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以大军遥在外,军纪难肃,且奏事蹉跎,委决延断,为理由,有意在军中改革监军制度,改军容观察使为护军中尉,并且由兵部派遣军都虞侯,以监理法纪。顿时朝野一片哗然。
    但结果出人意料地是,最先站出来反对的,却是西北朝的当红炸子鸡——大小李宰相之一地李,此君坚决反对将中使监军变成一种常设官,并且直言不讳的指出这些中使,权限太大,本来只是承旨宣抚军队,沟通皇帝和将领的纽带,最后却借着可以向皇帝打小报告的机会,狐假虎威向主将勒索好处和权利,甚至可以轻易影响和改变主将的决策,却往往事后无须承当责任。
    并且援引了边令城败坏国之干城,陷杀高、封二帅,间接导致哥舒元帅败亡,以及当年一带名将王忠嗣被索贿不成的内官落井下石的先例,在西北系引起无数共鸣,直接就在朝议上冻结了此事,由此,也让那些内侍恨的咬牙切齿的。
    但这位语不惊人不罢休。随即反而又援引龙武军的特例,建立三差一选制度。
    所谓三差一选制度,在营以上由中军派遣随行参军,以备参佐;在团以上由法曹派遣的军法虞侯,以纠检风纪;在队上差遣以武学出身的见习士官为领副,这样百战老兵出身的下级军官,达到一定层次,就有机会选如武学再教育,而外派的间隙士官,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可以转正;这种相互身份转化,消除一些实战派和科班派的鸿沟。依靠这三差遣,虽然龙武军诸部常常天各一方,又常常就地扩充,却总能牢牢掌握军中的动向和保持军队结构的相对稳定。
    一选就是,在火以下,让士兵自选管理饮食的专人,比同火副算是半个官,也算是小小的自治精神,龙武军的食料和饷钱是分开管理的,中间尽量减少过手的环节,象各种饮食用度,都是通过军下诸曹,直接发放给各火选出来的管理士官,而军饷则是以存取形式,由随军的飞钱商号合作背景的老军互济会和合作社,来发放日常钱和战务津贴,还可以提供一些小额的透支和低息借贷,这样运做下来,维持军队所产生的现金和物流量其实都很小,可以尽量减少舞弊贪墨的机会,以及高利贷、滥赌对士气产生的影响,增加军队袍泽的凝聚力,又能减少因为人为的亲疏远近,造成的各种小山头主义的后果。
    这么一来,虽然牺牲了一些传统的效率,但不可否认对士兵的士气和军队归属感,很有好处。龙武军创立以来,虽然时有供应跟不上或是发放拖延现象,基本没有出现什么闹饷或者是患不均的事端。
    另一方面来说,龙武军的福利和伙食都很丰厚,将官都自有身家或者是世家子背景,多数不屑于按照惯例去克扣那点士兵的人头钱。也不需要特别打点什么部门。相比之下那些西北边军出身的藩镇军、地方出身的守捉、团练兵就可怜的多了,一般只有主将直属的亲军,才有足额全份的配给,吃空饷和抽头现象,哪怕在号称劲旅的朔方、河东两大军事集团中,也屡见不鲜,只不过是多或少的问题。
    结果就把火烧到了龙武军的一亩三分地,本来天下大乱,各地自募自守,原有的军制大乱,亢官亢兵成灾,到处流窜,各种名目的权设、兼理、同制、检校官遍地开花。有人拉了几百人的秆子,也敢自称中郎将的名号,相比之下,龙武军体制内的一点小动作,不算什么。
    再加上,
    最近有人,借朝廷大比,天下学子大量聚集京师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恶意吹捧龙武军的存在,什么禁中第一军,无冕节度使,军中之军,国中之国,战绩和实力亦被夸张的宣扬和传唱,一些本来属于低调处理和隐匿的事也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特别是关于军队体系中,有勃于传统的改制和变化,成为朝野流传争议的话题之一,哪怕是细微之处的陈年琐碎,也被翻出来,讨论其背后的意义。
    一时间,竟然被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第三百零七章 思变

    撇去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不说,
    在我偷懒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东西也不少,由襄阳的快船一并过来,主要是
    来自蜀地的汇报,现在蜀境的情况还算好,虽然连年用兵,征发不断,但堪堪
    也维持了一个大致稳定的局面。
    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那些事,并不是破坏整个社会基础,或者整个阶层,只是
    很有改良色彩的的损害了传统利益而已,至于我和地方上的那些杯葛恩怨,实
