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鱼已经游来了,是撒网的时候了。
    13军89师有两个团的兵力,孤军冒进,向秀水河子方向扑来。林彪不禁心情激动,立即启动了战前部署。
    2月10日,他在法库指挥部电令梁兴初和彭明治:“这一仗关系重大,必须打得很艺术、很坚决,切不可鲁莽草率。务须严密弄清敌情,干部须亲自侦察地形,选择攻击点与布置火力,当面详细交代任务,切实做好联络,规定统一动作时间。一切布置好后,即行猛打。”
    林彪很少这么罗嗦。
    2月11日,13军89师266团踩着皑皑白雪,进至秀水河子,与265团会合,总共4个营的兵力。林彪立即命令梁兴初的1师和彭明治的7旅正式行动,要像包饺子一样先将这4个营紧紧包住。
    到13日,所属各部先后回报:全部抵达预定位置。
    “好!”林彪一拍桌子,“今夜22时发起总攻!”
    东北的冬夜是漫长的,而且寒冷。夜幕降临以后,天地之间一片清寂。
    22时整,信号弹闪着亮光升上半空,划破了死寂的夜幕。骤然之间,枪声四起。梁兴初带着1师全面开火,埋伏在另一面的彭明治率领7旅也及时打响了山炮。
    国民党兵此时如梦方醒,原来自己早已被装进了死亡之网。无奈此时受到林彪的两面夹击,仓促之中不知如何应战,慌乱中已退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
    民主联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步枪上的刺刀在冷夜中闪动着耀眼的寒光,短兵相接的巷战持续到14日凌晨。
    天已破晓,秀水河子战斗胜利结束了。
    这是林彪自进入东北后打的第一个胜仗,以伤亡771人的代价共打死打伤国民党军500多人,俘获900多人,另缴获各种炮38门,轻重机枪98挺,步枪790支,弹药7万多发,汽车32辆,电台2部。还有被服等其他战利品。
    国民党军整整4个营的兵力被歼灭于秀水河子。此时杜聿明正躺在锦州的病床上,他的痼疾肾病又犯了。但当他听到这一消息时,却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恐怕不是一个好兆头。”沉思半晌,继续道,“我军控制现有地区已属不易,竟遭如此惨败,看来想接收整个东北,已是非调重兵不可了。”
    杜聿明病恹恹地又躺倒了,未足两天,又接报告:新6军22师在沙岭地区遭到伏击,共伤亡674人。
    “什么?那是我的王牌军!”杜聿明“腾”地坐了起来,良久未语,又缓缓地躺下了。只是轻声地丢下一句话:“这个林彪不可小看呀。”
    杜聿明却不知道,此时的林彪比他还要痛心。
    沙岭之战是林彪未曾想到的。这一战发生于2月16日,即秀水河子之战结束后的第三天。当时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国民党南路的新6军22师,从沟帮子、盘山一带开至沙岭。进入了辽东地区吴克华的活动范围。
    吴克华得知敌军22师的66团和师教导营近3;000人已驻进沙岭村时,立即调动六个团的主力,拖着十几门山炮和野炮开进沙岭。实施包抄部署后,于当日黄昏发起进攻。怎奈廖耀湘的新6军乃是蒋介石手里的王牌军之一,号称“国内无敌”,拥有全套美械装备,大多数士兵都有三五年至七八年的军龄,抗战时曾参加过远征军,屡经沙场,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吴克华部与其初一交火,便落了下风。
    随后,新6军一面利用优势火力顽强阻击,一面构筑防御工事,坚守不出,直打到19日清晨,从盘山方向增援的国民党部队逐渐逼近。吴克华见自己部下已打得筋疲力尽,无心再战,只好下令撤出。
    这一仗,新6军共伤亡674人,而吴克华部伤亡却达2;159人,大伤元气。
    林彪听到战斗结果后紧锁眉头,闷闷不乐。本来秀水河子之战也只能算是小胜,而沙岭之战却是实实在在的败仗。
    但不管是胜仗,还是败仗,同样重击在杜聿明的身上。
    卧病不起的杜聿明不想再守在东北了。
    在短短的三天之内,他先是在秀水河子遭到林彪的伏击,犹如吃了当头一棒,随后又在沙岭被打了一记重拳,顿感浑身更加不适起来。
   
第14节 林彪要尝尝打胜仗的滋味(2)


    东北的冬天是寒冷的。他听着窗外的风吼声默默地想。
    几天来,杜聿明的肾病更加恶化了,必须到北平开刀手术才行。于是,他电告蒋介石:目前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远远不够,必须再度增兵,同时由于自己重病在身,故举荐郑洞国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暂时代替自己的职务。
    杜聿明抱病离开了东北。国民党军不敢轻举妄动。新6军停留在盘山、辽中一带,52军在新民和沈阳西郊,而13军则去了热河地区的凌源、平泉一带。蒋介石急急忙忙地利用美国军舰继续从上海、广州、越南等港口运送新1军、第71军、第60军和第93军到秦皇岛,以备向东北大举进攻。
    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里,东北出现了暂时的平静。民主联军在休整,国民党军也在休整,而苏联士兵却是忙碌的。
    2月已经过半。苏联军队不是说要在1月底撤走吗?怎么还没走?
