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失去北方地区,仅剩下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后,能征到这么多税,其实已经算是官员用心了。

但是这些钱是大大不够用的,湖广的税赋被左良玉截留,朝廷也不用管左良玉的兵了,但是江北四镇的胃口也不止这么点钱,而朝廷还想着秋粮下来后给皇帝选秀,整修宫殿呢。

因此秋粮没有下来前都盼着秋粮,秋粮下来后,反而觉得更缺钱了。

江北四镇立刻闹着要朝廷将他们的兵饷缺额补上,他们说朝廷缺他们三百万两,可是朝廷官员按照他们四镇统计的兵额也不过缺两百万,如果按照朝廷给四镇定的兵额,其实早给他们发超了。

不得不说四镇其实有些欺负朝廷,这才是跋扈。

于是立刻就有文官站出来反对,说杨潮至今一分钱可都没要,四镇也该为朝廷分忧。

杨潮对四镇也有些不满,杨潮可不相信他们搜刮到的钱只是朝廷给的那几百万两。

他们坐镇江淮,别的不说,光是盐业,每年就是千万的利润。

宋应星记载“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

两淮盐商的资本三千万两,光是放贷的利息就有九百多万,而放贷只是盐商的副业,主业盐业的利润恐怕难以估计。

江北四镇什么都不用干,包庇盐商贩卖一些私盐,每年分个三五百万两都不是问题,而杨潮收到的消息,恐怕四镇真是这么干的,坐镇淮安的刘泽清凭什么大肆招兵买马同时还能大兴土木,他要是缺钱才怪呢。

但是朝臣更多的还是希望朝廷将银子拨下去,安抚军阀是一方面,恐怕私底下的回扣,也是少不了的。

明明知道军阀和官员都趴在百姓身上吸血,偏偏杨潮此时还不能动他们。

尤其是军阀,北方的情况一直在变。

杨潮南下后,从临清到扬州都留下自己的人,给他们配备了大量战马,不要他们打仗,就让他们搜集消息。

杨潮现在掌握的消息,比朝廷更快,更准确。

但是消息依然很模糊,因为条件限制,官府的驿站早不通北方了,杨潮最大的消息来源其实是通过一个个逃难来的难民带过来的。

河南的难民无疑是最多的,而河南也是最乱的。

本来长达十多年这里就是农民军和官兵拉锯的战场,李自成攻占北京后,这里的官兵几乎都投降了,可是李自成退出北京后。

很多官兵就再次反了,杀了李自成派来的官员,再次打出了大明的旗帜。

河南各地的土贼也乘势拥起,如刘洪起据汝宁,韩甲第据许州,李际遇据登封,李好据裕州,刘铉据襄城,“分辖各数百里,拥众各十余万”。这些人有的是当地的豪强,有的是无业的好汉,当年农民军和官兵在河南大战的时候,他们就趁势而起,为求自保组织团练。朝廷胜利后被朝廷诏安,李自成打赢后就归附李自成。这次李自成失败后,他们再次揭竿而起,打着杀贼报仇的旗号,吸引对农民军不满的百姓,再次表示拥护朝廷。

满清也不会放弃和那,任命杨方兴为河道总督,苏弘祖为分巡河北道,申朝纪为分守河北道,罗绣锦为河南巡抚,任命祖可法为河南卫辉总兵官,金玉和为河南怀庆副将,这些文武官员带着八旗兵招降明军,已经控制了河南黄河以北地区。

河南就被地方团练武装,明军官兵,农民军残部和满清四方实力占据,极为混乱,各路武装抢掠无度,民不聊生。

山东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官兵、农民军、满清和地方团练交织,但是满清慢慢占据了上方,值得一提的是,帮助满清迅速取得优势的,正是小朝廷想要册封的吴三桂。

山东河南都跟江南临近,所以收到的消息还准确一些,至于更北的地方,就所值有限,杨潮只打听到一些非常不确定的消息,有的说清军追击李自成到了山西,有的说清军已经进入了陕西。