    在都处在一个传统的潜规则范畴内,在老皇帝他们眼中还上不到什么台面,用
    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来说,就是属于争权夺利性质的,非不可调解性的人民群
    众内部矛盾。
    因此,我和那些蜀地大族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可调和的因子,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按照惯例北方战乱不止,无数人流利失所,而在这种
    情况下,那些拥有大片山林田地的世家豪族,只要付出极其低廉的代价乃至不
    需要什么,只是付出给口饭出的许诺,就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送上门来的人口和
    资源。
    但是流民大营的确立,无意横空剥夺了他们凭空飞来一大笔人口财富,这样也
    就算了,流民很多,以后还会更多,但是我建立的这种东西。借鉴了现成地劳
    动密集型企业管理制度,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粥放赈安置,而是一个行之有
    效的经营体系,随着生意越大越大,把越来越多人的利益和身家都紧密结合在
    一起。
    甚至连地方上因战争飞涨的物价,反成促成了流民大营和相关工场的兴盛,连
    成都附近乡里百姓市井小民,都开始大量进入工场做事。理由很简单。流民大
    营及相关工场发给的都是帛布米粮的实物酬劳。按照生手、学徒工、正工到熟
    练工、技师地三六九等,还有相应地待遇和配给。既要驱使人给你做牛做马,
    也要给他们一点微薄地希望和前景,只要细微处一点点的投入就足够让他们满
    足上很长一段时间。
    在许多人看来,这种的生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虽然苦累了点,但包吃包
    住。病有人医(虽然只是小白鼠性质的临床试练),年节时令,还有各色的福
    利和活动,由命的日子,
    倒是让人安心地多了。
    以至于他们蓄谋已久的扩张,到头却发现是门可罗雀,甚至为了与流民大营竞
    争,还要提高成本和待遇来确保自己的农户不流失。当然。面对军队和官府背
    景的存在,这种竞争从头到位都是相当无力和倒向性的。
    如此下来,能够看到机遇和前景的人。自然改弦更张,放下身段也投进去分一
    杯羹。而觉得平白受到损失的人自然也不甘心,要生出种种事来。而且理由也
    很充分,所谓农耕为本,在传统观念和势力中还相当有市场,自古以来最有效
    的治理方式,就是人口都束缚在土地上。
    大多数地灾荒和人口损失都是由一串连锁反应地造成,往往是发生了天灾**
    后,由于交通限制和官僚体系的懈怠拖沓,对灾情的疏导和处理不力,造成灾
    害后果地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逃亡,而死去的人没能的到处理,往往又变成
    大范围的瘟疫,进一步造成死人和逃亡,而逃亡的人多了,消耗光了携带食物
    和财产后,就变成新的社会动荡的根源,开始为了生存抢夺富人大户,乃至官
    府的库存,于是农民起义的火苗出现了。
    战乱也是一种催化剂。
    用本朝那位太祖的话说,“无产阶级是最坚定的革命者”,当无产阶级的到一
    无所有的,只剩下朝不保夕的烂命一条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敢做的,没有什
    么是不能被舍弃,只要一个契机一个导火索,就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当然这一点关键,老皇帝多少明白,中书门下的那些大人也明白,被损害的地
    方世家豪族的那点私心,就在以国家大局为重的名义下,被很华丽的无视了。
    这些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前大规模修缮水利工程和优选良种作物、新式农
    具推广计划的投入,也逐渐越来越明显的收到了效果,连续数年蜀地都是一年
    两季三季的丰而大熟,让明明一直大量直接负责供应西北诸道的成都府,米价
    居然还低于传统的粮仓所在——淮、扬、青、徐等地。
    在这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