    老百姓在问,美英政府也在问。蒋介石坐不住了。
    本来,蒋介石害怕苏联红军突然撤走,自己兵力不足,共产党军队乘机而入,所以恳请苏军延缓撤走。可现在自己的部队已不断到位,而苏军即使延期也已超过了期限。他们为什么还是一点要走的意思也没有?
    美英政府连续通电蒋介石:苏联正在利用延长驻军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将东北的工业原材料和各种工业设备以及日满政府的银行储备运回国内。再不阻止,东北将变成一片废墟,谁都将没有利益可得。现在必须想办法把苏联人赶走。
    1946年2月11日,恰逢雅尔塔会议一周年之际,雅尔塔秘密协议的全文得以公开发表。这份秘密协议当年是规范美英苏三国瓜分世界的约定,如今却立即成了点燃中国人愤怒的火种。直到此时,根本就没有代表参加会议的中国人才知道,协议中居然有“苏联应恢复以前俄罗斯帝国之权利”的条文!
    抗议,抗议,还是抗议。中国各地有良知的国民纷纷举旗呐喊。
    国民党趁热打铁,接着公布了“张莘夫事件”。张莘夫是国民党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成员,1月7日在接收抚顺煤矿时因与苏联人发生矛盾,于16日返回沈阳途中在苏军的护送下遭到杀害。虽然凶手已成历史之谜,但当时许多人一致推测为苏联红军所为。所以各地要求苏军撤走的呼声再掀高潮。
    2月22日,国民党官方出面,组织了有两万多人参加的反苏大游行。2月23日,西南联大的王力、朱自清、沈从文、余冠英、冯友兰、潘光旦等100多位知名教授发表了对东北问题的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披露中苏签订条约以来一切有关东北问题的谈判经过,并拒绝再作妨害主权的任何协商”;同时强烈要求“苏联尽速撤退在我东北驻军,归还一切工厂设备与资源。不得有超出中苏条约范围以外之任何行动或措施”。
    面对中国人的万民怒目、千夫共指,斯大林无言以对,他不想以不惜抛开中国共产党而竭力树起的“国际信誉”因此而倒掉。在一片强烈的抗议和反对声中,苏军无可立足,遂于1946年3月初收拾起行装,开始撤出。
    苏军的撤出也是带着满腔的怒气撤出的。他们知道,这一撤出,就再也捞不着东北的便宜了。所以,他们不与国民党合作,一言不发,迅速远离。3月12日撤出沈阳,13日已撤出四平。初到沈阳的郑洞国指挥各部加紧接收,但由于苏军步伐太快,而且没有事先通知,国民党的接收与苏军的撤出之间留下了巨大的时间空白。
    这是民主联军难得的好机会。
    早在3月6日至8日,中共东北局为了解决在东北的下一步行动方针问题,在抚顺召开了一次领导人大会。彭真、林彪、林枫、罗荣桓、吕正操、肖劲光、伍修权等都出席了会议。患着严重肾病的罗荣桓语重心长地在会上提出:不要高估和平的可能性,东北战争要做较长时期的准备。
    和平?为什么罗荣桓此时还要提到和平问题?因为美国特使马歇尔正在展开新一轮的督促国共停战的工作。
    3月4日,马歇尔亲临延安,大吹和平之风。但回到重庆之后,蒋介石对他的主张却不予理睬,甚至不惜破坏刚达成不久的政协决议,加紧增兵东北。毛泽东一气之下,将周恩来召回延安,决定共产党拒绝继续出席政协会议,以示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