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豪格哼道:“你少说风凉话,你杀的人,比本王少不了多少。”

杨潮道:“我杀的都是仇敌,你杀的则是百姓。”

豪格冷笑着抬头看房顶,他实在没想到杨潮是这样一个天真的人。

杨潮也不由感叹,这就是农业文明跟游牧民族的区别啊,道德观念差异太大了,农业民族是一个生产民族,游牧民族则是一个劫掠民族,一个把劫掠、杀人当做最大的罪行,而一个则当成平常之事,甚至杀人越多的是越是英雄,越能抢来财物的,越受人尊敬。

“好了,别说废话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杀我?”

豪格觉得他跟杨潮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觉得这个人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根本就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物,他完全看错了,他能打败多铎完全是运气使然,而自己败于这种人之手完全就是一种耻辱,还不如早死了,他有些后悔来见杨潮了。

杨潮笑道:“杀你?怎么可能!杀了你,岂不是太便宜多尔衮了。”

豪格这才一动,多尔衮才是他心中的痛,换句话说也是他心中能成大事的人物。(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节平杨策

收到豪格战败的消息,多尔衮忍不住放肆的大笑起来,虽然还没有确认豪格是否战死,但是折损了这么多兵力,他就算活着回来又能怎么样,失去了这些心腹精锐,他已经彻底没有了威胁,成了一只没有爪子的老虎,回到北京只能任由多尔衮兄弟拿捏。

虽然那三万八旗精锐让他十分心痛,豪格带走的,可都是当年皇太极想方设法组建的精锐,那是八旗中最精华的部分。不提士兵素质冠盖其他各旗,其中的将领一个个也都是佼佼者,比如那个鳌拜,比如那个希尔格,多尔衮自认自己手中少有能匹敌他们的勇士。

但是当这么一只精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威胁,还是死了的好,只是一想到那个杨潮又杀了三万八旗精兵,多尔衮还是不由得感到齿冷。

想想快有十万了啊,八旗入关之后,除去死在杨潮手里的,包括病死的还不到五万人,而他一个人就杀了十万。

光是满八旗就超过了两万人了,扬州两战就是一万满八旗,这次豪格手里的满八旗占比更大,三万人中至少有一万人都是正宗的满八旗精锐。

满八旗总共五万多丁口,已经折损过半,竟然大都是这个杨潮所为,这仗实在是打不起来了,不怪那些旗主一个个嚷着要回辽东,不是他们鼠目寸光不清楚大明朝比辽东富庶一万倍的道理,而是他们实在不能接受手里的丁口折损,从而失去权力。

满清的形势远比杨潮想的复杂的多,杨潮只猜到多尔衮是用土地收买人心,当然这是主要的,但是多尔衮此举也是别无选择啊。如果他有的选,他绝对不会出这种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政策。

为了收买这些小主子,现在整个北直隶都民情汹汹。大小反叛不断,清军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战斗。

可以说如果有得选。多尔衮绝对不愿意用这种绝户计,这等于一下子将整个北直隶送出去了,如果不能打下更多的土地,朝廷手里的力量等于被大大削弱了,而朝廷的力量现在就是多尔衮的力量,多尔衮跟皇太极一样,可是一直在努力加强清廷权力的。

但是两次多铎被打败,折损数万兵力。第一次还好点,第二次就已经有大量王爷、旗主要求回辽东了,他们努力在各旗中制造出一种恐怖气息,大肆渲染那杨潮的恐怖,直把杨潮宣传成了李成梁那种恐怖人物,确实吓住了一大批意志不坚定的老权贵。

多尔衮想方设法的稳住局势,并且做出妥协,启用了豪格。但这些老家伙绝对想不到,多尔衮启用豪格,其实也是阴谋的一部分。并不是真的受迫于他们的压力,而这次阴谋的对象,除了针对豪格。还针对他们这些老权贵。

如果多尔衮的计策没有完美的执行,估计豪格一败,这些老权贵怕是又要鼓动八旗回辽东了,而且这次他们很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是现在那些旗主就是想要回去,怕是他们下面的小贝勒们也不会答应了,整个北直隶的土地都让各旗中的大小主子们瓜分了,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关内的地可比关外的地好,虽然肥力上比不上关外。但是都是开出来的熟田,气候也比辽东好太多了。庄稼一年两熟,这在辽东时候谁敢想。

多尔衮一石二鸟。借杨潮的刀斩了豪格,又通过汉人的土地,架空了老权贵,现在清廷中能制约他的人,多尔衮觉得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那么就可以启用一些以前自己不太敢用,对自己有些威胁的人物了。

多尔衮第一个想到的是洪承畴,入关之后,虽然在八旗内斗中多尔衮取胜了,但是面对大明朝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他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样的一个大国,治理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多尔衮他们在辽东积累的政治经验。

“老臣参见摄政王!”

