行拉拢。
    但这份可能是寄托在王画出兵的速度。
    如果现在血营就出兵了,危机就解决了。如果血营迟上十天半个月才出动军队,到时候什么都结束了。
    因此,李旦知道其中的关节,却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
    这个就象后来的足球淘汰赛,自己踢完了比赛,但能不能升级,却要看别人的脸色,这是很不保险的。
    李隆基说道:“我们通知王画吧。”
    尽管韦氏有可能派了人监视了李旦一家与太平公主一家的去向,但李旦与太平公主手下都有一些力量。诛灭韦氏无能为力,可是派一个人潜出去,送信给王画,却不是很困难。
    太平公主立即说道:“不可,可以派人送信给王画,说我们答应他的条件,但不可以说出眼下京城的时局。”
    “为何?”
    “我不知道这一次王画为什么转变态度,但有可能是李重俊太子在灵州不安份,让王画感到失望,这才使王画改变主意的。可为什么他要求迅速出兵?正是因为害怕太后对我们威逼,又不知道我们手中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如果我们被逼兵变,成功了他失去了一次主动与我们交好的机会。失败了,也是我们先出兵的,对损害太后于事无补。但他知道我们的情况后,而且是太后主动对我们产生杀机,那么他就更加得了讨韦的道义。也许会改弦易辙。因此,我们只有等。”
    “基儿,你姑姑说得对,”太平公主的话深得李旦的赞同。
    太平公主又说道:“我马上回去,带宋王到终南山踏青。”
    踏青?李隆基愕然一愣。
    但随即就明白过来。宋王也就是原来的寿春王,李隆基的大哥李宪李成器。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李隆基善画墨竹,李成器善画马,而且精通音律,尤其是对西域龟兹乐音很有见解,曾做过杨贵妃的音乐老师,张祜有一句“花深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便是描写杨贵妃偷偷将李成器喜欢的一支玉笛拿出来吹的情形。
    很是生动。
    但他为人忠厚老实,在李隆基砸王画店铺的时候,正是李成器前去劝阻李隆基的。
    太平公主这样做很有深意。
    李隆基因为王画的吹捧,以及太平公主的赏识,在李旦诸子中虽为第三子,可隐隐立于群子之上。又是李隆基前往灵州的。因此韦氏想动手,只有等到李隆基回来。
    如果太平公主将李隆基带到终南山,视必会引起韦氏的警觉,有可能立即撕破脸皮,不顾大庭广众之下,在城门口将他们阻拦。带上李成器,负作用要小一点。只要不引起韦氏的警觉,太平公主前往终南山踏青,也是很正常的,多则五六天,少则一两天,也不是太平公主一个人这么做,现在三月初至,春意正浓的时间,许多达官贵人前往终南山踏青。甚至终南山脚下,还有许多皇庄以及大户人家的庄园。
    这几天韦氏还能等得起。
    但这一步却是一个妙着,又没有因为带上李隆基引起韦氏的警觉,同时李成器却是正牌的李旦长子。在武则天立李旦为帝时,曾经让六岁的李成器为皇太子。后来他相让于李隆基,还获得了一个美名,让皇。
    带着李成器,就等于带着一个大义在身边。
    也不是太平公主出了城就安全了。出城同样不安全,尽管她铺张浪费惯了,出了城后,有大批随从,也没有人怀疑。不过还不能居于一处,行踪安定下来,如果动用军队,还会万劫不复。因此出了城后,又要行踪不定,又不能做得太过份,引起韦氏的怀疑。
    当然最好一个理由,就是进入终南山狩猎。
    因此,这个尺度必须把握好。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韦氏也害怕万一伏击不成,让太平公主与李成器借助大山之险,逃出生天,那么她只有等待。
    这样,又拖了数天时间。
    太平公主这一个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