必须得到更准确的信息,那就必须在更被的地方建立信息站,但是如何渗透到北方去,这是一个难题。

朝廷最近的一个议定,引起了杨潮的注意。

小朝廷终于决定要向满清派出使节团了。

联系满清联合平贼,这个主张一直都是史可法坚持的,但是杨潮却一直反对。

但杨潮和史可法之间却没有私人矛盾,相反杨潮对史可法一向敬重,知道这是为数不多的清廉官员,甚至史可法都是在杨潮力争之下才当上首辅的。

当时争当首辅的人可不少,福王监国时取得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头衔的马士英是一个,做过朱慈烺讲官,被封为太傅的王泽是一个,甚至连勋臣刘孔昭都争做首辅。

刘孔昭首先就被文臣联合压了下去,搬出祖制没有勋臣做首辅的说法,而马士英也因为福王一时低调了不少,最后在杨潮支持下史可法压过了王铎成了新任首辅。

所以杨潮跟史可法只是政见不合而已,而皇帝显然更信任杨潮,已经否决了这个提议,而且不准再议,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又同意了。

杨潮决定操作一下这件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节使节团

使节团定下的团长是陈洪范,此人是一个武官,最初是在熊文灿部下,后来跟着左良玉一起作战,官至总兵官,但是因为战败的缘故,已经被罢官在南京赋闲。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运作一番,竟然当上了这个使节团的正史。

很快一个文官,安庆等地的巡抚左懋第听说了这件事后,上书请求随同陈洪范一起北上。

左懋第放着巡抚大官不做要去北京的原因很简单,他是北方人,他来南方做官不久,母亲安置在北京,结果母亲死去的消息传来,他是打算回去奔丧的。

这种出使北方跟鞑子打交道的事情,每人愿意去,这人主动请缨朝廷巴不得呢。

于是给他们加官进爵,进左懋第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进陈洪范进太子太傅。同时让左懋第负责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的秘密使命,希望左懋第联络上被朝廷认为忠心耿耿的吴三桂。

杨潮虽然无法阻挠皇帝的决定,但是私下里给使节团中塞入几个人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很快带有杨潮的人的使节团就出发了。

他们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蓟国公”吴三桂等人的诰敕,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并且打着“前往北京谒陵,祭告先帝;通谢清王,并酬谢剿寇文武劳勋”的旗号。目的则是同满清谈判,谈联合平贼以及疆土分割的事情。

十一月末,使节团北上。

十二月中旬才到了山东,而杨潮也受到了第一封来自北方的准确消息。

此时山东已经被满清完全占领,除了个别地方存在起义军外,明军基本投降。农民军基本消灭了。

临清也早被杨潮放弃,哪里只是作为一个桥头堡,距离江南太远了。杨潮没实力在哪里跟满清角逐。

山东之所有起义军存在,在于满清的政策。多尔衮看到他们很容易的进入了北京,几天之后就宣布让百姓剃发,结果不但京畿地区大乱,一度北京城外就到处是义军,连西山的煤炭都运不到城里。

山东更不用说了,反抗更是激烈,不得已多尔衮放弃了强行剃发的主张,才平息了民情。

剃发易服!

杨潮暗暗记住了这个信号。看来剃发易服比自己想象的要早,只是一度放弃了而已。

而且北方的反抗比南方丝毫不差。

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但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满清的进军十分迅速,追着李自成果然进入了陕西。

但也是刚刚度过黄河而已,战况还没有传回,也许传回了,但是杨潮的探子打探不到,毕竟杨潮给他们的要求是尽量隐蔽,安全第一。而且进入京城后,就不得明文传递消息。

十二月下旬,杨潮彻底收不到消息了。因为使节团进京了,而杨潮的探子隐伏了下去,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建立情报站,而不是急着传递消息。

杨潮知道满清和李自成分出胜负前是不会南下的,江南地区暂时还不会有战事,抓紧时间继续稳固后方。

练兵自然不能放松,杨潮的十万大军已经很严整了,一直坚持一日三练,每天饭食管够。每天每人还能吃到二两肉食,营养没有问题。加上严格的训练,士兵的身体素质比之八旗精锐或许稍有不如。但是比之农民军和明军士兵强了不止一分。

军事方面一切正常,其他方面还要杨潮操心。

董小宛坚持要去日本帮杨潮开拓贸易,杨潮权衡了下利弊,还是同意她去了。

同时将从荷兰人哪里接受的三艘战船派去给她护航,并且带上了三百精锐士兵保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