洪承畴被皇太极收服后,一直都挂着闲职恩养着,作为投降满清的明朝最大牌的文官,一直只是作为一个旗帜,真要用还真没人敢放心,原因很简单,跟那些拖家带口整家加入八旗的辽东汉官不同,洪承畴是孤身投降的,洪承畴的老家还在福建,因此如果放出这个人,谁知道他会不会阵前倒戈有跑到明朝那边去了。

但是多尔衮现在不得不启用洪承畴了,大明朝的事情,还是让大明朝这种大官僚处理,来的更为合适。

不过多尔衮对洪承畴的行为举止还是很欣赏的,自从投降之后,一直非常恭顺,既不像那些包衣那么谄媚,也不像八旗权贵那么倨傲,这种不卑不亢,一副云淡风轻的文人风范,倒是很让多尔衮赏识。

“洪老大人免礼。本王请老大人来是有一事要请教。”

多尔衮态度十分谦和,做足了一副礼贤下士的架势。

“摄政王抬举老臣了,老臣一介朽木,何德何能敢让王爷请教。”

洪承畴显得谦卑有礼,只是话语谦卑,可是口气上却一点不卑下。

“老大人太谦虚了。实不相瞒,那江南之事,让本王食不知味,睡不安寝。敢问老大人可有庙算?”

多尔衮继续装学生,向洪承畴请教。

洪承畴道:“王爷可是烦恼那江南杨潮?”

多尔衮道:“正是。”

洪承畴道:“老臣有一策,可一举平杨!”

多尔衮顿时作大喜状:“敢请老大人教我。”

洪承畴抚须沉吟片刻:“曰抵头,牵尾,腹心发力!”

多尔衮疑惑道:“何为抵头?何为牵尾?何为腹心发力?”

洪承畴道:“江南形胜之地,若一头伏虎,徐淮为头,苏松为尾,金陵是其腹心!”

多尔衮点点头:“老大人所言极是。”

洪承畴继续道:“今江南与我大清若二牛抵角,我地大兵强,彼人众财雄,旗鼓相当,但若久持不下,则于我不利!故利在速战。”

洪承畴简单的分析了一下情况,满清占据地盘多,兵员素质也较强,但是江南富庶,更能持久相持。

“奈何江南乃一卧虎,首尾相接,手足相顾,难以一击而竟全功。”

多尔衮点了点头,事实已经证明,多铎两次出兵江淮都大败亏输,江南不是能够一举拿下的地方。

洪承畴继续道:“是故,我大清应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手足不能相交,然后一举击其心腹,然后可一举而下。”

多尔衮也觉得有道理,可是到底怎么办啊,大道理谁都会讲,但洪承畴就是不急着说实际的,这让他有些着急了,心里直叹这些明人说话就是喜欢拐弯抹角,先让人听的一头雾水,然后才给你解惑,这个毛病是他唯一不喜欢的地方。

洪承畴却不顾多尔衮的感受,依然慢条斯理说着,但是也终于说到了要害。

“如此,便应行抵头、牵尾之策,抻其首尾。徐淮为头,我大清故应于山东布设重兵,让其不敢分徐淮重兵南下,与我在山东成抵头之势。苏松为尾,故我大清应攻取闽浙两地,威逼苏松,牵扯其尾。若二策皆成,则急进金陵,可一举破其腹心。此为抵头、牵尾、腹心着力之策也。”

听完多尔衮不住的点头,心里暗叹这个老家伙还真是有两把刷子,难怪当年能够做大明经略,节制重兵攻打大清了。

但是其中些许细节多尔衮还拿捏不透,不得不一一发问。

“敢问老大人,若攻闽浙,那杨潮岂能不救?”

洪承畴笑道:“吾观杨潮此人,雄踞江南,早有不臣之心,我大清攻闽浙,必不救也。”

多尔衮拍掌赞道:“若果不救,则大计可成,老大人当记首功。奈何我朝新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